千呼萬喚始出來,在9月3日的大閱兵上,我軍新一代主戰坦克終于正式亮相。憑借著極具未來感的外觀與多維度技術突破,早在新坦克踏上閱兵場之前,便早已引發全球軍事愛好者和專業分析人士的高度關注。
除了身份證上給定的官方名稱之外,新坦克在廣大中國軍迷中間還有一個有趣的外號——“雙離譜”。之所以會得這么個名字,是因為它有兩個重要特點——橫看也離譜,豎看也離譜。
![]()
“雙離譜”
這兩句話該怎么理解呢?傳統的坦克設計思路通常都是圍繞“火力”“防護”和“機動”這三大項來展開的,無論怎么取舍,一般都會在這三大項之間取一個平衡值。
而“雙離譜”的設計則開創性摒棄了這一思路,不再圍繞著“甲彈對抗”這一傳統坦克的核心課題做文章,而是把設計重心放在了“信火一體”上,也就是突出信息化和火力打擊,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雙離譜”的火力打擊并不完全坦克主炮,更多還是依靠體系化的配套火力。作為目前人類已知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主戰坦克,“雙離譜”只要杵在戰場上就是一個信息節點,它只要感知到了什么需要打擊的目標,直接就可以接入我軍的整個作戰體系招呼火力。
當然,擁抱“信火一體”不以為就完全放棄了“甲彈對抗”。在最大限度追求信息化和火力的同時,“雙離譜”仍然保留了相對較優的防護水平。
為了彌補由于被動裝甲的削弱而造成的硬防護力的降低,“雙離譜”引入了我軍新一代綜合主動防護系統。炮塔四角配備多部毫米波相控陣雷達,實現360度全向持續監測,具備搜索、跟蹤與干擾一體化能力。
![]()
“雙離譜”上的相控陣雷達
新一代綜合主動防護系統中整合多型攔截彈:位于炮塔頂部的四聯裝發射裝置俯仰角度極大,可有效攔截攻頂彈藥和低空無人機;炮塔前側的小尺寸攔截彈則用于增強正面火力密度,應對反坦克導彈和巡飛彈。
此外,“雙離譜”還配備雷達/激光告警裝置,可實時識別敵方制導信號,并聯動煙霧彈發射器實施針對性干擾。這一多層防護體系大幅提升了坦克在高強度對抗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與傳統主戰坦克不同,“雙離譜”并未沿用我軍上一代主戰坦克,如99/96系列的125毫米主炮,而是搭載了全新設計的105毫米新型滑膛炮。
這一選擇背后體現了我軍作戰思維的轉變:整裝彈設計使自動裝彈機結構更緊湊、射速更高,為炮塔內更多電子設備和防護模塊留出空間。更重要的是,它弱化了傳統坦克一對一“拼刺刀”式的交戰模式,轉而強調融入體系作戰,通過無人機進行偵察與目標指示,可呼叫遠程火力或巡飛彈實施超視距打擊,實現“偵打一體、非接觸殲敵”。
“雙離譜”內部高度集成信息化設備,車體四周布置多光譜攝像頭和傳感器,全部乘員標配“增強現實頭盔顯示器”(AR HUD),實現艙內無死角全景觀察,徹底解決傳統坦克視野受限的問題。這個東西和現在國產新能源車上普遍配備的車載智能顯示器有點像,但因為把全部功能都集成到了一頂頭盔上,所以乘員在乘車作戰時感知信息會更方便。
![]()
“雙離譜”上的主動防御系統
就是不知道“雙離譜”的智能座艙支不支持音控功能,如果支持的話,那么車長在下達攻擊指令時,搞不好就不用和其他車組成員協調了,直接和頭盔顯示器說一句:“小離小離,把躲在反斜面后頭的那幾個龜孫給我炸了”“目前后方火力通道已滿,隨車還載有12發巡飛彈,請問是否需要使用車載巡飛彈?”“可以,把那群王八蛋給炸了,怎么著都行。”
“雙離譜”不光在智能化這塊和國產新能源車很像,而且在動力系統方面也有向國產新能源車靠攏的趨勢。“雙離譜”采用了國產主戰坦克中首見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具有低噪音、低熱信號的特性,更適合隱蔽突擊和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
作為一款高度強調機動性和運輸性的主戰坦克,“雙離譜”的總重預計僅為35至40噸,這一數字不僅遠低于我軍現役的99A等重型坦克,也輕于多數西方和俄羅斯的主戰坦克,和15式輕坦有得一拼。這一設計不僅便于運-20大規模快速投送,還顯著提升了“雙離譜”在高海拔、灘涂、泥濘地等復雜環境下的通過性,非常適用于跨海登陸作戰與高原邊境任務。
