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10月,烏蘭巴托的政治舞臺上剛演完一出驚心動魄的“權(quán)力的游戲”。蒙古國的總理貢贊丹沙塔爾,這位二號人物,前腳剛在懸崖邊上被拉回來,保住了自己的位子,后腳片刻都沒耽擱,立馬干了件大事——他要抓緊把蒙古國的“石油命脈”交到中方手里。
這事兒聽著是不是挺有戲劇性?一個國家的總理,剛經(jīng)歷了政治風(fēng)暴,不先安撫內(nèi)部,反而急著跑去見中國人,談石油?
這里面的水,可深著呢。
![]()
一場未遂的“政治圍獵”
咱們先把時間倒回幾天前。贊丹沙塔爾這位總理,日子過得那叫一個“刺激”。他差點就被國內(nèi)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給“彈劾”下臺了。
明面上的理由,是議會指控他在任命財政部長的時候,沒走議會的審批程序,涉嫌“違反憲法”。這帽子扣得可不小。
但凡是關(guān)注時政的老鐵們都懂,這種級別的政治斗爭,臺面上的理由往往只是個幌子。真正的原因,是動了別人的奶酪,擋了別人的道。
這次帶頭“發(fā)難”的,是蒙古國議會的議長阿瑪巴雅斯加蘭。這位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蒙古政壇“青年改革派”的領(lǐng)軍人物。他們這股勢力,高舉的是“反腐”和“制度改革”的大旗,聽上去特別“高大上”。
然而,你要是扒開表象看本質(zhì),就會發(fā)現(xiàn)這股勢力的政治羅盤,指針是朝西的,是典型的“親美、親歐”派。他們希望的是什么?是借助西方,也就是他們所謂的“第三鄰國”的力量,來重新塑造蒙古的政治和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
![]()
這就和贊丹沙塔爾的路線發(fā)生沖突了。贊丹沙塔爾是公認的“務(wù)實派”。他主張的是什么?是腳踏實地,看看地圖。蒙古國夾在誰中間?中國和俄羅斯。他認為,蒙古國的發(fā)展離不開深化和中俄的經(jīng)濟合作,尤其是在能源、交通和礦產(chǎn)這些要命的領(lǐng)域。
咱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中俄蒙天然氣管道項目,還有好幾個跨境合作計劃,都是贊丹…沙塔爾上任后才真正“跑起來”的成果。
這下你明白了吧?這場彈劾,根本不是什么程序問題,這是一場赤裸裸的路線斗爭。
一旦彈劾成功,贊丹沙塔爾下臺,那位“親美派”的議長取而代之,蒙古國的外交方向很可能立刻“全面西傾”。那中蒙之間正在熱火朝天推進的能源、交通、礦產(chǎn)合作,估計都得“涼涼”。
驚險的“一票否決”
![]()
幸運的是,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蒙古國總統(tǒng)出手了,他動用了一票否決權(quán),把這場彈劾給壓下去了。
總統(tǒng)為什么這么做?是他和總理關(guān)系鐵嗎?不全是。
總統(tǒng)考慮得更深。他看得很清楚,蒙古國的經(jīng)濟底子本來就薄,非常脆弱。如果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總理被推翻,國內(nèi)政局必然陷入長期的動蕩和扯皮。對外,所有重大合作全部停滯;對內(nèi),人心惶惶經(jīng)濟下滑。這種“折騰”,蒙古國根本經(jīng)受不起。
所以,總統(tǒng)這一票,否決的不僅是彈劾案,更是否決了國家陷入混亂的可能。
但你以為贊丹沙塔爾就此高枕無憂了?那就太天真了。
根據(jù)蒙古國的憲法,議會雖然這次沒成功,但他們保留了“申訴和重啟”的權(quán)力。只要他們能再次湊夠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支持,彈劾程序隨時可以卷土重來。雖然原來的議長阿瑪巴雅斯加蘭因為這事辭職了,但這股“親西派”的勢力還在。
![]()
我跟你說,贊丹沙塔爾眼下的處境,就跟“走鋼絲”一樣。他只是暫時安全,腳下的繩子還在晃悠。只要他再出一點點失誤,或者反對派找到了新的借口,風(fēng)暴隨時會再來。
絕地反擊:“石油”就是我的盾牌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贊丹沙塔爾是個明白人。他深刻地意識到了事情的緊迫性。
他知道,光靠總統(tǒng)的“保護”是不夠的,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拿出最硬的“政績”來堵住所有人的嘴。
什么政績最硬?答案是:經(jīng)濟,是民生,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于是,就在這場政治風(fēng)暴剛剛平息的10月3日,贊丹沙塔爾“片刻沒猶豫”,他突然出現(xiàn)在東戈壁省。
他去干嘛了?他高調(diào)視察了“東勝石油”項目現(xiàn)場。
這還不夠。他還特意拉著一個人同框亮相——中國駐蒙古國大使沈敏娟。
朋友們,在政治場上,每一個動作都是信號。總理剛躲過“親美派”的彈劾,轉(zhuǎn)頭就和中國大使站在一起談石油。這個畫面本身,就是一份最強硬的政治聲明!
