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初,解放軍東部戰區搞了個“海峽雷霆-2025A”演練,直接把賴清德辦公室在臺北漢口街的位置給亮出來了。宣傳視頻里頭,高清畫面拉得老近,街邊路牌都看得清清楚楚,這不光是技術展示,更是直戳臺灣地區當局的痛處。
同一時間,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安東尼·科頓在國會聽證會上放話,說中國大陸軍力升級快,2027年可能就動手統一臺灣,得趕緊備戰。島內藍營那邊也沒閑著,國民黨立委和黨高層頻頻表態,呼吁大陸放棄武力選項,搞什么“加強防衛加對話”的調調。
![]()
演練鎖定臺北坐標的戰略信號
解放軍東部戰區這次“海峽雷霆-2025A”演練,從4月1日開始就沒閑著,先是陸海空火箭軍在臺灣海峽中部和南部海域拉開架勢,4月2日正式升級,19艘艦艇出動,戰機架次直奔37次以上,實彈射擊在東海那邊也跟著響起來。
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在新華社通報里頭說得明白,這次重點練查證識別、警告驅離、攔截扣押這些科目,檢驗區域管控和聯合封控能力。宣傳材料里三張海報《進逼》《懾封》《毀癱》一放,意思再清楚不過,就是告訴對岸,別老想著分裂活動,動手了后果自負。
視頻里頭臺北漢口街的定位畫面,衛星精度高到能辨認街景細節,這在以往演練里頭可沒這么直白。比起2022年佩洛西竄訪后的“聯合利劍”系列,這次規模大、節奏快,覆蓋臺灣本島周邊全境,包括馬祖那邊,明顯是針對賴清德上臺后的一系列動作。
![]()
5月20日賴清德就職時,就承諾把軍費提到GDP的3%,還推“新南向政策”拉東南亞關系,這在大陸看來就是拖時間、賭外援的把戲。演練剛啟動,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就報37架次越過所謂“中線”,他們連夜開會,數據一擺,慌張勁兒藏不住。
東部戰區這手定位,不光是技術活兒,更是政治表態,提醒賴清德辦公室不是鐵桶,解放軍的眼睛盯著呢。說到底,大陸對臺政策這些年越來越硬,從巡航常態化到實彈演練,步步升級,就是要讓分裂勢力明白,和平統一是主流,但不等于沒底線。
賴清德團隊回應時,忙著穩軍心,可島內民調顯示,支持統一的比例雖低,但硬扛的底氣也薄,這演練一出,等于把牌桌掀了半邊,大家伙兒都得重新算賬。
![]()
大陸這邊,4月2日國臺辦回應民進黨當局的指責,說這演練是為臺海和平穩定和臺灣同胞安全負責,賴清德當局的“臺獨”挑釁才是破壞根源。觀察者網的分析文章點出,這次代號從“聯合利劍”換成“海峽雷霆”,軍事手段更全面,工具箱里選項多,遏“獨”決心沒變。
德國之聲的報道也提,這可能是測試特朗普政府對臺支持度的增壓閥,特朗普上臺后對臺政策模棱兩可,軍售雖有但節奏慢,大陸這波操作就是在掂量美方底線。賴清德辦公室被點名,等于把隱形威脅變明面,臺北當局得想想,靠喊口號頂得住多久。
整個演練持續兩天,圓滿收官,但巡航沒停,東部戰區后續通報顯示,艦艇和戰機繼續穿越所謂“中線”,常態化趨勢更明顯。
藍營那邊雖喊和平,可實際軍費追加提案卡在立法院,防衛喊得響,對話卻沒啥實質進展。賴清德推的“維持現狀”聽起來中性,可大陸壓根不買賬,這次定位就是活生生的回應。
![]()
美方警鐘敲響的跨洋算盤
轉頭看美國那邊,3月26日安東尼·科頓在華盛頓國會聽證會上直球警告,中國大陸軍力擴張迅猛,2027年是關鍵節點,解放軍可能在那之前動手收臺。
他敲著講臺,強調美方得加速核三位一體現代化,不然兩年內就得面對全面交鋒。
