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新書《圖解傳統服飾搭配》已上線,請多支持
前陣子網上小火了一把媽祖盲盒,也有幾家除了媽祖公仔,不過我關注的是各色各樣的媽祖形象——她們為何被設計成這些模樣?
![]()
媽祖手辦,圖/布丁叔叔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內容沒啥意思,但題目很有趣,叫《坐著的佛主與站著的基督》。此后便會或多或少關注偶像(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的姿態,他們是坐著還是站著、坐在哪里、如何站立?
![]()
木雕媽祖,兩側為木雕宮女與木雕千里眼、順風耳
(媽祖有侍從,且為坐姿)
![]()
媽祖手辦盲盒
(媽祖都為站姿,且媽祖為獨立形象)
去年春節游神成為熱點的時候,當時出圈的是各種神將塔骨。在搜羅各類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地方也有把媽祖、陳靖姑做成塔骨形象的。
![]()
媽祖塔骨
![]()
陳靖姑塔骨
(注:發布者認為這是法相,所以可以塑塔骨)
這種做法比較罕見,并且相關討論里也是質疑、批判的聲音居多。原因是這些地位比較崇高的神出行應該坐神轎,而塔骨是自己“走路”的,而且在游神隊伍里如果主神走在隊伍的前方,后方的神轎又該坐著誰呢?舉一個不怎么恰當的例子,這就好比花轎迎親,新娘子下來走了,這個隊伍就會變得很另類。
![]()
臺灣慈護宮神將隊
![]()
2014年金門媽祖進香團抵湄洲謁祖,邊上的塔骨應該是媽祖的護法神將“千里眼”“順風耳”
![]()
2023年湄洲島媽祖巡安,媽祖坐在神轎之上
回頭再看這些媽祖盲盒,形象也多以站立為主。出品方的小紅書上說是“參考湄洲島祖廟的媽祖造像”,但從官方宣傳的合影圖片里卻可以看出,盲盒媽祖為手持如意的站姿,背景里的媽祖神像卻是持圭的坐像。
![]()
與媽祖手辦合影的湄洲新廟天后宮中的媽祖像
不僅媽祖大多是坐著的,我們去寺廟道觀,主神大多數也都是坐像,站著的往往是護法神一類。前面提到的游神塔骨,對應的就是護法神,這也是為什么當時網上為了這些“神”是已有記載還是憑空新造吵得不可開交。因為除了常見的神將在各地游神比較常見,剩下的部分出現地域變化乃至創新附會再正常不過了,也不會有專門的文獻去記錄這些神將。
那媽祖又是怎么“站”起來的呢?
我們熟悉的媽祖形象,尤其是對于本身沒有去媽祖廟、天后宮祭拜習慣的人來說,對于媽祖形象的印象幾乎都來自于下面這尊塑像。
![]()
湄洲島媽祖石雕像
這次網上比較火的那組媽祖盲盒里,主形象和隱藏款也都沿用了這個形象。
![]()
媽祖盲盒
湄洲島上的這尊媽祖石雕像由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李維祀、蔣志強創作于1987-1990年。撇開雕像的設計后面說,這個時間點就很關鍵。
1969年時湄洲祖廟幾乎被夷為平地,1978年起林聰治等當地婦女自發在廢墟上重建了寢殿(原來的正殿),將暗藏于民間的媽祖神像請回供奉,后來修建隊伍逐漸壯大趕在1987年舉辦“媽祖千年祭”之前修完第二座太子殿,也就是現在的正殿。
![]()
最早一批重建湄洲祖廟的部分成員
前排:高春妹(左)、林聰治(中)、薛亞蘭(右);
后排:唐亞粗(左)、朱元和(中)、莊亞仦(右)。
![]()
1989年時的正殿(俗稱“太子殿”)
![]()
1989年時正在修建的中軍殿,遠處是鐘樓
![]()
1990年修建中的太子殿、中軍殿和鐘鼓樓
“媽祖千年祭”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將媽祖信仰與兩岸和平深深聯系在一起。當時臺灣大甲鎮瀾宮一行從日本繞道,輾轉六座城市才得以到祖廟朝圣,兩岸實現破冰。
