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惠民保”可以購買了
參保人群覆蓋廣:三類人群,均能參保
不限年齡,不限戶籍,不限既往癥,不限參保地
![]()
買賣逾6000條快遞面單信息牟利 一女子被判刑
當前,便捷的網絡購物已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然而,不法分子卻從快遞面單上找到“商機”,做起了買賣公民信息的生意。日前,普寧市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依法判決王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承擔相應刑事、民事責任。
2023年4月,王某通過手機網絡下載一境外翻墻聊天軟件及虛擬貨幣交易平臺APP,并注冊相應賬號。當月中旬,王某加入專門用于買賣快遞面單信息的聊天群,以每單2.5元的價格向他人購買網購訂單信息,信息中包括快遞單號、收貨人姓名、收貨手機號碼、收貨地址等內容,并將上述信息以每單3元的價格出售給他人進行非法牟利。期間,王某通過虛擬貨幣平臺交易“U幣”完成資金結算。經統計,王某買賣網購訂單信息共6311條,違法所得共1.8萬余元,從中獲利3159.5元。
普寧市人民法院一審認為,王某違反國家法律,非法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依法應予懲處。王某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初犯,且能主動退還贓款,可以從輕處罰。王某為非法獲利,販賣快遞單上涉及的公民個人信息,侵犯了眾多不特定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法院遂依法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3年2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追繳王某的非法所得;責令王某賠償公益損害賠償金3159.5元,采取有效措施刪除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并在省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并承諾不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
一審判決后,王某對刑事判決部分不服,提出上訴。近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依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介紹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網購訂單、快遞面單通常包含收件人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等基本信息,這些信息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屬于個人信息。對此,法官提醒,公眾應切實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妥善處理快遞面單,謹防信息泄露;同時,相關行業人員應依法規范處理公民個人信息,共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與社會公共利益。
來源:揭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