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1月6日,俄烏沖突1351天
烏克蘭局勢再起波瀾:一則 “烏軍突襲俄庫爾斯克州致近 2000人死傷” 的消息突然刷屏,與 “俄軍大捷、烏紅軍城淪陷”的聲音形成強烈反差,讓外界紛紛猜測:俄烏局勢是否仍在 “互有攻防”?烏軍還有一戰之力?
當地時間11月4日,據紅星新聞援引央視新聞稱,俄外交部無任所大使米羅什尼克在一檔電視直播節目中表示,烏軍對俄庫爾斯克州的襲擊已造成近2000人死亡和受傷,另有500至600人下落不明。搜尋工作仍在進行中
消息一出,迅速迅速成為熱點。經查證,央視報道的該數據實為2024年8月以來的累計傷亡,絕非單次突襲所致。且,從軍事常識來看,常規武器難以造成如此集中的大規模傷亡
![]()
更關鍵的是,公開信息顯示,“庫爾斯克烏軍橋頭堡” 早在數月前就已被俄軍收復,近幾個月俄烏雙方軍方及主流媒體均極少提及該區域——當前烏軍的核心精力集中在蘇梅保衛戰,并無正規媒體證實其近期有大舉進攻庫爾斯克的行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米羅什尼克的身份特殊 —— 他是俄外交部專門負責基輔政權戰爭罪行問題的官員。早在今年8月6日,他就曾披露烏軍進攻庫爾斯克導致 350 余平民死亡、千人受傷,兩次數據邏輯一脈相承,顯然,背后或有深層考量。
![]()
![]()
俄方此時拋出“傷亡數據”,核心目標或直指歐盟—— 近期歐洲多國頻頻提議 “動用俄海外凍結資產援烏”,而俄方已明確亮出底線:
當地時間11月5日,俄副外長格魯什科接受《消息報》采訪時強硬表態:未經莫斯科同意改變俄資產地位,屬于 “赤裸裸的盜竊”。這種行為不僅會摧毀國際社會對歐洲金融體系的信任,還將引發資本大規模外逃,俄方將采取強硬的政治和經濟回應,歐盟會切實感受到后果。
![]()
顯然,烏歐方面認為,俄方應承擔戰爭賠償,可通過 “貸款” 形式動用這筆資產,為烏克蘭提供財政和軍事支持;
但俄方則強調,烏克蘭及北約雇傭軍在庫爾斯克造成的損失難以衡量,這一議題或將嚴重影響戰后賠償與重建談判。
![]()
有分析指出,綜合來看,俄方此時釋放“傷亡數據+資產警告”雙重信號,本質是奉勸美歐放棄動用俄資產的想法。
而鑒于烏克蘭財政即將耗盡,有理由相信:若本月俄軍官宣全面控制紅軍城和庫皮揚斯克,可能引發美歐對烏態度生變,進而觸發實質性談判沖突有望在2026年中期迎來收尾,這一走勢也符合特朗普及共和黨的政治預期,
![]()
總之,期待早日結束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