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城前線烏軍士兵在臨時掩體后檢查所剩無幾的彈藥,遠方傳來的無人機嗡鳴聲越來越近。
“每天要打掉200枚炮彈,每周要燒掉近億美元。”這是烏克蘭官方公開的戰(zhàn)爭消耗。然而,資金與彈藥正在同時枯竭。在紅軍城地區(qū),約9000名烏軍士兵被俄軍包圍,包圍圈僅剩一公里寬度就將完全閉合。
![]()
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一天之內連見9國代表和北約官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不是要贏戰(zhàn)爭,我們只求能熬過這個冬天。”
紅軍城困局
紅軍城(烏稱波克羅夫斯克)戰(zhàn)場上,俄軍戰(zhàn)術轉變明顯。根據(jù)投降烏軍士兵提供的情報,俄軍開始集中火力攻擊烏軍防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俄軍第51集團軍摩步第5旅在季米特洛夫方向充當先鋒,已拿下24棟建筑物,對烏軍防御部隊實施持續(xù)施壓。
![]()
俄軍攻勢變得愈發(fā)激進。無人機先行搜索烏軍藏身之地,摸清火力部署后,遠程炮兵實施精準打擊。防御工事被毀后,無人機再次挨個清除躲藏在建筑中的烏軍狙擊手和機槍手。
面臨絕境的烏軍部隊嘗試突圍。在格里希諾村附近,烏軍第32機步旅連續(xù)四次發(fā)起突圍行動,卻全部失敗,損失50多人。過去24小時內,烏軍在紅軍城北部和西北部發(fā)起的九次突圍沖擊也均被俄軍擊退。
紅軍城與季米特洛夫組成的雙子城,如今只剩下季米特洛夫一地還在堅守。而季米特洛夫煤礦區(qū)的烏軍防御集群已被俄軍完全包圍。
![]()
俄軍采用“圍三闕一+后勤絞殺”的戰(zhàn)術設計,展現(xiàn)出極強的針對性。俄軍并未急于發(fā)動傳統(tǒng)巷戰(zhàn)強攻,而是優(yōu)先構建“立體封鎖網”,使用遠程火力封鎖通往城區(qū)的全部主干道。
無人機群24小時巡航監(jiān)控,對試圖運送彈藥、糧食、藥品的烏軍補給車隊實施精準打擊。多輛烏軍悍馬裝甲車、BM-21火箭炮及補給皮卡車在運輸途中被摧毀。
烏克蘭開源監(jiān)測組織“DeepState”估計,波克羅夫斯克約有一半區(qū)域屬于“灰色地帶”,雙方皆未完全掌控。但俄軍已控制紅軍城90%的區(qū)域,烏軍被迫退守至工業(yè)區(qū),利用地下工事繼續(xù)作戰(zhàn)。
![]()
斷水斷糧、傷兵無法后送、彈藥日漸枯竭,守城烏軍的抵抗意志在持續(xù)消耗中逐漸瓦解。投降的烏克蘭士兵交代,烏軍第25空突旅已彈盡糧絕,屢次請求撤退到安全地帶都被烏克蘭總參謀部拒絕。
“所有國家都應該停止思考與俄羅斯的關系,而要更多地考慮烏克蘭問題。”澤連斯基最近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采訪時這樣呼吁。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呼吁反應復雜,支持聲中夾雜著質疑和顧慮。
特朗普政府對烏克蘭的態(tài)度已經發(fā)生明顯轉變。特朗普在專訪中一口氣提了四十多次中國,卻連“烏克蘭”三個字都沒提一次。特朗普甚至公開表示,他“并未真正”考慮向基輔提供遠程“戰(zhàn)斧”巡航導彈,暗示應讓烏克蘭和俄羅斯自行“解決”沖突。
![]()
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社交平臺上宣傳“結束無意義的海外戰(zhàn)爭”,強調“美國優(yōu)先”的能源政策。這種態(tài)度〧烏克蘭政府一片嘩然,也讓歐洲盟友感到手足無措。
