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11月1日,臺灣藝人黃安一條“開著高德導航買早餐”的視頻,把兩岸數字融合的日常推到了臺前。他連發兩條動態感慨:“一覺醒來,導航都變了!過去在臺灣省開車導航,只能使用蘋果自帶的谷歌地圖,提起這個語音播報的發音簡直了,‘重慶北路’念成‘眾慶北路’、‘二段’念成‘二噸’……”“今天要去一個地方,我無意中點開高德地圖,嚇了我一跳,不但可以導航,而且提供的信息跟在大陸開車的時候完全一樣。我又點開衛星圖,臺灣島上的每一條街都清清楚楚。‘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今天起,在臺灣省導航,就用高德!”這聲贊嘆背后,是技術打破隔閡、拉近距離的真實圖景,更是民心所向、時代發展的生動注腳。
導航入島,看著是找路的小事,實則藏著兩岸聯通的大文章。此前臺灣用戶被谷歌導航折騰得不輕:方向指引混亂,新修的快速路查不到,連“南港”都能念成“南巷”。而高德帶來的不僅是字正腔圓的播報,更有車道級導航、紅綠燈倒計時、施工路段預警等硬核功能,臺北網約車司機直言接單效率提高了三成。從2022年實現街道級標注,到2025年全域覆蓋,精準呈現出臺灣的每一處地理細節,這就像給兩岸民眾架起了又一座看不見的橋。
兩岸網友因此觸發的聯動共鳴更為動人。大陸網友興沖沖規劃“從福建到臺北吃鹵肉飯”的路線,地圖上“福州平潭—臺灣新竹”的跨海通道預留標識清晰可見;臺灣網友對著南京東路、哈爾濱街這些路名,在導航播報里找回了回鄉探親的溫暖。沒有宏大敘事,都是吃喝住行,“找路準不準”“美食好不好找”,這份對便捷生活相向而行的共同追求,兩岸同胞都覺得有滋有味。有臺灣網民說:“這哪是導航,是把牽掛標清楚了。”
這些年,從短視頻平臺架起溝通橋梁,到如今導航實現全域覆蓋,大陸科技事業正以最溫柔的方式消融著海峽的阻隔,服務著臺灣同胞。當臺北司機跟著高德輕松找到小巷美食,當大陸游客規劃著“導航到臺北故宮”的行程,這份無需言說的親近,勝過千言萬語。地圖上的“臺灣省”三個字從空白到清晰,導航路線從斷裂到貫通,變化的是技術覆蓋,不變的是血脈相連。在臺灣省導航就用高德,不只是因為它精準好用,更因為每一次語音播報、每一條路線規劃,都在訴說一個簡單的道理:
兩岸本是一家人,回家的路從來都清晰可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