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達州市通川區安云鄉七河村,提到尹俊蘇,鄉親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別看她年紀輕,是咱們的‘孫女輩’,可那股子沖勁、那份擔當,一點不含糊!”
![]()
尹俊蘇
這位1995年出生的姑娘,身上貼著多重標簽:七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安云鄉人大代表。然而,最生動的標簽,是她用青春和汗水為自己描繪的——鄉村振興路上的“青春闖將”。她常說:“作為一名年輕代表,既要‘腳下沾滿泥土’,沉下去聽最真實的民聲;也要‘心中裝有大局’,跳出來為發展謀路子。”
“闖”在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的“青春銳氣”
尹俊蘇身上洋溢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她不愛坐在辦公室,而是喜歡往群眾堆里扎。田間地頭、村民院壩、代表聯絡站,都是她收集民情的“一線陣地”。她不信“匯報”,只信“親眼所見”;不怕問題,就怕發現不了問題。
![]()
尹俊蘇與村民溝通代辦事項
“路不通,產業就起不來,這事必須解決!”過去的七河村,進村路、產業路多是坑洼土路,一到雨天便泥濘難行。村民們要去鎮上辦事、趕集,單程要一個多小時,運農產品更是靠肩挑背扛。為改善交通狀況,這個年輕姑娘一遍遍跑部門、遞報告、爭項目,最終成功爭取到3公里產業發展路項目。
如今,土路變成了平整水泥路,村民往返鎮上時間減半,道路的暢通更為產業發展帶來新契機。在七河村1組,新修通的產業道路盤活了閑置土地,部分土地得以“出租”,很快便有人前來投資修建了魚塘,還開展了休閑垂釣項目,既豐富了鄉村業態,又為村民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
“創”在前沿:把”美麗顏值“變”發展產值“的“青春活力”
尹俊蘇思路活、點子新。她敏銳把握鄉村旅游機遇,深挖盧家灣自然生態潛力,決心讓“美麗顏值”轉化為“發展產值”。
![]()
盧家灣的春景
她推動“美麗庭院”建設,將盧家灣打造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點。白墻黛瓦、籬笆小院,昔日普通村落成了網紅打卡地。光有“顏值”不夠,她動員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和民宿產業,帶頭做民宿,入戶做工作,消除群眾顧慮。
這股敢想敢干的“活力”,讓七河村迅速成為近郊游的熱門目的地。如今,七河村已發展起18家庭院經濟、4家共18間鄉村民宿。今年,尹俊蘇又牽頭推動盧家灣民宿升級項目——由村集體統一租賃村民閑置房屋,進行標準化設計和改造,打造高品質民宿集群,納入村集體經濟統一運營。目前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升級打造,屆時將提升盧家灣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品質,實現村民“租金+分紅”雙收益,讓“美麗經濟”真正惠及百姓。
為了讓鄉親們“旅游飯”吃得長久,她協調增設通信基站、設立農村公交招呼站,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招商引資,在鞏固7家本地企業基礎上,新引進2家企業,提供230余個“家門口”崗位。產業旺了、人氣活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干”在實處:把民生小事當成頭等大事的“青春溫度”
年輕的尹俊蘇在工作中展現出沉穩與細致。她深知,鄉村振興既要面子光,更要里子暖。她始終把村民的“急難愁盼”作為履職清單。
![]()
尹俊蘇入戶排查困難戶
她關心村民的“錢袋子”,也牽掛大家的“水缸子”。了解到部分村民飲水不便,她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成2個蓄水池,保障70多戶村民的飲水安全。她重視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法治意識,組織了20余場“院壩會”,培訓了308人次,內容涵蓋惠民政策、法律常識、種植技術,潤物無聲地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就連聚居點的化糞池改造、“微菜園”建設,她也帶著群眾一起干。村民們都說:“小尹書記干事風風火火,但心特別細,是真心為我們著想。”
![]()
尹俊蘇組織開展院壩會
過去的七河村,因基礎設施落后、產業薄弱,曾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如今,這里已蛻變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達州市最美村莊”。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尹俊蘇和全村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
“人大代表不是官,是橋,是紐帶,是服務。”尹俊蘇說,“只要心里裝著群眾,腳下沾著泥土,手里干著實事,鄉村振興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稿件原創,轉發請注明出處
融媒體中心記者:肖 姣
編輯:劉婧祺
編審:鄭 濤
總編:僧希林
![]()
點個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