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非貿工部與全球服務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現場。
“這是我從事中南經貿合作20多年來,見過的從見面到簽約最快的案例。”南非深圳總商會常務副會長鐘世鵬感慨道。短短六個多月就完成了從初次接觸到正式簽約,南山與南非的合作跑出了令人驚嘆的“加速度”。
11月3日,以“中南攜手·共贏未來”為主題的深圳(南山)南非投資對接活動在全球服務中心舉行。活動由南非貿易、工業和競爭部與全球服務中心Go Global聯合主辦。
現場,南非貿易、工業和競爭部與全球服務中心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南非貿工部在海外首個辦公室也正式落在全球服務中心,標志著雙方在貿易投資促進、企業支持服務、知識分享與創新等領域的合作邁入機制化、實體化新階段。
產業互補雙贏,“南南”合作駛入快車道
南海之濱與非洲南端,雖遠隔萬里,卻因共同的發展愿景而緊密相連。中南兩國自1998年建交以來,雙邊關系便駛入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
國家層面的密切合作為地方交流注入了強勁動力。作為國家關系的重要支柱,地方合作近年來在深圳與南非之間綻放出絢麗花朵。2024年,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訪華期間專程考察深圳,由衷贊嘆深圳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南山作為深圳的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核心區,與南非的合作更是早有堅實基礎——從華為、中興等科技巨頭率先布局南非市場,到邁瑞醫療在2019年投資800萬美元設立南非有限公司,一批批南山企業用行動書寫著中南合作的生動實踐。
合作的迫切性,早已寫在雙方高頻互動的日程表上。在簽約前的七個月內,南非貿工部主管官員三次到訪深圳全球服務中心,這種高效率的往來節奏,充分展現了雙方推動合作落地的共同決心。“在南非,高新科技、金融科技、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增長,”南非貿工部投資促進首席主任萊斯特·布阿道出了合作的現實基礎,“與深圳合作,對我們來說順理成章。”
這種緊迫感,源于兩地產業結構的深度互補。南山坐擁完善的高新技術產業鏈與強大的研發能力,而南非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憑借其在非洲的樞紐地位,成為通往整個非洲大陸的橋頭堡。這場優勢互補的“雙向奔赴”,正在創造“1+1>2”的共贏格局。“南非很多行業都在快速發展,包括金融科技、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以及儲能等。”萊斯特·布阿發言中表示。
南山區副區長李志娜在致辭中介紹:“南山以185平方公里的土地,貢獻了超9500億元的GDP,聚集了218家上市企業,密度全國第一。華為、騰訊等企業構建起數字經濟、新能源等完整產業鏈。”巴仕迪亦在發言中肯定:“深圳是中國的硅谷,是全球創新樞紐。我們選擇在這里設立辦公室,正是看中其在科技、產業與開放體制方面的綜合優勢。”
全球服務中心:
架起雙向奔赴的“金色橋梁”
“全球服務中心是我們在南非以外設立的首個辦公室,我們視這里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的門戶。”萊斯特·布阿在簽約現場這樣強調。
自今年7月南非貿工部代表團首次到訪以來,雙方在短短數月內已進行三輪深入洽談,圍繞企業出海訴求與南非市場特點,啟動專項篩選與匹配機制——從數百家南山企業中精準挑選出三十余家與南非重點產業高度契合的出海主體,提前完成供需對接與資源整合。
從數月前的超前謀劃,到此次高效的線下落地,啟動僅半年的全球服務中心已在中南合作中展現出深度服務能力。此次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是雙方合作的里程碑,更依托中心的持續跟蹤服務機制,推動合作意向從“紙面”走向“地面”。“南非深圳總商會已與全球服務中心簽訂戰略協議,形成雙向服務機制。”鐘世鵬表示。“未來,商會將與中心共享經驗、對接資源,讓更多南山企業高效走進南非、走進非洲。”
在南山與南非攜手共進的新篇章中,南山全球服務中心正如一座高效運轉的“金色橋梁”,不僅助力本土企業揚帆遠航,也為國際伙伴打開走進中國市場的大門。這座“橋梁”的堅固,源于其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中心已匯聚超過210家專業服務機構,構建起覆蓋注冊認證、法律合規、人力資源、品牌推廣、物流供應鏈等12大核心領域的全方位服務體系。
如今,這座橋梁的連接范圍正在不斷拓展。隨著南非貿工部的加入,中心已成功吸引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迪拜商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眾多國際組織掛牌合作,逐步編織起一張覆蓋歐美、東盟、中東及非洲等重點市場的全球服務網絡,為南山與世界的對話搭建更加暢通的渠道。
采寫:南都記者 陳紫嫣 受訪單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