![]()
![]()
1987年兩岸破冰之旅
2年后的1989年,宜蘭蘇澳南天宮組織20艘漁船,沖破重重險阻從海上直航湄洲,開啟兩岸隔絕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組團直航。
![]()
1989年宜蘭蘇澳南天宮出發時的場景
![]()
1989年宜蘭蘇澳南天宮漁船直航湄洲媽祖廟,這是兩岸隔絕以后第一次有組織、大規模的民間直航。
![]()
1989年宜蘭蘇澳南天宮朝圣媽祖寢殿
1987年的“媽祖千年祭”時還舉辦了媽祖塑像奠基典禮,這尊雕像那時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細節略有差異。
![]()
1987年10月“媽祖千年祭”上的媽祖雕像
1990年舉辦首屆媽祖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媽祖雕塑小樣揭幕,便是與如今矗立于湄洲島山巔的一般無二了。媽祖雕塑是1986年時向全國征集設計小樣,1991年正式落成,這期間應該是在最終的入選稿上做了一些修改。
![]()
![]()
1990年4月媽祖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媽祖雕塑小樣
進入90年代后,湄洲祖廟的修復工作受到重視并步入正規,祖廟董事會邀請北京古建筑專家協助規劃第二期工程,資金主要來源于自籌和分靈等的捐資。第二期工程到1997年秋基本完成,而后在1998-2002年間南軸線修建完成,也就是我們如今去湄洲島一般攻略里建議走的上山西軸線和下山南軸線。
這兩條軸線建筑依山勢而建,從大牌樓而進,拾級而上,最終匯聚于山頂的這尊媽祖石雕像。
![]()
湄洲媽祖廟西軸線全景
![]()
湄洲媽祖廟南軸線全景
![]()
湄洲媽祖廟全景示意圖
可以這么說,這尊媽祖石雕像是先于如今大多數重建的祖廟建筑存在,是朝圣祖廟的最高點,又幾乎與改革開放后媽祖信仰的再次繁盛同步,使之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媽祖祖廟和新時代媽祖信仰的標識。
1992年時,發行“媽祖”特種郵票,沒有選擇媽祖歷史圖像或雕塑形象,也沒有重新繪制,而是選用了雕像照片。當時郵票的影響力很大,每次發行特種郵票都是萬眾矚目的事兒,這一全新的媽祖形象更為普及了。
![]()
“媽祖”郵票
湄洲媽祖石雕像另有一尊同工同料同尺寸的由湄洲祖廟贈送給了臺灣媽祖“總廟”北港朝天宮,兩尊雕像隔海相望。

![]()
北港朝天宮媽祖石雕像,1992年贈
與湄洲媽祖石雕像同工同料同尺寸
![]()
金門料羅灣媽祖石雕像,2004年贈
高度9.9米,與湄洲、北港出自同一雕刻師朱伯英
從此之后,新建或修建媽祖廟、媽祖文化園需要設立這樣一座石雕像似乎就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慣例,這個行為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媽祖分靈。即便有一些媽祖雕像會做出設計上的變化,也多以湄洲媽祖石雕像為原型。
![]()
廣州南沙天后宮
![]()
![]()
天津、臺灣、澳門、汕尾、泗陽、青島等地媽祖雕像
對于湄洲媽祖石雕像設立時的人們來說,一座設立在戶外的神像理念還是頗具沖擊力的,因為傳統的理念里,神像應該是被妥善供奉,而非風吹雨打。但這座雕像的成功之處也在于此,它的設計之初就并未將受信眾朝拜作為功能需求,而是以環境雕塑的理念將其作為湄洲島的地標、媽祖祖廟的文化符號。從這點上來說,即便是北港朝天宮那座一模一樣的雕像都不如湄洲原版來得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除了天時,它更有地利。
