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3年,在日本的社交媒體上,就曾出現了這樣一個來自日本網民的帖子,帖子內容是,要是中日再打起來,中國肯定得被日本吞掉。
該帖主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的理由是,中國600年來都是日本的手下敗將,現在他們也不是日本的對手。
![]()
該帖子一出,立即在中日網民之間炸開了鍋,兩方各執己見各不相讓,因此在網絡上一時間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引起了國際媒體的注意。
有分析稱,日本網友忽然在社交媒體上發了這么一個令人震驚的帖子,和日本政府在2023年發布的《防衛白皮書》直接相關。
該白皮書直接將中國定義為“最大的戰略挑戰”,又妄稱,中國在東海、南海的頻繁軍事活動,對日本的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
這種赫然顛倒黑白公然寫在日本《防衛白皮書》的表述,在潛移默化中一次次影響了部分日本民眾對于中國的看法,由此將中國當成了潛在的對手,然后,又公然大言不慚道,中國600年來都是日本的手下敗將,現在他們也不是日本的對手。
那么,日本網民的這個“600年來”時間表述,有無依據,他口中的“手下敗將”,又是否屬實呢?
![]()
1、七年朝鮮戰役
由600年這個時間點往前推,我們可以推算出最接近這個時間點的就是,公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
1592年的夏天,日本權臣豐臣秀吉政權,率領日本軍團,大舉入侵朝鮮。
經過長期準備,有備而來的日本軍團,大舉登陸朝鮮半島之后,迅速攻陷了朝鮮的首都漢城,朝鮮王室惶恐震驚不已,立即向大明王朝求救。
![]()
明神宗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任命大將李如松為東征提督,令其率領4萬大明精銳之師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馳援朝鮮。
李如松率部到達朝鮮戰場后,取得平壤大捷,成功收復開城,日本眼見不是大明對手,于是在1595年要求和談,并達成了協議。
哪知,僅僅安穩了一年,1597年1月,日本軍團拒不退出釜山,再次入侵朝鮮。
![]()
這一次,日軍投入了多達14萬兵力,誓將朝鮮拿下不可。
而此時的日本權臣豐臣秀吉,其真正的野心,可不是拿下朝鮮這么簡單,他是想先拿下朝鮮,而后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國。
這年2月,大明王朝以麻貴為總兵官,第一批派出3萬精銳部隊馳援朝鮮。
![]()
雖然明朝派出的兵力少于日本兵力,但是明軍憑借強大的野戰能力,依然取得了稷山大捷等系列勝利,日軍不得不在不久之后,全線撤退至釜山。其后,在蔚山之戰中,日軍又大敗。
1598年10月,豐臣秀吉病死的消息傳到朝鮮,日軍士氣開始低落,陸續撤退回國。
第二年4月,明軍班師回朝,萬歷帝接受百官朝賀。
![]()
這就是斷斷續續持續了7年之久的對日戰爭,最終以中朝勝利,日本戰敗而告終。
這一次持續7年的戰爭,讓日本對于朝鮮之役的慘敗記之不忘,并深刻反省,從此再也不敢輕易出島,主動挑戰。
明神宗決策的兩次東征,耗費了明朝的巨額財力,卻也換來了邊境的長久安寧,直接締造了東北亞三百年的和平穩定格局,其意義重大,不可低估。
![]()
朝鮮之役,明明是日本戰敗了,那么,為什么在日本網民的心目中,好像他們并沒有失敗,反而明軍卻成了他們的手下敗將呢?