美戰略司令部官網在3月18日報道,科頓重點談核威懾,身后投影對比圖顯示大陸軍力曲線陡升,這話聽著唬人,但細品有點味兒不對。科頓身兼核力量統帥,平時低調,這次跳出來,明顯是給臺灣地區當局施壓,順帶給自己刷存在感。
![]()
美方心思不難猜,一頭穩住臺灣這顆棋子,當成遏制大陸的橋頭堡,一頭又不想真搭進去。美軍自己麻煩一堆,胡塞武裝都收拾不下的光景,哪來底氣叫板。科頓這話與其警告大陸,不如敲打賴清德:你得加把勁,別老指望我們擦屁股。
特朗普上臺后,經濟優先,對臺政策更務實,軍援從贈與轉銷售,賴清德承諾軍費3%不就是討好嗎。可現實是,美軍資源分散,多線威脅下,臺海能分多少兵,誰心里沒譜。觀察人士分析,這演練動靜美方肯定在看,大陸就是要讓特朗普掂量,支持“臺獨”有代價。
10月10日賴清德“雙十”講話承諾防務支出明年超3%,2030年達5%,可藍營席位搖頭,預算追加卡殼。科頓的2027節點論調,擱在美智庫報告里反復嚼,6月評估顯示臺海風險升溫,美得分散兵力應對。
說白了,美方喊得兇,實際動作慢半拍,臺灣地區夾在中間,進退兩難。
![]()
藍營求和聲浪下的島內裂痕
島內反應最熱鬧的當屬藍營,國民黨從演練當天起就開腔,立委在記者會上揮手強調“2D戰略”,加強防衛結合對話,呼吁大陸放下武力選項。
10月14日,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在酒店宴會廳拋出主張:臺灣不“獨”,大陸就不武,聽著像和平路子,可仔細琢磨,這不還是老一套,防衛喊響,對話空洞。
11月1日國民黨新主席鄭麗文上任前夕,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說沒放棄武力保臺決心,若有機會得化解歷史歧見。她從綠轉藍的經歷,本是高調支持臺獨的民進黨背景,轉國民黨后推兩岸交流,可武力保臺這點沒松口。
9月3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喊話,大陸承諾不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其實大陸早說過三個條件:不搞“臺獨”、無外國介入、不買美武器。但國民黨內部裂痕大,藍營求和提案多次卡在立法院,軍費辯論時議員起身陳詞,媒體記錄儀轉個不停。
![]()
賴清德這邊,10月10日“雙十”演說以“變局中奮起的臺灣”為題,向大陸喊話,希望體現大國有責,放棄武力改變臺海現狀。這是他上任后第二次雙十講話,沒提“兩岸互不隸屬”,也沒重申臺美關系,語氣收斂,被指最溫和一次。
可藍營不買賬,鄭麗文說臺灣未來不是大陸決定,從未放棄武力保臺。島內民調曲線顯示,支持統一比例下滑,但硬扛意愿也弱,民眾夾縫求生,經濟民生壓頂頭。7月國民黨黨團會議上,領袖攤開報告,指數據線強調對話必要,可實際促統誠意薄,拖時間賭外援的老毛病沒改。
宋楚瑜的呼吁聽著中肯,大陸條件擺那兒,臺灣地區不碰紅線,和平空間大,可賴清德推“臺灣之盾”防空系統,淡化兩岸論述,實際還是在加固堡壘。
藍營這波喊話,表面求和,骨子里防衛優先,郝龍斌的主張像單邊許諾,大陸回應國臺辦文章,10月26日起新華社連發三篇“鐘臺文”署名文,勾勒“兩制臺灣方案”,雖沒時間表,但統一推進信號強。
![]()
博弈里頭,大陸統一決心穩,演練定位是雷霆一擊,美方警告是虛張聲勢,島內喊話是各懷鬼胎。鄭麗文轉藍后推交流,可武力保臺沒松,郝龍斌的“不獨不武”像空頭支票,大陸條件明擺著,不碰就行。
兩岸間,和平鑰匙在手,可紅線不碰才行。旋渦深處,誰也沒落幕,巡航警報、海峽浪花、議會爭執交織,賴清德身影穿梭,腳步未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