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可抗力的限流導致無法接收推送文章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以下操作: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 “一半杯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這樣就更容易找到我們和收到推送文章!
保持愛讀文章,保持領先!
![]()
一場關于選舉公正性的風暴,往往始于最不起眼的火花。這一次,火種來自社交平臺X的一則帖子,由其所有者、那位來自南非、常駐德州的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親自點燃。他言辭鑿鑿地宣稱:“紐約市的選票表格就是個騙局!”這條信息迅速引爆了輿論場,其指控具體而尖銳:投票無需身份證明;有候選人的名字竟出現(xiàn)了兩次;而前州長安德魯·科莫的名字則被孤零零地置于選票的右下角末端。在一個備受關注的選舉季,這樣的指控無異于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加密貨幣博彩平臺Polymarket迅速跟進,將其描述為“突發(fā)”新聞,而平臺上的用戶則陷入一種近乎歇斯底里的狂熱,紛紛譴責這是“骯臟政治”與“瘋狂”之舉。
在這片由算法驅動的喧囂之中,一種深刻的張力浮現(xiàn)出來:一位憑借其全球影響力而擁有巨大話語權的外部觀察者,對一個具有深厚地方歷史根基的選舉制度發(fā)起了猛烈抨擊。他的指控簡單、直接,充滿了陰謀論的暗示,完美契合了社交媒體傳播的邏輯。然而,在這場由外部視角與地方現(xiàn)實激烈碰撞而引發(fā)的輿論風暴背后,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悄然浮現(xiàn):這張引發(fā)軒然大波的選票,究竟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還是一種我們尚未理解的、復雜的民主實踐?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暫時屏蔽數(shù)字世界的噪音,深入探究紐約州法律的紙頁與政治實踐的肌理。
![]()
事實的真相遠比一條推文要復雜,也遠沒有那么聳人聽聞。馬斯克所指的“騙局”,實際上是紐約州一項完全合法的選舉制度,其正式名稱為“融合投票”(fusion voting)或“選舉融合”(electoral fusion)。這項制度雖然在美國大部分地區(qū)已不多見,但在紐約州卻根深蒂固,并被普遍運用。它允許一位候選人同時代表多個政黨出現(xiàn)在同一張選票上,以此擁抱一種與社交媒體的二元邏輯截然不同的政治細微性。聯(lián)合提名并不允許同一選民給同一候選人投“多票”。選民只能在一個票線下為該候選人投一次票。因此,選民會在民主黨和勞動家庭黨的欄目下都看到佐蘭·馬姆達尼的名字,也會在共和黨和“保護動物黨”的欄目下看到柯蒂斯·斯利瓦的身影。這種設計并非為了混淆視聽或制造舞弊,恰恰相反,它為選民提供了一種更具層次感的政治表達方式。
“融合投票”的機制,正如哥倫比亞法學院教授理查德·布里福特所解釋的那樣,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它使得主要政黨的候選人有機會吸引那些通常不會投票給他們的選民。例如,一位對民主黨綱領有所保留但認同勞動家庭黨理念的選民,可以通過在后者黨派線上投票來支持馬姆達尼,同時表達對該第三方政黨的認可。對于像勞動家庭黨這樣的第三方政黨而言,這一制度更是其生存的命脈。根據(jù)紐約州法律,它們必須在州長或總統(tǒng)選舉中獲得大約13萬張選票,才能保住未來出現(xiàn)在選票上的資格。然而,馬斯克的指控并未止步于候選人名字的重復,他同樣將矛頭對準了選票上看似中立的排序規(guī)則和由來已久的身份核查程序,而這些技術性細節(jié),同樣承載著其自身的邏輯與歷史。
至于馬斯克提出的另外兩個指控,同樣源于對地方規(guī)則的誤解。紐約州選舉委員會發(fā)言人凱瑟琳·麥格拉思解釋道,選票上官方政黨的順序,并非任意安排,而是一份公開的政治權力分類賬,其位置直接反映了各黨在上次州長選舉中的表現(xiàn)。而像科莫這樣的獨立候選人,其順序則由提交提名申請的時間戳先后決定。科莫之所以排在第八位,是因為他的“為戰(zhàn)斗與奉獻”黨在五個獨立黨派中第四個提交了申請。至于無需身份證明的指責,則反映了紐約州現(xiàn)行的選舉法規(guī)。這些看似枯燥的技術性規(guī)定背后,隱藏著紐約州政治舞臺上更加洶涌的權力暗流,其核心正是一場圍繞著勞動家庭黨的生存之戰(zhàn),而這場戰(zhàn)斗的主角,恰恰是安德魯·科莫本人。
這場關于規(guī)則的爭議,最核心的案例莫過于前州長安德魯·科莫與勞動家庭黨之間曠日持久的斗爭。2019年,正是時任州長的科莫本人支持修改了投票法規(guī),設立了那個嚴苛的“13萬票”門檻。此舉被廣泛視為一次精準的政治打擊,意圖削弱甚至根除這個在政治上日益與他分道揚鑣的進步派政黨。這場斗爭的個人色彩,因一個關鍵事實而變得尤為濃厚:科莫此次是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原因正是在六月的民主黨初選中,他敗給了勞動家庭黨所支持的佐蘭·馬姆達尼。曾經(jīng)的盟友變成了必須拔除的眼中釘,而選舉法規(guī)則成了他手中最趁手的武器,這讓每一次融合投票的實踐都充滿了對抗的意味,也催生了這場斗爭中最深刻的反諷。
