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王夏
美的科技月,迎來了30歲生日。今年的主題,是“AInnovation”(AI創新)。
今年的科技月,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AI的出鏡率大幅提升。
![]()
除了主題直接點名“AI”,配套的科技論壇“遠見者大會”也圍繞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AI技術展開。
同時,公司對科技月的獎項進行了結構性調整。大幅增加了AI創新類“技術突破獎”數量,并增設AI創新方向“科技明星”與“科技新星”各2名。
科技月獎項與展示內容的變化,揭示了這份成績單背后的驅動力——永遠在自我革新的美的,正在通過擁抱AI來推動企業實現科技轉型和持續增長。
![]()
近年來,美的越跑越快,已經從曾經的白電龍頭之一,逐漸轉型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企業。
自上市以來,美的營業收入翻了3倍多,從1209.75億元(2013年)到4071.50億元(2024年);研發投入從2013年的3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62.33億元,翻了5倍多。
截至11月4日收盤,美的集團的市值為5785.83億元,是上市首日市值(713.2億元)的8倍多,漲超5000億。美的位列A股民企市值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AI成主角
第30屆科技月,AI是絕對的主角。
在家庭場景,全屋空氣智能體Air Agent項目,研發了能夠實現全屋AI,一鍵全托管的“空氣智駕”系統,這個系統支撐著美的空氣機產品實現高端市場份額領先行業。
另一個獲獎的項目,是AI高質量醫療影像技術平臺。其結合深度學習與成像數理模型,能夠將掃描速度最高提升35倍,降低劑量70%,提高了美的相關醫療影像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科技明星獲獎人之一牟小峰,是美的AI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貢獻者。他主導的基于大模型的語音鏈路設計,讓美的產品的語音交互數據增長近50%,語音家電的銷售額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在集團內部,他主導實現了美言、美文、工業視覺等多個領域大模型,支撐AIGC提質增效。此外,牟小峰主導實現了基于多智能體架構的工廠大腦,支撐下一代自主智能體工廠。在科技月的大眾展區,美的也展出了包括人形機器人、智慧家庭在內的落地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正在不斷推動“人車家”的生態構想,用“美居APP”將用戶的手機、汽車和家電串聯起來。
“當用戶已經習慣了使用智能手機、駕駛智能汽車,便很難想象回到家中卻要面對一個傳統、非智能的居住環境。”美的全屋智能總經理尚喆認為,智能化帶來的第一波、第二波產業增長與手機、智能汽車息息相關。未來,不同使用場景中實現無縫互聯將成為必然需求。“因此,家電產品也要尋求接入系統的機會。”
![]()
科技月上,美的“網紅”機器人軍團也再次亮相,3代5款雙足/輪式人形機器人(美羅、美拉系列),現場演示在工廠搬運、家庭服務等多場景落地應用。
作為一年一度的科技“奧斯卡”,每年科技月關注的領域和頒發的獎項,一定程度上是美的發展核心成果的表征,也是集團下一輪變革需要關注的亮點。
比如,2015年,美的科技月首次增設消費者研究大獎、用戶體驗大獎。從2015年開始,基本每年年報都會提到美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開發思路。2018年,美的啟動新一輪轉型,轉型的核心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2017年,科技月首次設立“品質制造科技明星”,并首次將庫卡、東芝家電納入“科技月”活動范圍。此前一年,美的完成了對東芝家電、KUKA、CLIVET、SERVOTRONIX等一系列全球產業的并購。科技月將這些企業納入,意味著美的開始整合全球資源推動產業突破。
2020年,科技月首次展出海外OBM自有品牌業務突破產品。2023年,美的正式確認海外OBM優先戰略。
而今年,獎項、展品中AI含量越來越高,或許意味著美的已經拿好AI時代的“船票”,準備啟航。
“AI對社會而言是一種變革性的力量。”美的集團AI研究院院長徐翼在采訪中提到,今年設立這類獎項,相當于集團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將在AI領域的日常預算、項目獎勵等多方面加大投入。
“潛伏”的玩家
“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AI領域持續投入,吸引、培養了一批AI相關的專家人才。”在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TO衛昶看來,美的的人工智能業務走到今天,絕不是跟風布局,而源于長期積累。
事實也的確如此。
至少在十年前,美的就已經開始布局AI相關業務。
2014年,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當時人工智能就是布局方向之一。
2020年,美的成立AI研究院。官網顯示,這個研究院的主要目標就是將人工智能打造成集團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為美的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辦公、機器人等領域提供前瞻性技術支撐。這一年,美的的經營戰略從“產品領先”轉向“科技領先”。
2024年,美的成立了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很快,在今年年初,美的的第一臺人形機器人樣機公開。
在研發體系上,美的一直延用2014年確定的“四級研發體系(產品開發、個性技術研究、共性技術和基礎技術、顛覆性和前沿技術研究)”和“三個一代”研發模式(研究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
如今,研究和儲備的成果浮出水面,美的的AI圖景逐漸清晰。
