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島內輿論炸開了鍋,又是一筆讓人咋舌的軍費開支被曝出。臺防務部門購買每瓶120元的飲用水、5萬元的座椅,不僅刷新了軍用品價格的天花板,也讓基層官兵和納稅人的眉毛一陣緊蹙。民意代表馬文君、徐巧芯一再爆料,這些軍費開支背后,有著合約保障廠商獲利高達80%、坐地喊價的隱秘操作。
![]()
從毛巾到靴子,每一件軍用品的價格都讓人疑惑。75×33厘米的毛巾,空軍賣90元、海軍100元、陸軍110元,而市面同級別毛巾不過30到50元。過去同款36元,政策一變直接漲到110元,便宜款消失,點數“湊數”的怪圈讓基層官兵叫苦連天。衣服、靴子亦是如此,價格差距毫無邏輯,“長期顯示補貨中”,年底卻逼著官兵把點數花完,基層“剝奪感”直線上升。
馬文君質疑,防務部門的合約本應按實際量付款,卻給了廠商高額保障利潤,讓廠商坐地喊價。原本設置的“服裝供售站”,初衷是保障官兵日常需求,而非圖利廠商。更荒謬的是,軍方罰則“軟到不痛不癢”,還有退休軍官作為廠商投標說客,這樣的閉環讓公帑流向私人腰包,幾乎沒有任何制衡。
不僅如此,所謂的“戰備用水”也成了輿論的焦點。500毫升瓶裝水,每瓶120元,價格是市場水平的12倍。高額座椅5萬元一張,如此預算在島內社交網絡引發熱議——“財源黨進”“這不是圖利啥叫圖利”,網民調侃不絕,甚至質疑軍中情報單位是否形同虛設。
![]()
綠營也按捺不住了,要求防務部門必須處理這些異常開支。部分預算在壓力下被刪除,飲用水4億,座椅4770萬,但輿論的敏感點在于:如果沒有被揭發,基層官兵的辛苦工資和納稅人的血汗錢,就可能被無聲無息地掏空。
這一連串事件,反映出的不僅僅是預算管理的漏洞,更是制度設計與監督缺位。基層官兵被迫消費高價軍品,表面看似生活便利,實則是利益鏈條上的犧牲品;納稅人的錢,被用于保障廠商利潤,而非增強軍隊戰力。臺灣防務部門的“精打細算”,在公眾眼里仿佛變成了“精打高價”。
從毛巾、靴子到飲用水、座椅,每一筆開支都像是放大鏡下的失衡。制度原本是為了服務官兵、提升戰力,而現實卻讓人懷疑,是誰在幕后操縱價格,誰在收割預算紅利。基層官兵的憤怒、網民的調侃、民意代表的質詢,形成了島內輿論的高壓鍋。每一次爆料,都是一次公共監督的警鐘,也讓臺灣社會再次直面軍費透明與公共責任的缺口。
![]()
此次事件提醒人們,軍事開支并非只是數字游戲,而是關乎信任與公平的社會問題。每一瓶水、每一張椅子背后,都折射出制度執行與監管的漏洞,也折射出官僚體系中利益分配的敏感神經。官兵的日常需求不應成為廠商利潤的籌碼,納稅人的錢也不應被高價商品吞噬。制度漏洞與監管缺失,讓軍中預算成了公共輿論的焦點,也讓島內對軍事透明與問責的呼聲愈加高漲。
財政的精確與軍需的合理,本應是防務部門的基本職責,但現實的操作卻讓人懷疑,這個責任是否真正落到了刀口上。臺軍飲用水120元一瓶、5萬元座椅事件,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制度缺陷,也映照出官兵與民眾之間的信任裂縫。輿論的壓力、民意的關注、制度的缺口,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讓臺灣社會不得不再次審視軍費管理的合理性與公平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