歐盟的表態(tài)積極但行動遲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社交平臺上寫滿了“支持烏克蘭”、“緊急援助”的承諾,但具體到多少物資、怎么運進來,始終沒有明確時間表和具體物資清單。
能源戰(zhàn),烏克蘭的新危機
冬季來臨,烏克蘭的求救越來越急。烏克蘭能源部長幾乎哽咽地表示:“我們每修一條輸電線,第二天就再被炸斷。”不僅電力告急,柴油、天然氣和備用能源也面臨短缺。
![]()
俄羅斯戰(zhàn)術發(fā)生明顯轉變,導彈不再優(yōu)先打擊軍事目標,而是直奔電站、熱力廠和變電所。能源戰(zhàn)爭成為戰(zhàn)場的新階段。10月份的數(shù)據(jù)顯示,俄軍動用270枚導彈加上5000多架遠程無人機,密集打擊烏克蘭中部和東部的能源基礎設施。
烏克蘭試圖自救,但技術條件不足。臨時修復電網需要特高壓輸電設備,而這種核心技術全球掌握的國家屈指可數(shù)。歐盟想幫卻面臨實際困難:德國表示可以送電,但電壓不匹配;法國承諾提供柴油,但運輸路徑繞不過被炸毀的鐵路。
11月4日,歐盟理事會宣布通過決定,向烏克蘭提供第五筆定期援助款項,支付資金總額超過18億歐元。這筆資金旨在增強烏克蘭的宏觀金融穩(wěn)定性,并支持其公共行政部門的持續(xù)運作。
![]()
表面看數(shù)字可觀,實際到賬緩慢。歐盟今年年初宣布的350億歐元貸款計劃,半年過去,到賬的只有不到一半。大筆資金卡在流程、議會審議和成員國間的協(xié)調會議中。
歐盟內部的分歧成為拖延的主要原因。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國的煉油設施剛被炸,自己都在缺油,難以拿出資源援助烏克蘭。德國和法國把更多精力放在中東和非洲事務上,意大利公開表示2026年以后不再提供軍事物資。
歐洲輿論也在悄悄轉變。多國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烏克蘭戰(zhàn)爭不應再由本國承擔主要經濟責任”。政治層面仍在表態(tài)支持,但民意已經開始轉身。
自救努力與邊緣化風險
烏克蘭高層清楚,不能再指望美國和歐盟無條件持續(xù)送血。危機之下,他們開始試圖突破西方體系,自尋生路。
![]()
烏克蘭試圖與幾個東歐國家、北約邊緣成員談合作建廠、合資生產,甚至租賃軍工線。在波蘭、斯洛伐克、立陶宛等地,烏克蘭技術人員已開始部署前期工程,試圖從依賴“舊庫存”轉向自建“彈藥工廠”。
資源換援助是另一個方向。烏克蘭試圖動用自有礦產、農業(yè)出口等資源,向中東、東南亞某些國家爭取實物援助或金融支持。有中東國家已秘密簽署意向協(xié)議,用小麥換軍糧、換輕武器。
歐盟已凍結大量俄羅斯資產,烏克蘭想拿這些資金作為擔保,在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貸款。但布魯塞爾對此態(tài)度模糊。
![]()
這些自救措施背后是烏克蘭日益邊緣化的命運。特朗普一旦重新執(zhí)政,幾乎可以預見美國全面抽身;歐盟只會繼續(xù)拖拉,靠文件維持表態(tài)。當烏克蘭不再是“戰(zhàn)略核心”,它就很容易淪為“政治包袱”。
紅軍城的硝煙尚未散去,烏克蘭士兵們仍在堅守。他們等待的不僅是增援和補給,還有國際政治的溫度變化。歐盟剛剛通過了超過18億歐元的援助決議,美國的態(tài)度依然曖昧不明。
特朗普說,“有時候你必須讓他們打到底”。然而戰(zhàn)場上的士兵們沒有太多時間等待大國博弈的結果。一位歐盟外交官早前說出了一句真話:“我們支持烏克蘭,不會為烏克蘭而毀掉整個歐洲。”
![]()
這句話傳回基輔,讓不少人沉默良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