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陰一會晴,德外長上演“訪華鬧劇”,但這一次,中方僅用三句話回應,一切都點到為止,但該懂的人都懂了。
事情還要從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臨時取消訪華行程說起,對于外界質疑,他直接暗示性表示中方只派出王毅與之會晤,除此之外便再沒有安排任何會談,所以他覺得沒有必要在中國進行一場“打卡式訪問”。但其實,中方會有如此態度,一切都事出有因。
(德國為了外長訪華一事,提前做好大量準備,目的就是解決稀土問題,誰料計劃中途夭折)
![]()
事實上,若訪華行程沒有夭折的話,德國此行代表團陣容,可以說相當豪華了——15家德國龍頭企業高管隨行,包括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人和稀土進口企業代表,德國制造業的精英們更是整裝待發。
他們的目標明確:稀土、芯片、中國市場。
只是,讓所有企業沒想到的是,瓦德富爾在臨行前突然說出驚人言論,雖口頭上堅持“一個中國”,可在提到臺獨問題時,他卻直言“如何做,德國自己說了算,大陸不該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這明顯與“一個中國”原則相悖。
不僅如此,他還一邊呼吁中德加深貿易合作,一邊對華施壓,頻頻以一種所謂“上位者”的姿態,對南海局勢、稀土出口問題指手畫腳,甚至還試圖推動“八國新合作框架”,游說多國一起抗衡中國。
說白了,瓦德富爾訪華,只不過是迫于形勢,真正怎么想的,恰恰與行動截然相反。
對此,中國外交部直接發出警告,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臺灣”,“一中原則”沒有任何自定義的空間!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以沒有在中國安排足夠多會談為由,臨時取消訪華行程,但事后又懊悔主動邀請王毅通話)
![]()
瓦德富爾會有那么不當的言論,與前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有關,正所謂“師承一脈”,兩人都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一種高高在上的樣子,甚至還妄想“說教”,如今訪華待遇被降級,早在意料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瓦德富爾宣布訪華后,德國很快向中國提交了50分稀土審批申請,以及大量磁體部件訂單,試圖為后續訪華之行做鋪墊,誰料其一番首次,直接精心策劃的“經貿救火之旅”胎死腹中。
德國執政聯盟當即怒稱“這對德國而言絕非好兆頭”。
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據悉,這些審批申請和訂單全部懸在半空,德國商會負責人更是痛呼“萬一市場機會就這么丟掉了!”
雖說瓦德富爾“迷途知返”,在取消訪華行程后,又主動向王毅發起通話邀請,可那些說法難免會影響到中德關系。就目前看來,默克爾“政治不能犧牲經濟”的警告已然成真。
(對于德國外長取消訪華行程一事,王毅在后續兩人通話過程中,已經表明態度)
![]()
有意思的是,對于德國外長鬧劇一事,中方只給出簡單的三句話,但深思之后不難發現,字少事大另有玄機,對德國的提醒更是點到為止,一切留給這位外長自己悟吧。
展開來說,玄機藏在“應約”兩個關鍵字上。
中國外交部事后將瓦德富爾和王毅的通話,簡單描述為“應約通話”。通告最后一句話則提到,“歡迎適時訪華”。
這期間,王毅還明確告訴瓦德富爾,中國曾無條件支持德國統一、中德應確保雙邊關系在正確軌道上、不要再搞違背事實的無端指責。
什么意思?
中方言外之意很明顯!
即暗示德國,最好將心比心,我們當年支持德國統一,現在最好不要縱容支持臺獨、不要干涉兩岸統一進程,中國從不吃“麥克風外交”這一套。
而“盡早、適時、歡迎”六個字,則是提醒德國快點回到正確軌道上,若能如此,中德關系就可以得到改善,中國還是歡迎你來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