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4日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儀式上,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第十八屆文華獎獲獎名單揭曉。江蘇共有5部作品獲獎,其中揚劇《鄭板橋》、民族舞劇《紅樓夢》分別摘得“文華劇目獎”,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獲得“文華音樂獎”,淮劇小戲《趕腳》獲得“文華節目獎”,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的編劇王宏、張軍獲得“文華編劇獎”。
文華獎作為我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每三年評選一次。在公布的53個文華獎獎項中,江蘇獨攬5個,數量居全國第一,特別是在15部文華劇目獎中江蘇省占2席,不僅實現了江蘇省文華獎“五連冠”,而且在獲獎數量上取得歷史性新突破。
此次獲獎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江蘇藝術創作生產的繁榮景象,進一步彰顯了舞臺藝術創作的“江蘇現象”。其中,揚劇《鄭板橋》由揚州市揚劇研究所創排,以輕松詼諧的輕喜劇風格,讓一個具有現代審美意象,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潔的鄭板橋“活”在了舞臺上。該劇還結合鄭板橋的詩、畫、字等元素,打造出一個詩意的舞臺空間,頗受好評。
![]()
江蘇大劇院出品的民族舞劇《紅樓夢》專注于傳統文化的表達和傳承,以青春的視角與當代的審美,為經典注入了全新生命力,實現了對文學名著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自2021年試演以來演出超400場仍一票難求,成為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典范。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創演的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是唯一進入終評的音樂會,以江、河、湖、海為意象,通過融合昆曲唱誦,多聲箏演奏,二胡協奏,領唱、合唱交響等多元表現形式,精心打造《春暖江花》《云水流波》等8個樂章,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文化成就、生命精神與生活情感。
![]()
常州市滑稽劇團的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圍繞陳奐生一家的“吃飯”問題,用笑中帶淚的滑稽戲完成了當代農民對人生命運和時代變遷的檢視與思考。七年來該作品走遍大江南北,演出超兩百場,“陳奐生”這一角色在舞臺上愈發“圓潤豐滿”。
![]()
本次文華獎還面向小戲小品、舞蹈、音樂等藝術門類,首次增設15個文華節目獎。榮獲“文華節目獎”的鹽城市淮劇團淮劇小戲《趕腳》,取材于淮劇傳統戲《孝燈記》一折,熱心的趕驢腳夫錢三文,救起了不慎跌下山溝的成鳳英,相救、誤會、結拜……精彩劇情跳出傳統框架實現“陳窖新釀”,上演了一部跌宕起伏的溝底笑聲中的平民史詩。小戲不“小”,來自基層院團的演員們站在文華獎大舞臺上,為觀眾帶來兼具傳統韻味與視聽沖擊的藝術盛宴。
近年來,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注重“抓創作”與“抓生態”一體推進,著力構建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持續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以藝術精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和滿意度。
本次獲獎的6部作品,都是江蘇藝術基金、省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等扶持過的優秀作品。
![]()
備戰文華獎期間,入圍終評的劇目、節目團隊爭分奪秒地進行最后打磨,揚劇《鄭板橋》劇組實行“半天排練、半天研討”工作方式,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精進的地方;常州市滑稽劇團再次請回導演,帶領團隊閉關打磨、精益求精;鹽城市淮劇團00后演員們主動延長排練時間,對著鏡子反復琢磨,就是要把淮劇最本真的美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舞劇《紅樓夢》自演出以來,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推廣,堅持社交媒體與年輕觀眾互動,開演前的別樣暖場、演出結束后的精心謝幕等環節正是充分吸收大眾意見修改提升而來,有效助力作品火爆“出圈”,引發年輕觀眾觀劇熱潮。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