![]()
他在會上明確表態(tài):希望能和中方深化合作,進一步推進石油勘探和開采作業(yè)。
“東勝石油”:蒙古國的能源命脈
可能有人會問,“東勝石油”是個啥?有這么重要嗎?
我來告訴你,這絕不是個普通企業(yè)。它是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和蒙古國方面合資成立的公司,是中蒙能源合作的標桿項目之一。
目前,這個公司年產(chǎn)原油大約5萬到6萬噸,計劃未來要增加到10萬噸。
這個數(shù)字,你要是跟中東土豪比,那確實不起眼。但對蒙古國來說,這是它少有的、能抓在手里的自主石油開采項目。
咱們得了解蒙古國的“痛點”。蒙古國號稱“資源豐富”,煤炭、銅礦多得是。但它長期以來極度缺乏自主開采能力和加工能力。說白了,就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吃。
蒙古國政府天天喊著要“能源獨立”,喊了幾十年,但沒技術(shù)、沒資金,光靠喊是喊不來石油的。
![]()
而中企的“進場”,給它注入了一劑“穩(wěn)定劑”。中國帶來的不僅是投資,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技術(shù),帶來了配套的煉油設(shè)施。這等于是在幫蒙古國建立自己的“能源造血”功能。
這就是贊丹沙塔爾的陽謀。他知道自己在政治上還處于風(fēng)口浪尖,反對派隨時會撲上來。而經(jīng)濟成果,就是他身上最堅實的防護盾。
他就是在用這個舉動告訴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親西派”:
“你們別跟我扯那些虛的。我正忙著給國家找油、找錢、找出路。只要我能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和中國合作帶來的好處,你們那些‘口炮’再響,也動搖不了我的位子。”
說得再直白點,他就是在用中蒙合作的成果,來“穩(wěn)政權(quán)、保民心”。
![]()
地理,才是最大的政治
作為觀察者,我得說句公道話。贊丹沙塔爾這步棋,走得非常高明。
這不僅是“政治自救”,更是為蒙古國的未來發(fā)展,找到了最穩(wěn)妥、最現(xiàn)實的方向。
蒙古國,一個被中國和俄羅斯兩個龐然大物“鎖”在中間的內(nèi)陸國。這是它的地理宿命,也是它最大的地緣政治。
這些年,美國、日本、歐洲確實也來拉攏蒙古國,搞所謂的“第三鄰國”政策。聽上去很美,但問題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美國能給蒙古國帶來什么?是幾句“民主自由”的口號,還是幾個軍事演習(xí)?這些東西能當(dāng)飯吃嗎?能讓蒙古國的冬天不那么冷嗎?
![]()
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是蒙古國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是它所有資源(煤炭、銅礦)最大的買家,是它唯一可靠的出海口(通過天津港)。
在全球能源博弈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誰能與中國深度合作,誰就能在這場風(fēng)浪中站得更穩(wěn)。
贊丹沙塔爾的“親華務(wù)實”路線,不是他個人的選擇,而是蒙古國地理和經(jīng)濟現(xiàn)實的必然選擇。他只不過是看清了這一點,并且有勇氣頂住壓力去執(zhí)行。
這場未遂的彈劾,反而成了一劑“催化劑”。它讓贊丹沙塔爾徹底明白,沒有時間再猶豫和搖擺了。必須加速,必須把和中國的合作,尤其是石油這種“命脈”級的合作,牢牢地釘死,做成既定事實。
這,就是政治家的現(xiàn)實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