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體育賽事不再只是競技場上的角逐,它正悄然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在江蘇,一場名為"蘇超"的足球盛宴,正用驚人的數據詮釋著賽事經濟的無限可能。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首個賽季的"蘇超"聯賽收官后,江蘇官方即對"蘇超"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明確。11月4日,江蘇省政府官網公布《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賽事經濟提振體育休閑消費的意見》,其中提及,將持續辦好城市足球聯賽,打造綜合性頂流賽事品牌,并放大"蘇超"效應,將其經驗復制于其他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賽事。"蘇超"自5月10日開賽至11月1日決賽,85場比賽共吸引現場觀眾達243.3萬人次,場均2.86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22.2億人次。其間,江蘇各地不斷"放大招",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使"蘇超"成為文旅體商融合的嘉年華。據江蘇省商務廳測算,"蘇超"實現了"1元門票帶動7.3元周邊消費"的杠桿效應。如何借鑒"蘇超"的做法和經驗激發體育賽事消費潛力,《意見》也進行了部署。在拓展賽事消費場景方面,《意見》表示支持在體育場館、體育公園、運動營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體育賽事消費場景,發展"電商+賽事"消費場景,延伸打造集觀賽、美食、市集、互動娛樂于一體的"第二現場",同時豐富數字體育消費場景,培育智能化、定制化、體驗式體育消費新模式。在開展賽事消費活動上,將推進體育賽事進景區、進公園、進街區、進商圈,辦好"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賽事品美食"等主題活動,支持各地舉辦體育消費節、體育嘉年華等促消費活動,打造"特色賽事+蘇新消費"聯動特色品牌,同時支持開設體育用品首店,舉辦首發、首秀活動,增加夜間體育培訓、體育展演等供給。在體育消費惠民方面,鼓勵各地放大票根經濟效應,推出體育消費券、消費滿減、積分獎勵兌換等優惠措施,探索打包票務、住宿、交通、餐飲以及特色文旅項目,推出文體旅套餐,支持金融機構推出運動裝備消費貸、健身課程分期等產品,聯合打造"體育+"主題消費場景。同時,江蘇還將完善賽事經濟產業鏈條,包括深化"賽事+文旅"、提升"賽事+制造"、做精"賽事+服務"等。從場均近3萬的觀眾上座率到22億的線上觀看量,蘇超用實打實的數據證明了群眾體育賽事的市場潛力。但當"1元撬動7.3元"的消費奇跡被寫進政府文件,人們不禁要問:這種模式究竟是可復制的成功經驗,還是特定條件下的偶然爆發?其他地區是否能簡單照搬江蘇模式,在各自的體育賽事中復制這樣的消費奇跡?這或許正是蘇超留給中國體育產業最值得深思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