這是因為,在日本人看來,他們1598年的撤退,是因為豐臣秀吉的死去。
此外,因為雙方戰爭的主戰場是在朝鮮,遠離日本本土,日本的本土列島島嶼都沒有受到戰火的殃及,其國內的軍事力量體系和統治體系,也未受到影響。
![]()
而與之相比,大明朝這邊就不太一樣了。
這場持續7年之久的朝鮮戰役,掏空了大明朝的國庫,明軍的軍事力量,也受到了嚴重損耗。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人認為,在這一場戰役中,日本始終掌握著戰略主動權,而中朝兩國軍隊,只是被動應對日軍發起的進攻。
![]()
而之所以未能一舉拿下朝鮮,并進而實現入侵中國的目的,日本人認為,那是因為,他們的準備還不夠充分,他們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來靜靜蟄伏,他日再戰。
這一蟄伏,日本人就蟄伏了300年。
![]()
2、八年全面侵華
300年斗轉星移,300年人世變遷,300年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就是,日本那一顆覬覦他國領土的貪婪之心。
時間來到1879年,這一次,日本沒有選擇進攻朝鮮,而是選擇成功占領了琉球,并將其改名沖繩,編入鹿兒島縣,正式完成了對琉球的吞并。
站穩了第一步,此時的日本,真正的目標當然不是琉球。
![]()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清朝的北洋艦隊慘遭覆滅,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簽訂,不僅讓日本占據了臺灣島,還獲得了在中國華北地區駐軍的特權,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的野心,此時已經暴露無疑。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300年。
![]()
300年前,他們一次次試圖通過占領朝鮮,達到入侵中國的目的,結果,大明王朝以舉國之力,護衛了300年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
300年后,閉關鎖國、積貧積弱的晚清政府,到底沒能逃過這一劫。
趁你病,要你命。
得了琉球,占了臺灣,又堂而皇之帶著軍隊進入你的國家,此時的日本,自然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
![]()
1900年,日本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4年,日本又與沙俄在中國的領土上爆發戰爭并獲勝,隨后進一步獲得了在中國的特權。
隨后的二十年間,欲壑難填的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搶德國的地盤,進攻中國綏遠,直至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侵占中國東北。
眼見大清早亡,民國軍閥混戰,昔日強盛的中國,早已不復存在,昔日強大的大明軍隊,早已無跡可尋,日本人開始加緊了他們侵略擴張的步伐。
![]()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南京發動針對中國人的大規模屠殺。
遙想近600年前,大明王朝與日軍的七年之戰,最終將日本人趕出朝鮮,600年后,日本公然入侵大半個中國,我們艱難抗戰8年,再次將日本人趕回了自己的島國。
這一次,同樣是在別國的土地上,同樣是戰敗,可是,日本人依舊不承認自己敗了。
![]()
1945年8月15日,在我們慶祝抗戰勝利的特殊日子里,日本天皇向他的子民發布的卻是《終戰詔書》。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終戰”,而不是“投降。”
這一措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日本人從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承認過失敗。
天皇如此,誓死效忠他的子民自然更是如此。
![]()
3、勝利屬于我們
此后,在美國的袒護下,一大批本該被嚴懲的日本戰犯,逃脫了法律的制裁,蔣介石政府更是直接放棄了對巨額戰爭賠款的要求,理由是中日要友好,要盡快幫助戰后的日本恢復經濟,重建家園。
農夫與蛇的故事再次上演。
![]()
經歷過短暫的困頓之后,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經濟開始迅猛發展。
與此同時,日本人開始系統性美化侵略歷史,修改歷史教科書內容,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殺,日本政要開始年年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日本人又開始了他們包藏禍心暗藏野心的蟄伏。
那一顆隱藏在日本人內心深處的軍國主義心臟,從未停止它的跳動。
![]()
因此,日本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發出的“中國600年來都是日本的手下敗將,現在他們也不是日本的對手”、“要是中日再打起來,中國肯定得被日本吞掉”的聲音,絕非偶然。
只是,今日之中國,早已不是財力單薄的大明,更不是積貧積弱的晚清,我們的經濟總量早已是日本的三倍以上。
![]()
我們的海軍有3艘航空母艦、52艘驅逐艦、14艘055型萬噸大驅、70潛艇;我們的空軍有超200架殲—20、超300架殲—16、400架殲—10C,我們還有國際上最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以及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東風—41洲際導彈。
更不要說,我們現役兵力200萬,預備役300萬,日本自衛隊總兵力僅24萬。
![]()
此外,我國工業目前擁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已經成功構建全產業鏈工業體系,再也不是80年前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舊中國。
如今,島國日本賴以生存的海上交通線,全部處于我們的有效火力打擊范圍內,日本的海上能源進口通道,我們更是完全有能力隨時做到完全阻斷。
試問,這樣的日本,還奢談什么“要是中日再打起來,中國肯定得被日本吞掉”?
只是,作為重要鄰國,我們希望日本明白,唯有回到和平共處的正確軌道上來,才能更好維護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參考資料:
1、《中方堅決反對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 老調重彈炒作“中國威脅”》林劍
2、《大放厥詞!日退將竟妄言中國2045年入侵日本》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