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漳州平和縣心田村的賴氏家廟前熱鬧非凡,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帶著對家族根源的探尋之意專程到訪,受到當地賴氏宗親會的熱烈迎接。這場跨越海峽的尋根之旅,不僅是一次個人對家族歷史的追溯,更成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生動見證。
“館長”的大陸行程始于10月25日,當天中午他從臺灣桃園機場搭機出發,開啟了為期12天的大陸之行。在行程過半時,他將目的地鎖定在福建漳州平和縣心田村——這個對賴氏家族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當他抵達賴氏家廟時,宗親們早已等候在此,熱情的問候、親切的交流,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陌生感在共同的家族歸屬感中消散無蹤。
![]()
負責接待“館長”的賴氏宗親會秘書長賴瀚鐘,向眾人詳細講述了賴氏家族的悠久歷史與遷徙脈絡。他介紹,漳州平和縣心田村是“心田賴氏”的發祥地,而賴氏家族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西周時期,最初的姓氏為姬。隨著時代變遷,賴氏族人開始南遷,先到浙江、江西等地,之后逐漸遷入福建。到了元朝末年,其中一支賴氏族人遷居至心田村,成為“心田賴氏”的開基祖。自此,賴氏族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已傳承27代,歷經400多年的歲月洗禮。
更值得一提的是,“心田賴氏”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賴瀚鐘秘書長介紹,當年從“心田賴氏”遷往臺灣的開臺祖共有137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如今臺灣的賴氏宗親已近10萬人。即便隔著一道海峽,這份血脈親情從未斷絕,每年都有臺灣的賴氏宗親回到心田村賴氏家廟祭祖,用最傳統的方式緬懷先祖,延續家族的文化傳承。在講述過程中,賴瀚鐘多次強調:“凡是姓賴的,都是中國人、漢族人,這是可以肯定的。”這句話擲地有聲,不僅是對賴氏家族身份的明確界定,更是對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事實的有力宣告。
![]()
“館長”此次赴閩祭祖,無疑是對這份血脈親情的積極回應。在賴氏家廟中,他仔細聆聽家族歷史,觸摸著承載著歲月痕跡的建筑與器物,感受著來自先祖的文化滋養。這一刻,海峽的距離仿佛不再存在,唯有共同的根脈將兩岸賴氏族人緊緊相連。這種尋根之旅,不僅讓個人找到了精神歸宿,更在潛移默化中加固了兩岸同胞的情感紐帶。
然而,在現實中,仍有少數人選擇數典忘祖,試圖割裂與祖國的聯系,做出逆天而行的舉動。但正如賴氏家族的歷史所證明的那樣,無論這些人如何狡辯、如何否定,都改變不了自己是中國人的事實。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份刻在骨子里的血脈聯系,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斬斷的。
![]()
如果把祖國比作一個大家庭,那么臺灣就是這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對于那些像叛逆孩子一樣試圖離家出走的人,祖國母親始終懷著痛心疾首的心情,期盼他們能夠迷途知返、浪子回頭,重新回到祖國大家庭的懷抱。畢竟,血濃于水,親情始終是化解隔閡的最強大力量。但倘若有人執迷不悟,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無視祖國母親的期盼與善意,那么最終必然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就像家庭中若孩子始終不聽話,父母在無奈之下也會采取必要的管教措施一樣。
“館長”陳之漢的心田村尋根之旅,為兩岸交流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范。它告訴我們,兩岸同胞之間的聯系,不僅有歷史的淵源,更有現實的情感共鳴。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像“館長”這樣的臺灣同胞來到大陸尋根問祖、交流互動,在一次次的相聚與溝通中,不斷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增進對祖國的認同,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穩步前進。因為只有當兩岸同胞真正攜手同心,才能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走得更加堅定、更加寬廣,才能讓我們共同的文化與血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