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之十四
讓一度電“跑”起來
人民網記者 栗翹楚
如何讓一度電轉化為新能源車的動能?
答案就在一塊塊電池。它像一塊反復吸水的海綿,通過“吸水”(儲存電能)、“擠水”(釋放電能),為能源、信息和交通革命提供關鍵支持技術。在儲能電池的主要應用領域中,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電池的主力軍占據了大多數場景,它與光伏產品、電動汽車一同被稱作“新三樣”,成為我國出口產品的亮麗名片。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從2020年的83.4GWh增長至2024年的超過1000GWh,產業集中度與全球競爭力顯著提升,在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企業穩占六席,合計市場份額超過60%。
從完全依賴進口到占據全球過半市場份額,“十四五”時期,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用技術創新實現了產業升級的跨越式發展。
![]()
陳列在北京汽車博物館中的新能源車電池。人民網記者 栗翹楚攝
充得快、儲得多、花得少,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不僅在關鍵材料研發、單體電池設計與系統集成等環節取得系列突破,還托起了新能源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比“十三五”末的492萬輛增長5倍多——5年來,從年產百萬輛,到成為全球首個年產突破1000萬輛的國家,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產銷量及充電樁數量均穩居全球首位。
成效不僅體現在數據中,也在老百姓的真切感受里。2025年春節,山西省晉城市市民李翔置換掉了自己開了10年的燃油車,購買了自己的第一輛新能源汽車。
“受工作性質影響,我每天都要往返于各鄉鎮之間,日常油費成為生活最大開支。自從換了新能源汽車后,通過安裝個人充電樁,目前交通費用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此外新能源汽車的一系列智能化功能,也讓駕駛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李翔說。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教授馮旭寧表示,在汽車領域,鋰離子電池的制造成本已經能夠與內燃機動力系統相競爭。按照百公里用電量20千瓦時計算,電池充電僅需要20元左右;而按照油價計算,百公里油耗成本可能超過50元。
![]()
今年9月在海南海口舉辦的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如今,新能源汽車不僅以“下沉”走進千家萬戶,也通過“出海”惠及更多國外消費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75.8萬輛,同比增長89.4%。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走向世界,我國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出口規模持續領跑,并且正從產品出海升級為“技術+生態”協同輸出。
電池中蘊藏的“能量”不止于此。馮旭寧表示,我國正在積極探索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V2G),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在電網調峰中發揮更大作用。以鋰離子電池為核心的新型能源系統藍圖還在不斷擴展,存在無限可能。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報道:
之一:從代碼中看中國創新
之二:便民業態“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之三:車間的“智”變,發展的“質”變
之四:一臺相機里的“藍藍天日記”
之五:從一度“綠電”看能源變革中的“民生答卷”
之六:科技筑巢 千頭牦牛在高原“哞”幸福
之七:一張火車票里的交通強國答卷
之八:從“企業服務包”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之九:鄉村振興路上“鴿”聲嘹亮
之十:一頂鷹紋花帽盤活文旅文化新體驗
之十一:一張“異地結算單”鋪就便捷就醫路
之十二:一份保單托起家庭希望
之十三:手中羅盤 萬里青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