科莫試圖用規(guī)則扼殺勞動家庭黨的行為,反而激發(fā)了該黨派支持者更強的凝聚力。像馬姆達尼那樣在勞動家庭黨線上為自己投票的象征性舉動,正是在這種高壓背景下對科莫政治圖謀的公開反抗。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科莫本人恰恰是“融合投票”制度的熟練使用者和長期受益者。就在2018年競選州長時,他的名字曾出現(xiàn)在多達四條不同的黨派線上,以此來最大化地爭取不同光譜的選票。這種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揭示了政治人物在規(guī)則面前的靈活性,也從側面印證了“融合投票”在紐約政治生態(tài)中的普遍性與復雜性。
這種做法絕非孤例,更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便是前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和前副總統(tǒng)卡瑪拉·哈里斯,在紐約州的選票上也曾同時出現(xiàn)在多條黨派線上。當這種跨越黨派、被政治光譜兩端的重量級人物普遍運用的選舉工具,被一位局外人輕易地貼上“騙局”的標簽時,這暴露的或許不僅僅是對地方規(guī)則的無知,更是我們這個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層病灶。一個根深蒂固、運作多年的常規(guī)選舉實踐,為何會在今天如此輕易地被誤解和攻擊?
馬斯克關于“無需身份證明”的指控,反映了對紐約州選舉安全措施的誤解。雖然州法律禁止投票站工作人員向選民索要身份證明,但這并不意味著選舉缺乏保障。
在登記階段,選民必須提供嚴格的身份信息,例如紐約州駕照號碼或社會安全號碼,并宣誓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紐約州的選民資格法律要求投票人必須:
? 是美國公民。
? 年滿18周歲。
? 在選舉前至少30天內(nèi),是所在州、縣、市或村莊的居民。
? 未因重罪判決而在監(jiān)獄服刑。
? 未被法院裁定精神失常。
? 未在其他任何州、縣或市聲稱擁有投票權(即未在別處登記投票)。
在投票現(xiàn)場,簽名核對是主要的身份驗證手段。 根據(jù)《紐約州憲法》第二條第七款,所有選民在投票時都必須提供他們的簽名作為身份證明的一種方式。投票站工作人員會通過將選民的簽名與官方記錄進行比對,來確認選民的身份。
此外,多重保障機制確保了選舉的公正性:
? 電子投票名冊: 縣選舉委員會(負責地方選舉)使用電子投票名冊在投票點登記選民。這些名冊會實時更新選民投票情況,確保選民在同一選舉中無法在另一投票點重復簽到。
? 處理特殊情況: 紐約州選舉委員會發(fā)言人凱瑟琳·麥格拉思)指出,如果有人在登記時未能滿足身份驗證要求,他們需要在投票現(xiàn)場出示有效身份證明。如果選民已申請郵寄選票,則不能在投票機上進行現(xiàn)場投票,必須填寫臨時選票。選舉后,縣選舉委員會將進行審計,確保所有臨時選票的投票人都沒有重復投票。
? 懲罰措施: 麥格拉思強調(diào),冒充他人并偽造簽名投票屬于重罪。由于選舉委員會保留了個人的永久化參與選舉記錄,“事后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極高”,這也是美國選民舞弊相關犯罪證據(jù)極少的原因。如果有人沒有登記投票,他們將被拒絕。
這最終將我們的思緒拉回了風暴的起點,那條在社交媒體上被無限放大的帖子。在一個信息高度碎片化、情緒化傳播主導輿論的時代,一個擁有巨大話語權的公眾人物,其未經(jīng)核實的言論能夠對公眾認知造成何等嚴重的扭曲,這起事件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注腳。正如美國的跨黨派非營利機構,專注于提升選舉技術的安全性與可核驗性組織“Verified Voting”的政策與策略總監(jiān)馬克·林德曼那句帶有嘲諷意味的評論所言:“簡而言之,科莫只被提名了一次,所以只出現(xiàn)一次;他之所以排位靠后,是因為沒有任何法定政黨提名他。想必埃隆·馬斯克手下肯定有人可以幫他查證這些事。”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卻點明了問題的荒謬性:在一個信息唾手可得的時代,求證的責任似乎被輕易地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緒的宣泄和陰謀的想象。
紐約州“融合投票”的案例,最終成為一個時代的隱喻。它告訴我們,一個地方性的、有著復雜歷史和精妙政治邏輯的選舉制度,是如何在外部觀察者簡單化的凝視下,被輕易地誤讀、曲解,并最終貼上“騙局”的標簽。當簡化的風暴沖擊著制度的現(xiàn)實,我們捍衛(wèi)的便不僅僅是一套繁瑣的規(guī)則,而是對公共事務進行審慎判斷的能力本身——這種能力,一旦在社交媒體的洪流中被侵蝕,民主的根基也將隨之動搖。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