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10月31日,川西小城丹棱傳來喜訊,其農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項目成功入選全國“農村供水工程數字孿生典型案例”。此次全國僅30個案例入選,丹棱項目作為眉山市唯一代表,為破解鄉村振興中的水務管理難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丹棱方案”。
![]()
過去,丹棱農村供水長期面臨“用水難、管水累、漏水多”三大困境。由于歷史原因,地下管網資料不全,日常管理如同“盲人摸象”,檢修效率低下。加之丹棱地勢復雜,山區管網高壓運行,壩區水壓不穩,“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高漏損率直接影響供水保障能力,尤其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保供難、調配難”問題突出。
為破解困局,丹棱縣以數字化手段打造全域感知的“智慧水網”。在丹棱縣智慧治理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2座水廠、54座泵站、24座高位水池以及數千個監測點的運行數據,構建起地下供水系統的“數字沙盤”,實現了管網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該系統尤其注重智能預警。搭載的“夜間小流量分析模型”能在深夜用水低谷時段敏銳捕捉細微流量異常,如同為管網做“心電圖”,助力管理人員主動發現并精準定位隱蔽漏點。例如,今年4月,系統通過分析成功定位楊場鎮曾壩村一處暗漏并及時修復;10月,又通過流量對比發現某食品園區管道破損并迅速處置。
從預警到處置,系統形成了完整閉環。一旦發生爆管,系統可自動生成最優關閥方案,搶修工單即時派發,停水通知同步推送,大幅提升了應急響應效率。此外,全縣管網末端還安裝了6個水質監測點,實時監測PH值、濁度等關鍵指標,筑牢供水安全防線。
智慧水務建設帶來了顯著成效。運營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系統投用后,年節水量約100萬噸,綜合節省成本近300萬元,自主探測管網還節省了約600萬元的外包費用,且這一切均在未上調居民水價的前提下實現。對于村民而言,最直觀的感受是水壓穩定、用水無憂。數據顯示,項目試點后,群眾投訴率同比下降63%,每萬人投訴率低至萬分之3.5,創全市最低。
汩汩清流,見證著丹棱從“治水”到“智水”的轉型升級。這場數字革命正讓鄉村供水運營更高效,也讓民眾的用水體驗更踏實,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供水保障與智慧密鑰。(嚴丹玫 王建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