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lián)社11月4日訊(編輯 趙昊)近期黃金價格的飆升,帶動了氰化物生產商的前景——這些企業(yè)正加速擴產,以滿足黃金提煉日益增長的需求。
兩家全球最大的氰化鈉供應商表示,隨著金價上漲和采礦活動增加,他們已迅速擴大產能。氰化鈉是一種用于從碎礦石中“浸出”金粒的關鍵化學品。
澳大利亞化工巨頭澳瑞凱(Orica) 高管Andrew Stewart表示,公司計劃進一步提速生產,因為北美的礦業(yè)運營商正考慮重啟此前封存的金礦。
澳瑞凱去年以6.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競爭對手Cyanco。“我們樂見白宮帶來的波動,”Stewart暗示,特朗普政策引發(fā)的不確定性,是黃金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的重要推手之一。
Orica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70年代維多利亞淘金熱時期,當時公司主要為礦工提供炸藥。后來成為英國化工集團ICI的一部分,再后來分拆獨立。
Stewart說:“我們起家于黃金行業(yè),現在又回到了那里。”該公司目前向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及東南亞的礦商供貨,并已啟動產能擴張計劃,今年產量將提升30%,至13萬噸。
另一家氰化鈉制造商——Australian Gold Reagents(澳大利亞黃金試劑公司,AGR)已向當地州政府提出申請,將其西澳大利亞工廠的產能上限提升至每年21萬噸。
AGR母公司西農集團(Wesfarmers)的高管Aaron Hood表示,“在整個化工板塊中,氰化鈉項目是我們資本回報率最高的投資之一,并將繼續(xù)保持這一地位。”
西農集團最初是一家農民合作社,如今已涉足多個澳大利亞零售連鎖品牌,并投資鋰等多種礦產與化學品業(yè)務。
Hood稱,西農集團與Coogee Chemicals共同持有的氰化鈉業(yè)務一直是個“低調的優(yōu)等生”,“這是我們最大的出口業(yè)務之一。”
過去兩個月,黃金價格已上漲約15%,上周一度創(chuàng)下每盎司4381.52美元的歷史新高,本周回落至約4000美元。
這輪急漲部分源自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投資者轉向避險資產的浪潮。與此同時,采礦業(yè)正經歷整合潮,帶動了更多開采活動。
過去兩年間,金礦巨頭Newcrest、Northern Star與Gold Fields紛紛并購小型同行,而一些中小礦企也開始重啟此前被視為“不具經濟價值”的金礦儲備。
投行杰富瑞分析師Ramoun Lazar指出,這輪漲勢“刺激了黃金勘探,從而增加了對氰化鈉的需求——尤其是在礦體更深、更難開采的情況下。”
不過,從長期來看,氰化物生產商可能面臨來自“低毒替代品”的挑戰(zhàn)。澳大利亞國家科研機構CSIRO的科學家Paul Breuer領導團隊研發(fā)了一種名為“硫代硫酸鹽(thiosulphate)”的替代金浸出劑。
Breuer指出,針對氰化物使用的政府監(jiān)管正在趨嚴,尤其是防止其污染水源的風險。然而,要說服保守的黃金行業(yè)放棄這種“被驗證有效且穩(wěn)定”的化學品仍相當困難。
對此,西農集團的Hood認為替代品難以撼動氰化物的主流地位:“在成本壓力這么大的礦業(yè)環(huán)境下,如果你是冶金工程師,為什么要冒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