湄洲媽祖石雕像尺寸也沒有現在動輒幾十米的規模,高度僅為14.35米,也就一般建筑四層樓加個坡屋頂那么高,其挺拔之感明顯借了島嶼山勢與建筑走勢之利。不論是朝圣仰望還是高空航拍,湄洲媽祖雕像的背景都十分空曠,雕像是畫面中的唯一重心和高點,甚至使原本平緩的山勢有了上揚之勢。這是很多后來者所難以得到的環境條件,也是后來的模仿設計未能考慮的部分。
![]()
1992年時的湄洲媽祖石雕像
![]()
航拍湄洲媽祖石雕像
環境雕塑的人物題材多用站姿,使其在環境之中顯得獨立而高大,這是非常現實的考量。又因為信眾和游客多是仰視雕像,如果還保持正中持物的姿勢會遮擋住面部,所以改為了側捧如意,媽祖的站姿也隨之微微側傾,融入在海島環境中更具動態。
![]()
從西軸線通向媽祖石雕像時的景象
這個改變對于盲盒設計來說也同樣有效,站姿、側捧的形象更靈動,也可以變化出更多不同的姿態。
其實媽祖出過許多二次元形象,不少以傳統坐姿為主,較為端正持重,即便加了Q版化的五官和俏皮的表情,依然偏向正統。
![]()
![]()
![]()
不同設計的媽祖手辦
如果設計師對于媽祖的傳統形象有所認知或對媽祖信仰較為尊崇,是很容易設計出這樣“正統”的坐姿媽祖手辦。但這也是以往媽祖手辦總是難以破圈的原因,因為這次走紅的媽祖盲盒更像是將常見的盲盒角色做了媽祖版。不僅是改變了坐姿,好幾個形象里還去掉了具有媽祖身份象征的的天后冠,但又都加上了頂上圓光(商品說明里表示該構建可拆卸)。其結果便是雖然不太符合常見的媽祖形象,但很符合古風愛好者的女仙想象。
![]()
媽祖盲盒
![]()
目前古風寫真裝扮里非常喜歡的圓光頭飾
但不得不說一句媽祖盲盒買賣雙方都不愛聽的話,這個設計里好幾個形象如果撕掉標簽根本看不出是媽祖,更看不出是神靈,頂多像個精靈仙女。
![]()
有許多盲盒手辦與這款媽祖手辦相似
于是這個問題便可以call back開頭的塔骨。在福州游神火起來的那一年,網絡上聊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有一個可能未能被大家注意到的——火起來的其實是那些動漫化的塔骨形象。比如最火的趙世子,其“東家”就承認形象參考自《眷思量》的鏡玄,“東家”當時的抖音背景用的也是鏡玄。作為默默無聞的“趙世子”,其出圈的視頻和相關評論也都表明很大程度源于“顏值”。
![]()
(相關新聞截圖)
![]()
趙世子形象(左)與鏡玄
![]()
三個不同的張二世子形象
[左]是2022年新做,[右]是2022年圖片(何時制作不清楚),[中]是2023年圖片(何時制作不清楚), 并且[中]和[右]是同一社團發布,目前只看到[中]的形象。游神開始走紅(約2022年),似乎就是一些社團開始制作[中]圖這類游戲動漫建模臉塔骨,出圈的圖片也多為這類風格。
這也是我對于傳統“創新”常有的一個疑惑,究竟是舊事物的創新破了圈,還是另一個事物改了面貌看似破了圈、跨了界呢?當然,并不是所有“創新”都是走這個路線的,但這似乎是一條在網絡熱點和網絡銷售中被反復驗證的捷徑。
話說回來,湄洲島的媽祖石雕像其實也不是媽祖原本的程式,不僅僅只改了本文說的坐姿和站姿,比如,媽祖拿如意這點其實就挺“創新”的。但相比從一個程式套到另一個模板里,媽祖石雕像的改動細節就比較復雜而隱晦,所以……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貍
![]()
* 最近的文章 *
(點擊封面圖片可跳轉至文章頁面)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圖解傳統服飾搭配》,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小紅書搜索“大尾巴閱讀室”可解鎖更多碎片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