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交響曲之大學時光
朱智勇
往事如煙。1998年,我在北京編輯溫元凱教授帶自傳性的《闖蕩華爾街》一書,對他當年向鄧小平提議恢復高考制度贊賞有嘉,感慨作為80級學生,我們算是十年“文革”后中國恢復考高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頭幾屆大學生了,但是南充師范學院的名頭在江湖上似乎不夠響亮。不料在一次聚會中,偶遇中央民族學院的青年教授敬文東,他對我調侃,你們那個普通大學有點厲害,現在哪個大學講當代文學都繞不過南充師范學院。北大文學院也得講。敬文東當時是新銳的文學評論家,我知道他的博士論文寫的就是所謂第三代人詩歌,南充師范學院我熟悉的幾個校友,萬夏、李亞偉則是這場席卷全國的詩潮的代表人物。
![]()
1981年,郊外,同窗交心。
南充師范學院雖偏居川北,但在20個世紀80年代,它依然站在時代潮頭。80年代改革風頭正勁,剛剛跨進校門的80級新生迎面趕上首屆區、縣人大代表直選,一場場耳目一新的講演展現出濃濃的時代氣息。那是一個反思的年代,一個覺醒的年代,一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在眾多講演者中,77級候選人張祖樺令人印象深刻。他溫和敦厚,言辭懇切,還有一位雄辯無敵的文敬學兄,佳句迭出,贏得無數喝彩。張祖樺后來從政,在中直機關和團中央工作,建樹頗多。文敬先做了大律師,后來做法官,我寓居北京時,他正好在最高人民法院做審判官。在司法改革方面著述盛豐,退休至今,筆耕不輟,常常發表對時事的法治建言。
![]()
1982年,校園情侶的高光時刻。
回望80年代,那時的南充師范學院有一種熱氣騰騰、意氣風發的氛圍,踏著大時代的節奏欣然起舞。我們雖然在師范學院讀書,但卻各自都有不同的理想。我在讀了埃及總統納賽爾的傳記后,萌生了投筆從戎的想法。在研讀了圖書館我所能找到的軍事書籍后,某一天我突發奇想直接去拜訪當地駐軍陸軍13軍38師司令部,想同軍官們做一些交流。我原以為大概率我會吃閉門羹,但出乎意料,司令部的年輕軍官熱情地接待了我。尤其是我同當時的作戰科長徐富田一見如故,成了哥們。富田兄老成持重,為人也頗為慷慨,在高談闊論之余,他和我分別帶著女友在南充街上燙火鍋,那是一種葫蘆狀的銅鍋,下面燒炭火,同后來流行的火鍋不太一樣。至今記得血淋淋的鱔魚片下鍋入口的鮮香。當然,這樣的歡聚都是富田兄買單了。我在《解放軍報》發表了豆腐干小文后,與富田兄合作寫的一篇文章居然獲得中國軍事科學院院刊《軍事學術》的青睞,被刊發在兩個著名將軍的文章之間。富田兄與我彼此玩笑,看來我們的將軍夢有希望。沒過多久,徐富田果然就去了北京軍事學院指揮系深造,并赫然現身1984年大閱兵的將軍方隊里。
![]()
2016年,筆者在澳洲從14000英尺高度的飛機上首次跳傘。
但我的從軍路卻并不順利。那時年輕,完全不懂套路。臨到畢業,確實有一個部隊名額。好像是南京軍區的,記不太準了。我得知這個消息,立即告訴了38師的哥們。那時徐富田人在北京,但我與38師其他幾個軍官關系也都不錯,當晚在他們的作戰室里商量該怎么辦,還請來了師長孟端正。師長很快落實了來招人的軍官就住在師部的招待所,于是安排兩位參謀帶我去見了那位軍官。無論參謀如何游說,最終還是沒有辦成,那位四十來歲的軍官看上去很老練很有城府,他說他已經上報了資料,不可能改變,如果可以增加一個名額,他就可以招我。孟師長很晚了還在作戰室等我們,得知這個沮喪的結果,他沉默了一會,讓我去找一個人,或許可能有辦法。這個人居然就是當時我們南充師范學院的武裝部部長張虎。張虎也是從13集團軍轉業到地方的,他與時任13集團軍軍長楊安忠是老鄉。徐富田去北京前就已經把我引薦給張虎,張虎也讀過我的文章,我們已經很熟悉。在他的辦公室里,他一邊給楊安忠寫舉薦信,一邊說,“他呀,原來也就是一個放牛娃,嘿嘿,我們一個村子里,他人聰明哦。”
13集團軍軍長楊安忠身材略顯肥胖,在集團軍司令部一間寬大的平房里見了我。他坐在一張木椅子上,仔細看了張虎的信,然后罵道:“他媽的狗日的張虎,都什么時候了,現在才來找我。”他望著我的時候,變得和氣很多,說道:“小朱,我不能直接從地方上要人的,程序上要報軍區。”說到徐富田,他贊許道:“小徐不錯。”
![]()
筆者在國際英語俱樂部講演
未能實現從軍的目標,是因為我以及我的幾位年輕軍官朋友都沒有太多的人事經驗,對我們的體制和運作完全陌生。走出13集團軍大院,我想我必須開始自己人生的新目標了。我想起我的室友簡樸的臨別贈言:“但愿您的鐵拳打爛地球。”這話雖有力量但有點太頹廢了,這個世界需要建設,而不是破壞。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我們需要沉淀,磨煉,然后再出發。
1984年5月,我從南充師范學院回到重慶后,沒有回學校,我已經不在意學校可能把我分到任何地方。兩個多月后,甘建中同學帶回了我的畢業證和分配通知書。
無論如何,南充師范學院是我人生重要的一章,這里有我倉皇的青春,我熱昏的理想和青澀的初戀,有我的哥們弟兄,有我尊敬的師友。一頁紙寫不完豐富多彩的師院歲月,就用這個片段致敬我們流逝的青春吧!
![]()
南充師范學院(今西華師范大學行署校區)校門
來源:《大中華文學》雜志微信公眾號(“方志四川”發布時有刪改)
文/圖:朱智勇〔原南充師范學院(今西華師范大學)1980級中文系2班學生。先在學校、機關和國企任職,后經商、做評論。現居馬來西亞新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