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娛樂圈里的演員收入驚人,網傳部分演員日薪可達 “208 萬”,可最近演員李嘉明卻突然自曝,自己已經多年沒有接到戲約。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返回老家,在街邊擺起小攤賣炒面。這段經歷被拍成視頻曝光后,不少網友紛紛聯想到張頌文曾說過的關于演員行業生存現狀的話,讓人不禁感慨演藝圈的冷暖沉浮。
![]()
李嘉明 1983 年出生于山西運城,家境普通。他從小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考上山西藝術學院后,原本打算未來以繪畫為業,靠畫筆謀生。然而,命運的軌跡在 2001 年發生了轉變 ——18 歲的他剛畢業,兜里只揣著幾百塊錢,卻毅然買了一張前往北京的火車票,決定去闖蕩演藝圈,試試當演員的可能性。
![]()
初到北京的日子,李嘉明的生活過得十分拮據。他租了一間僅有十平米的小屋,月租 300 元,很多時候都需要家里寄錢才能勉強交上房租。為了爭取演戲機會,他每天早上六點就出門,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梭在各個劇組之間,不停地遞簡歷、排隊等待試鏡。運氣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接到兩場戲,但也只是演個路人甲或者被打的群眾演員,酬勞只有幾十塊錢。即便沒戲可拍,他也不愿浪費時間,常常蹲在片場旁邊,仔細觀察其他演員的表演,把他們的動作和臺詞默默記在心里,暗自學習積累。
![]()
2001 年底,李嘉明終于迎來了演藝生涯的一個小突破 —— 他接到了第一個有臺詞的角色,在電視劇《我這一輩子》中飾演一名雜役,雖然只有三句臺詞,但拍完后他拿到了 80 元酬勞。那天,他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張國立和鄧婕兩位知名演員拍戲,興奮又認真地躲在角落觀摩,收工后還特意把張國立走路的姿勢、喝水的動作都詳細記在了本子上,當作寶貴的學習資料。兩年后,在張國立的推薦下,他進入《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組,飾演了一個端茶倒水的書童。
![]()
盡管戲份極少,但李嘉明絲毫沒有懈怠。他把書童的每個動作都反復練習了無數遍,還專門查閱了清朝的禮儀資料,確保自己倒茶的手勢符合歷史背景,不出任何差錯。2004 年,他在《李衛當官 2》中飾演了 “三丑將軍” 這一小角色,憑借活潑生動的表演,讓觀眾開始注意到這個身材瘦小的山西小伙。而真正讓他被更多觀眾記住的,是 2008 年的電視劇《中國兄弟連》,他在劇中飾演農村小兵 “毛猴”。
![]()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李嘉明提前一個月就前往河北農村體驗生活,跟著當地老鄉一起干活、學習方言,還特意在太陽下暴曬,讓自己的皮膚變得黝黑,更貼近角色形象。拍戲過程中,他絲毫不怕吃苦,在泥地里爬行、在爆炸點旁邊翻滾都是家常便飯,導演喊停時,他常常滿身是泥,狼狽不堪。劇集播出后,“毛猴” 成了劇中最受歡迎的配角之一,觀眾也記住了這個眼神干凈、表演極具爆發力的年輕人。
![]()
在那之后的十年里,李嘉明成了抗戰劇領域的常客。2010 年,他在《雪豹》中飾演徐虎;2011 年,在《抗日奇俠》中飾演王小寶;2013 年,又在《新雪豹》中再次出演徐虎。他的戲份也從最初的男五、男四,慢慢提升到男三,一部戲能拿到幾萬塊的酬勞。拍攝《生死十日》時,為了讓角色更真實,他主動要求往身上抹泥灰;即便在冬天,需要在冰水里浸泡幾個小時,他也從不喊苦喊累,始終堅持完成拍攝。
![]()
2017 年,李嘉明迎來了演藝事業的又一個高峰 —— 他主演了電影《油菜花兒開》,在片中飾演一個樸實的農村青年。為了貼合角色,他全程使用方言對白,還與素人演員搭檔對戲。這部影片不僅入圍了美國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李嘉明還憑借出色的表現拿下了最佳新人獎,評委評價他的表演 “真實且富有感染力”。那時的他,覺得自己總算在演藝圈里站穩了腳跟,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
然而,2018 年以后,影視圈的風向發生了巨大變化。流量明星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資本更愿意將資金投入到自帶熱度的年輕藝人身上。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李嘉明的戲約越來越少,戲份也不斷減少,從之前的男三、男四,逐漸退到男六、男七,有時候接一部戲,甚至只有幾場鏡頭,連一句完整的臺詞都沒有。
