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六點。
隔壁傳來爭吵聲。
推開窗,看見老陳和他兒子站在院子里爭執。
老陳是我搬來后認識的第一個鄰居,退休的老木匠。
他兒子在省城工作,很少回來。
![]()
2
穿好衣服下樓。
老陳看見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蘇同志,吵著你了。”
原來是他家老房子漏雨,兒子想請施工隊,老陳非要自己修。
“我爸都七十了,還要爬房頂,這怎么行。”
我抬頭看了看老房子的屋頂。
青瓦有些凌亂,幾處明顯凹陷。
3
在部隊時,我當過營房助理員。
負責過營區四十多棟營房的維修管理。
西藏的營房,要抗大風、防積雪,比這難修多了。
“讓我試試吧。”
老陳兒子愣住了:“蘇叔,這怎么好意思。”
我笑笑:“在部隊修過房子,有點經驗。”
4
老陳翻出工具箱。
木頭盒子里的工具都生了銹。
他不好意思地說:“好久沒用了。”
我拿起刨子,想起當教導員時,帶著戰士們幫駐地老鄉修房子。
那段日子,雖然辛苦,但很開心。
5
爬上房頂要格外小心。
老陳兒子緊張地在下面扶著梯子。
其實在西藏,爬過的哨樓比這高多了。
但那時候年輕啊。
現在每一步都要踩實。
6
房頂的瓦片碎了不少。
椽子也朽了幾根。
老陳在下面喊:“右邊閣樓里還有些舊瓦片。”
閣樓很暗,灰塵很厚。
翻出十幾片完好的青瓦,還找到一個木盒子。
7
打開木盒,里面是老陳的退伍證。
1976年入伍,在工程兵部隊干了四年。
原來他也是老兵。
老陳在下面喊:“找到瓦片了嗎?”
我把盒子收好,大聲回應:“找到了。”
8
修房子要先換椽子。
老陳兒子去買新材料。
我和老陳坐在院子里等。
他給我泡了茶,說起當兵時的故事。
“那時候在青海修路,零下二十度還要施工。”
我點點頭:“我們在西藏也差不多。”
兩代軍人,隔著歲月碰杯。
9
新買的椽子運來了。
老陳執意要幫忙遞工具。
他兒子在下面擔心地看著。
我突然理解老陳了。
他不是舍不得錢,是不想承認自己老了。
就像我剛退役時,也不習慣突然閑下來。
10
修到下午三點。
最后一片瓦蓋好。
老陳的兒子非要請我吃飯。
在小院擺開桌子,炒了幾個菜。
老陳拿出他珍藏多年的酒。
“這是兒子出生時埋的,今年他剛好四十歲。”
11
酒很香。
老陳話多了起來。
說他當兵的故事,說他的手藝,說這座老房子。
“這房子是我退伍回來自己蓋的,一磚一瓦都很熟悉。”
他兒子低頭不說話。
12
吃完飯,老陳兒子送我回家。
他說:“蘇叔,謝謝你。我決定不勸我爸去省城了。”
“讓他在老房子住著吧,我常回來看他。”
月光灑在青石板上。
我想起遠在西藏的營房。
不知道現在是誰在住。
13
今天開支:幫老陳買了椽子,花了八十六元。
老陳兒子非要給錢,我沒要。
戰友情,不能用錢衡量。
14
妻子聽說我爬房頂,后怕不已。
“你都五十的人了,還以為是小伙子?”
女兒卻一臉崇拜:“爸爸真厲害。”
在她們眼里,我永遠是個老兵。
這就夠了。
朋友們,晚安。
(本文作者曾在西藏部隊服役,2017年,副團職務選擇自主擇業方式退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