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11月5日電 (記者郭維瑾)“今年汛期,中心城區積水點平均退水時間由2024年的122分鐘縮短至39分鐘,積水地道平均退水時間由2024年的67分鐘縮短至25分鐘。”在11月4日舉辦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市水務局專場”,天津市水務局局長李文運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天津保障維護水安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市水務局專場。人民網記者 郭維瑾攝
李文運介紹說,“十四五”時期,天津統籌做好“高效利用水資源、優化提升水環境、保護修復水生態、保障維護水安全”文章,水務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具體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水務建設投資創歷史新高。“十四五”時期,天津以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加快推進水務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各類水務工程380余項,預計完成水務建設投資約890億元,比“十三五”時期翻一番,水務強基礎、穩經濟、促就業、惠民生作用突出。
防汛抗洪取得全面勝利。天津持續深化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全市一級行洪河道堤防達標治理率由2020年的79%提高到2025年的99%,重要蓄滯洪區全面達標治理,34條重點山洪溝全面完成整治,防洪工程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十四五”期間,天津成功應對2021年夏秋連汛、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025年海河“25·7”區域性大洪水,實現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四不”目標,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
城鄉供水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引江、引灤雙水源供水體系進一步完善,供水范圍擴大到15個區、惠及約1300萬人。全市新增水源儲備能力0.49億立方米,新增水廠供水能力61萬立方米/日,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7%,全市供水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滿足城鄉供水需求的同時,水資源剛性約束基礎不斷夯實,2025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比2020年下降10%以上。
河湖生態環境實現良性循環。大運河連續四年水流貫通,永定河連續五年全線有水,京津冀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功能逐步彰顯。天津市“四橫、三縱、十一片區”河湖水網完成構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全市深層地下水水位連續6年回升、累計上升11.8米,全市水土保持率達到98.55%,位居全國前列。
水利現代化治理能力邁上新水平。數字孿生建設初具規模,覆蓋重點防洪工程的工情安全監測感知體系、覆蓋全市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基本建成,“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系統初步打造,防汛工作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李文運表示,“十五五”時期,市水務部門將重點實施兩大建設任務:一是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繼續實施排水管網及泵站、調蓄池等工程建設,補齊排澇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實現中心城區排水能力進一步提升;二是全面啟動雨污合流治理攻堅行動,通過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改造污水泵站及管網、開展雨污混接串接點改造等,實現雨水入河、污水入廠,進一步降低汛期排水對河道水質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