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晚上7點,福建衛生報《大醫生開講》如期開播。石獅市總醫院副院長、泌尿腎病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蔡建通,泌尿腎病醫學中心、泌尿外科科主任、主任醫師李少鵬,泌尿腎病醫學中心腎內科主任副主任張文意三位專家,圍繞“尿色變紅,別不當回事!”的直播主題,深入淺出解析血尿背后的健康密碼。
本場直播吸引超31萬人次在線觀看,網友互動提問刷屏評論區。
(點擊圖片觀看直播回放)
真假血尿要分清
這些信號別誤判
“看到尿色變紅先別慌,可能是‘假血尿’在作祟!”直播伊始,蔡建通副院長就為網友打消顧慮。他介紹,食用紅色火龍果、甜菜等含天然色素的食物,或服用利福平、番瀉葉等藥物,都可能讓尿色變紅,這類情況通過尿常規檢查可快速區分。
而真正的血尿需警惕兩種情況:一是尿路旁邊的出血混入尿液,二是尿液中出現紅細胞,既可能是肉眼可見的鮮紅色血尿,也可能是需顯微鏡才能發現的鏡下血尿。
![]()
蔡建通
針對網友關心的“無痛血尿和有痛血尿哪個更危險”,李少鵬給出關鍵提示:疼痛與否不是判斷風險的標準。無痛性血尿可能暗藏膀胱癌、腎癌等嚴重疾病,尤其40歲以上人群需高度警惕;而有痛血尿多與感染、結石相關,病因相對明確。
“但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 蔡建通副院長強調,盡管40歲以下人群血尿的惡性腫瘤檢出率不足1%,但無痛性肉眼血尿仍需警惕,不可盲目認為休息就能緩解。
![]()
李少鵬
那么日常體檢中血常規報告如何解讀呢?張文意表示:通過紅細胞形態檢查,可初步判斷是腎內科相關的腎小球源性血尿,還是泌尿外科相關的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再進一步通過彩超等檢查明確病因。
他提醒,結石引發的血尿常伴隨劇烈腰痛,通過藥物、體外震波碎石等手段處理結石后,血尿會自然消失;而腎炎導致的血尿可能持續存在,需重點監測尿蛋白和腎功能。
多學科協作+特色技術
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發現血尿該掛哪個科?” 這是網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蔡建通介紹,尿液開始或結束變紅首選泌尿外科,全程血尿可掛泌尿外科或腎內科。
據了解,針對血尿患者,石獅市總醫院泌尿腎病醫學中心會通過多學科協作實現“一站式” 服務。該中心由泌尿外科、腎內科組成。
中心常規開展輸尿管鏡、腹腔鏡等微創手術,還在全省率先獨立開展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且首創難治性腹透炎的腹腔灌洗及換管術。
醫院還成立了福建省首個縣域泌尿腎臟疾病臨床研究中心。
蔡建通表示,醫院通過整合優質專業醫療資源,聚焦專業水平和就醫體驗,從學科群聯合門診、個性化病因分流、對癥分區診療、疾病全程管理等舉措出發,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為泌尿腎病患者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讓患者就醫更便捷,健康有保障。
日常預防有妙招
就診準備要做足
“多喝水是預防結石、痛風的關鍵!”張文意給出預防指南,建議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稀釋尿液、減少結石和感染風險。同時要避免高鹽、高蛋白飲食,戒煙限酒,控制血壓血糖,謹慎使用止痛藥、部分中藥等腎毒性藥物。
對于運動愛好者,他特別提醒,劇烈運動后出現血尿需休息48-72小時后復查,若血尿持續存在,必須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
張文意
專家們還為網友們支招就診前的準備工作:提前記錄血尿出現的時間、顏色、是否伴隨腰痛、尿頻等癥狀,可為醫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尿三杯試驗(要求患者將單次排尿過程按前段、中段、后段分為三部分,分別收集于三個編號的尿杯中送檢)能幫助判斷出血位置。
而針對有高血壓、糖尿病、腎囊腫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定期復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尤為重要。
![]()
加入衛生報血液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問醫生
![]()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福建衛生報、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支持單位: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鴻鵬
主持人:陳香 攝影:鄭波
攝像:章立強 鄭波 陳昶曄
導播:陳筱蔚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