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曾針對1990年至2017年間中國居民死亡風險因素展開系統性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致死原因的構成已發生深刻變革。
- 結合最新發布的公共衛生統計資料可以觀察到,國民健康狀況的演變趨勢持續深化。國家衛健委2025年公布的數據指出,我國重大慢性疾病過早死亡率由2019年的16.5%下降至2023年的15%,盡管取得進展,但慢病相關死亡仍占據總體死亡比例的88%以上,其中腦卒中連續多年穩居各類死因首位。
![]()
- 慢性疾病的廣泛流行并非突發狀況,而是多種社會與生活方式因素長期交織作用下的必然結果。從《柳葉刀》長達近三十年的追蹤分析來看,物質條件提升所帶來的膳食結構失衡是推動這一變化的核心動因。
- 當前我國居民每日平均食鹽攝入量高達10.5克,相當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上限的兩倍之多。這種長期高鹽飲食模式顯著推升了高血壓的發病率,并進一步導致國人一生中患中風的風險達到39.3%,明顯高于日本的26.0%和韓國的30.9%。
- 與此同時,高糖與高脂飲食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普遍特征。在上海地區,中小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的比例竟高達90%;一瓶容量為500毫升的雪梨汁所含糖分即已遠超成年人單日建議攝取總量。
![]()
- 生活形態的劇烈轉變進一步加劇了健康危機。隨著全國外賣用戶規模突破8億人,年輕群體對高油、高鹽快餐的高度依賴已成常態,而辦公室久坐等靜態工作方式則持續壓縮日常能量消耗。
- 在熱量攝入不斷上升與身體活動日益減少的雙重夾擊下,我國成人中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已逼近50%,6至17歲青少年群體中的超重肥胖率也接近五分之一,預計到2030年該比例將攀升至31.8%以上。
- 由此引發的直接后果是:下呼吸道感染等傳染性疾病逐漸退出死亡原因前二十位,取而代之的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非傳染性慢性病長期位居前列,二型糖尿病更從第十九位躍升至第八位,成為威脅公眾生命的重要殺手。
- 尤為嚴峻的是慢病發病年齡的顯著前移:臨床上頻繁出現26歲患者空腹血糖超過17mmol/L的極端案例,30歲以下人群突發“眼中風”的病例數量迅速增長,青少年中二型糖尿病的年增長率甚至高達26.6%。
![]()
- 人口結構的老齡化進程使慢病防控形勢更加復雜嚴峻。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8億,占總人口比重達19.8%,預測將于2035年正式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階段。
- 老年群體本身就是慢性疾病的高發人群,而新冠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暴露其生理脆弱性——免疫力隨年齡衰退疊加基礎性疾病,使得慢病患者面臨更高的重癥與死亡風險。
- “老齡化+慢病”疊加效應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2022年我國用于慢病治療的直接醫療支出高達2.7萬億元,相當于當年GDP的2.6%;若計入生產力損失等間接成本,總經濟損失更是達到驚人的5.6萬億元。
![]()
- 面對慢病蔓延形成的全面圍困,國家已著手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防控體系。《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的“三減三健”策略正在各地落地實施:長沙建成20家認證健康餐廳,機關單位食堂開設減鹽減油專窗,通過標準化配餐實現食材用量精準控制;天津建立起完善的胸痛中心與卒中救治網絡,使心肌梗死死亡率連續十年呈下降態勢;廈門推行“三師共管”服務模式,打通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通道。
- 進入2025年,健康體重管理項目與中醫藥健康促進工程被正式納入“健康中國”重點任務范疇,倡導每個家庭配備體重秤與腰圍測量尺,推動健康管理向家庭場景延伸。
![]()
- 科技創新正為慢病防治開辟全新路徑。上海利用智能可穿戴設備與移動應用程序建立糖尿病數字化管理系統,在試點社區中實現血糖達標率提升22.8個百分點;蘇州打造“運動云醫院”平臺,實現衛生健康部門與體育管理部門間的數據互聯互通;長郡麓谷中學引入智慧營養供餐系統,自動為學生生成科學配比的帶量食譜。
- 據《人民日報》報道,推廣使用低鈉鹽被認定為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預手段之一,研究證實其可使中風復發風險降低14%,若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應用,每年有望避免近50萬例死亡事件的發生。
![]()
- 令人鼓舞的是,全民健康意識正處于快速覺醒階段。我國居民具備基本健康素養的人群比例從2019年的19.17%上升至2024年的31.87%,“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 然而,認知水平的提高尚未完全轉化為實際行動:雖然大多數人清楚“合理膳食、積極運動”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仍難以擺脫舊有生活習慣的強大慣性。
- 這亟需更多創新形式加以引導,例如長沙開展“小手拉大手”健康主題征文活動,北京推進職業人群健康管理專項行動,通過多元載體將健康行為嵌入日常生活節奏之中。
![]()
- 慢病防控本質上是一場需要長期堅持的社會系統工程,既依賴于頂層設計的政策引領,也離不開社會各界協同參與以及個體主動踐行。
- 當低鈉鹽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當智能設備實時守護個人健康指標,當規律鍛煉成為大眾的生活習慣,慢性疾病擴張的勢頭終將得到有效遏制。
- 正如《柳葉刀》研究所揭示的那樣,過去三十年死亡原因的變化軌跡實則是國民生活方式的一面鏡子,那么未來的國民健康圖景,也將由每一位公民的日復一日選擇共同繪就。
信源來自:2024-06-14 光明網 臺州小伙一早起來“眼中風”!這病很殘酷,搶救黃金時間僅有90分鐘
![]()
新華社 2025-7-3 從“單病防治”到“醫防融合”——專家解碼慢病管理防治新范式
![]()
時間: 2025-04-14 來源: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 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新聞發布會
![]()
2025-10-29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把鹽換一換,省下看病錢!這個公認的防病方法簡單易行、花費又低
![]()
2024-10-29 柳葉刀TheLancet 每年新增1200萬例腦卒中,空氣污染、高溫和代謝危險因素導致發病率上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