![]()
曾經下山猛虎99A,現在已經是牛夫人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雙離譜”很可能還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采用了雙人制操縱模式的坦克。車長一人即可身兼職多職,駕駛、射擊與通信功能高度融合。傳統的警戒、偵察與部分打擊任務則由配套無人機系統承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在回路、機機協同”的作戰模式。
從整體設計理念來看,這款坦克已徹底超越傳統坦克強調裝甲、火力和機動性的三代范式,轉向以“態勢感知、信息互聯、人機協同”為核心的新一代陸戰架構。它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作戰平臺,而是指揮陸軍作戰體系中一個關鍵節點。其出現明確傳遞出中國陸軍正在推進裝備體系的信息化、無人化和模塊化轉型。
縱觀全球,俄羅斯的新一代主戰坦克T-14“阿瑪塔”雖然提出了無人炮塔的概念,但迄今尚未大規模列裝。而美國及其他北約國家則仍在主推重型主戰坦克,雖然技術上有所創新,但整體設計思路并未跳出傳統坦克的桎梏,還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還是死抱著“三大項必須平衡”的祖宗之法,試圖在“甲彈對抗”的老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
美國的“艾布拉姆斯X”
![]()
俄羅斯的T-14
而“雙離譜”的出現,則很可能會將國際陸戰裝備的發展潮流引領到一個全新的方向和高度。如果說老坦克強調的三大項是“火力”“防護”和“機動”,那么以“雙離譜”為代表的新一代陸戰裝甲車輛所注重的,就是更輕巧、更智能、更能融入聯合體系。
這個趨勢不獨獨軍事領域有,現在我們的國產新能源車基本上也是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一款坦克的發展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也離不開歷史的行程。在中國汽車邁入新能源時代之后,我們的民用汽車工業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反哺我們的軍用戰車體系。這就是“軍民融合”最大的好處,軍用技術的發展使得相控陣雷達白菜化之后,可以大批量下放民用新能源車;而新能源車一日千里的輔助駕駛和智能化技術,反過來也能為我們的裝甲車輛賦予新的作戰勢能。
在歷經數十年的篳路藍縷之后,我們的主戰坦克終于在中國汽車工業即將問鼎全球第一的偉大長征路上,成了這個時代最閃耀的弄潮兒。因此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新能源車強,中國未來的坦克就強;中國未來的坦克強,中國新能源車就更強。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雙離譜”有望逐步替代早就成了牛夫人的我軍96、99系列坦克,成為人民陸軍致勝沙場的新一代主力裝備,并深刻影響跨域作戰、島礁攻防與智能化戰場的構建模式。
同志們,強調單車作戰的傳統斗獸棋思維已經是過去時,“雙離譜”的出現將為日后的陸戰法則重構底層邏輯。在各種無人機、巡飛彈滿天亂飛的未來交戰環境下,單打獨斗是沒有出路的,轉變為未來陸戰網絡中的智能節點才是出路。
從這個角度來講,“雙離譜”不僅僅是一輛坦克,更是一整套集偵、打、防于一體的作戰系統。一輛車,就是一支軍隊。我們的人民陸軍,正在以全新的自信姿態告訴全世界:未來的陸地戰場,我們,準備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