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第14次嘗試推進一項已獲眾議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以維持聯邦政府正常運轉,但未能獲得推進該法案所需的60票。
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東部時間4日午夜,據白宮官網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36天,打破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停擺”35天的歷史紀錄,成為美國持續時間最長的政府“停擺”。
![]()
▲美國國會大廈 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政府停擺、參議院僵局
臨時撥款法案何時能通過?
在美國歷史上,所謂“資金中斷”或“政府停擺”的概念其實相對較新。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第39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的司法部長在1980年撰寫的一份法律備忘錄。在此之前,即使國會未能及時通過撥款法案,政府機構也基本上能繼續運作。而這份備忘錄,正式確立了“政府停擺”的法律機制。
按照慣例,國會應在每年9月底前完成撥款程序,以便在10月新財年啟動前通過12項獨立的撥款法案。然而,今年兩院未通過任何一項法案,原因在于兩黨對一項醫保法案的分歧。民主黨堅持要求恢復已到期的奧巴馬醫改補貼,以避免約2400萬人的醫保保費飆升75%。
目前,民主黨人拒絕投票支持任何未解決醫療補貼問題的臨時決議,而共和黨人則拒絕在政府停擺期間進行談判。盡管共和黨在參議院擁有微弱的多數優勢,但仍需民主黨支持才能跨過60票的通過門檻。
當地時間5日上午,特朗普將邀請所有共和黨參議員赴白宮共進早餐,并敦促他們投票廢除阻撓議事程序,使政府重新運作。此舉將允許以簡單多數通過共和黨支持的持續決議,而無需60票的門檻。然而,這一做法遭到了部分共和黨參議員的反對,其中包括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他在4日明確表示:“目前沒有足夠的票數能廢除阻撓程序。”
![]()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左一)
此外,約翰?圖恩表示,參議院可調整短期支出截止日期以重新開啟政府運作,因為眾議院通過的11月21日截止日期已迫在眉睫。若兩院議員就新日期達成一致,參議院即可進行投票,隨后將結果送回眾議院批準。圖恩說:“關于下一個截止日期的時間,我們還在討論之中。”
兩黨借停擺做文章
美國民眾苦不堪言
據新華社報道,這次“停擺”刷新紀錄,一方面源于兩黨就醫保福利支出問題僵持不下;另一方面,兩黨也在利用“停擺”推進各自的政治議程,對于結束“停擺”毫無迫切意愿。
在共和黨方面,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停擺”推進聯邦政府裁員計劃,關閉“民主黨主導的機構”,大規模解雇聯邦雇員,進一步擴張自身行政權力。民主黨希望通過強硬立場強化黨內凝聚力,并將醫療福利問題塑造為明年中期選舉的重要議題,掌握在該議題上的優勢并鞏固選民支持。
在美國兩黨互相角力,就醫保補貼等問題上扯皮之際,這場持續一個多月的停擺已經影響了數十萬聯邦雇員,并擾亂了多個政府機構的服務,給美國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目前,政府停擺導致許多人至今仍未收到每月例行的食品補助,迫使他們不得不依賴食物銀行生活,否則就會挨餓。與此同時,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也警告稱,若停擺持續,空管人員短缺將加劇航空系統風險,美國空域可能陷入“大規模混亂”,并表示下周或將關閉部分空域。
![]()
▲10月30日,來食品銀行領取食物的美國民眾
此外,政治家們可能因未能確保政府正常運轉而付出政治代價。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國會運作的專家馬特?格拉斯曼指出,一般而言,“試圖利用停擺”達成政治目的的一方往往承擔更大責任。在當前局勢下,民主黨或被視為矛盾源頭。但與此同時,共和黨執政下的政府同樣難逃停擺引發公眾不滿。
紅星新聞記者 周月瀟 綜合新華社、參考消息
編輯 張莉
審核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