![]()
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影視劇組紛紛停擺,李嘉明的收入幾乎徹底斷檔。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父親此時被查出重病,需要一大筆手術費用。家里人四處籌措,卻依然湊不夠錢。無奈之下,2021 年,李嘉明收拾好行李,回到了老家山西運城,在街邊支起了一個小攤,開始賣炒面謀生。
![]()
剛擺攤的時候,李嘉明穿著一件軍綠色大衣,站在灶臺前翻炒面條,動作還很生疏。偶爾有人認出他是曾經演過戲的演員,拿出手機拍照,他會顯得有些尷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放開了心態,炒面的手藝也越來越熟練,三分鐘就能做好一份熱氣騰騰的炒面,還會偶爾跟顧客聊起自己當年拍戲的經歷。
![]()
有人把他擺攤的視頻發到了網上,評論區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度:一部分人覺得他從演員淪落到街頭賣炒面,十分落魄,值得同情;另一部分人則質疑他是在借機炒作,博眼球。面對這些聲音,李嘉明沒有過多解釋,只是平靜地表示:“演戲是工作,炒面也是工作,不管干什么,都得認真去做。”
![]()
2021 年春天,李嘉明曾去試鏡一個角色,卻被導演以 “年紀太大” 為由拒絕;而就在同一天,他在自己的炒面攤前忙碌,一共炒了 20 份面,賺了 180 塊錢。同年夏天,父親要做手術,他四處借錢,湊了 5 萬元;好在炒面攤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有時候一天能收入 500 元。日子就這樣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片場里導演喊 “action” 的聲音,與街頭小攤上鍋鏟碰撞的聲響,在他的生活里交替出現,拼湊出別樣的人生圖景。
![]()
如今,李嘉明的生活簡單而規律。偶爾遇到合適的角色,他還是會去拍戲,即便戲份不多,他依舊保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絲毫不敢馬虎。空閑的時候,他就守在自己的炒面攤前,鍋鏟在鍋里翻飛得飛快,攤位前總是彌漫著滿滿的煙火氣。他還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 既有拍戲時的花絮片段,也有賣炒面的日常場景。
![]()
有粉絲在評論區留言問他,是否后悔當初選擇演員這條路,他的回答干脆利落:“不后悔。” 在他看來,演戲讓他有機會走遍大半個中國,見識了不同的風景;而賣炒面則讓他能養活家人,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這兩樣都是本事,都是能讓我好好生活的依靠。”
![]()
其實,李嘉明的經歷并非個例。2023 年就有消息稱,一些 TVB 老演員因為長期接不到戲,不得不轉行去餐廳當服務員,穿著制服端盤子、送茶水,靠體力勞動維持生計。張頌文也曾在采訪中提到過自己早年的經歷:他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有五年時間都在跑龍套,每次試鏡被拒絕的理由五花八門 ——“個子矮”“長相普通”“沒有背景”…… 但即便如此,他也從沒有敷衍過任何一個小角色,哪怕只有一句臺詞,他都會認真琢磨,盡全力演好。
![]()
據統計,中國注冊演員的數量已經超過 50 萬,但常年能有穩定戲約的演員還不到 5%。在影視基地橫店,每天留在各個劇組的演員大約有 3 萬人,其中八成以上的人月收入不足 5000 元。李嘉明顯然沒有趕上流量時代的 “好時候”,但他也沒有徹底退出演藝圈。
![]()
從當年懷揣幾百塊錢北漂、在片場跑龍套,到后來成為抗戰劇里被觀眾記住的配角,再到如今從片場回到街頭擺攤賣炒面,二十年的時間里,李嘉明走出了一條曲折卻無比真實的人生道路。他從未抱怨過行業的不公,也沒有看輕過賣炒面這份工作。就像他常說的那句話:“干啥都得專心,演戲要演到讓觀眾相信這個角色,炒面要炒到讓顧客吃完還想回味,這才是對工作的負責。”
![]()
生活給了他兩份截然不同的工作,他都坦然接下,并且都用心做到了盡善盡美,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生活的熱愛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