衛昶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從核心方向上來看,美的對AI的應用將主要涵蓋三個方向:AI提效,覆蓋運營、制造、研發等環節;AI加速創新,通過集團內部自研AI工具激發新想法;AI打造產品差異化,將AI技術賦能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形成行業競爭力。
在產品層面,美的的AI思路則具體表現為“三化”。
第一是家電機器人化,將機器人能力,包括視覺、具身智能、交互技術等融入家電產品;第二是工業機器人智能化,AI能力融入工業機器人,改變傳統點對點的預先編程模式,讓工業機器人能夠自主編程、自主決策,達成更柔性的操作;第三是人形機器人價值化,通過開發面向不同場景的類人形、人形和超人形機器人,讓人形機器人產生真正的產業價值。
3月,美的首次將基于AI大模型開發、名為“小美”的智能體引入美居APP。現在大家打開美居APP,隨時可以向“小美”咨詢各類問題,比如順德當地的衣食住行信息,也能在家中通過一句話下達多個設備控制指令,實現全屋IoT設備的控制。
在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的推出的家電業首個萬億級數據量的AI Agent智能體——“COLMO AI管家”,產品基于自研大模型、外部領先大模型、多維數據模型等基礎模型應用,結合環境、視覺、觸覺等多維感知能力和擬人情感、自然語音交互、視覺手勢交互等自然交互方案,能夠實現全屋家電家居跨設備動態協調調度,自主決策執行全屋智能化操作。
“第二引擎”B端業務的AI也不落下風。
工業機器人方面,9月底美的庫卡發布了五大工業機器人AI智能體產品,包括AI視覺智能體KUKA AI Vision、工程軟件智能體iiQWorks、設備運維智能體KUKA CONNECT IOT、小庫AI助手和物流智能體KUKA AMR Fleet,逐漸構建起從感知、決策到執行的全鏈路智能生態。
![]()
人形機器人領域,美的集團不僅擁有投入工業場景應用的“美羅”,也推出了人形機器人智能管家“美拉”,目前前者已經在智能體工廠上線。
8月底,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獲評全球首個正式的多場景覆蓋智能體工廠。美的給工廠一個智能體“大腦”,在能源管理、AI質檢、參數防錯、工藝設計、品質分析、計劃調度、設備運維等核心場景,都能實現“系統自治”,平均提效80%以上。
今年,美的能源牽頭合康新能及科陸電子兩家上市公司在內的多個業務單位,發布“儲能+熱泵+AI”三維驅動戰略。美的提到,要面向全球客戶提供貫穿新能源全價值鏈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大型儲能、工商業儲能、家庭能源解決方案等。
全面融入AI,美的已經引發了市場關注。
今年5月,美的登上“2025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榜單,作為其中少數的制造業公司,與阿里云、騰訊元寶、百度、寒武紀、DeepSeek、MiniMax等互聯網公司和AI獨角獸并列。
用科技書寫新故事
AI的突飛猛進,事實上只是美的多年來求新求變的一個側面。
美的的最終愿景,實際上是成為一家能夠穿越周期、不斷成長的科技企業。
![]()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發言)
美的科技月頒獎儀式上,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未來十年,中國將出現一大批真正科技領先的全球化企業。“美的要有志向成為這樣的企業,要有偉大的追求和愿景,要敢于創新,做真正的創新。”
美的一直以來確實也不吝投入。
近三年,美的的研發投入超430億元。今年光是上半年,美的的研發投入就超過8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4.4%。
30屆以來美的科技月,發放的獎勵累計已近6億元。
在研發體系上,今年7月,上海美的全球創新園區正式啟用,與佛山順德全球創新中心的“南北雙核”格局正式形成,協同美國、歐洲、日本等海外全品類研發基地,以及30余個單品海外研發中心,進一步強化“2+4+N”全球研發網絡。
截至2024年底,美的在全球擁有研發人員超過2.3萬名,占非生產人員比例超過50%。
衛昶透露,美的研究型博士人才在研究組織中占比超過40%,同時,今年吸納具備行業影響力的專家人數增幅超過30%。
具體到AI,美的也有著更大的決心和野心。
“AI的重要性在全集團已經形成一種共識。”衛昶接受采訪時透露,美的早已在集團層面專門成立“AI應用戰略小組”,共同推動AI在各領域的落地工作。
在資源方面, 7月,美的集團副總裁兼智能家居事業群總裁王建國公開表示,美的計劃在未來三年至少投入500億元,用于重點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機器人以及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
在人才方面,衛昶透露,2024年美的的AI團隊就已經實現人數翻倍。
而美的旗下兩大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和AI研究院的院長孫年祥、徐翼都是今年剛加入美的的“新人”。
公開資料顯示,孫年祥在加入美的前是美國東北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還曾任IBM和日立環球存儲技術公司科學家,研究涉及感應、存儲器、電源、RF和微波電子學的集成磁學和多鐵學等多個領域;徐翼則任職亞馬遜美國總部,主導前沿大模型技術攻堅,是從零組建起公司M5與Rufus大模型(AI購物助手)團隊的創始科學家。
“一家家電制造業公司,在科技上能做到如此持續不斷地投入,這是讓我下決心加入的原因。”徐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孫年祥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除此之外,徐翼還提到,美的覆蓋工業、家庭等領域的豐富場景也讓他看到了公司身處AI浪潮中的巨大潛力。“我認為美的能引領未來人工智能,或者說具身智能的時代。”
“風雨中出發,去寫新故事。”2024年年報、2025年中報,美的都以此開頭。
在周期起落的風雨中,美的將AI深度融入業務,使其成為這艘大船穿越市場汪洋的核心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