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河北武邑縣法院審判庭。“叛徒王培森,判處死刑!” 判決剛落,旁聽席突然站起十幾位白發老人。“法官同志,不能殺他!1943 年,我們全靠他活下來!”
喊聲讓全場人都愣住了。一個被記為 “帶日軍毀聯絡點” 的叛徒,為啥會被受害者集體求情?這段埋了多年的歷史,藏著一段沒人想到的智斗。
時間拉回 1943 年,冀中平原抗日正難。
日軍沿平漢路修了層層封鎖線,地下交通員成了根據地唯一聯絡線。王培森,就是其中一員。
那天,他按約定去縣城某商號接頭。剛推開門,三支槍口就頂在他胸口 —— 聯絡點早被叛徒賣了,日軍設了 “釣魚” 陷阱,直接把他押去憲兵隊。
抗戰時的日軍憲兵隊,是出了名的人間地獄。
史料記載,日軍在華北常用鋼鞭、老虎凳逼供。王培森很快嘗到了滋味:被綁在立柱上,帶倒刺的鋼鞭抽得他血肉模糊,粗布衣服碎成布條,他咬著牙沒松口。
直到被按上老虎凳。
墊第一塊磚頭,膝蓋鉆心疼;墊第二塊,冷汗浸透衣衫;第三塊剛落,他疼得渾身抽。日軍軍官晃著第四塊磚頭笑:“再不說,你腿就廢了!”
王培森眼里閃過一絲怕,啞著嗓子喊:“我說!”
日軍以為贏了,卻不知這是王培森的緩兵計。
![]()
當時冀中地下黨有鐵規矩:交通員絕不能露核心情報。他腦子里飛快盤算:孫家屯王家大院曾是聯絡點,現在早不用了,桌上只剩些沒用的舊文件,正好騙日軍。
更關鍵的是,他知道冀中軍民常躲地窖。王家大院的地窖藏得嚴,就算有同志在,也大概率能躲過去 —— 這是他跑交通攢下的活命本事。
帶著一隊日軍去孫家屯,王培森心里又緊又定。可看見王家大院屋頂的暗號炊煙,他瞬間嚇出一身汗:十幾位同志正在這開緊急會!
原來組織臨時改了會議地點,他壓根不知道。
日軍圍住院子時,屋里同志已躲進地窖。這地窖是白菜窖改的,算冀中地道戰的雛形,入口用木板、雜物蓋著,外人根本找不著。
“太君,這就是地下黨聯絡點!” 王培森強裝鎮定推開門。
日軍翻箱倒柜找不著東西,軍官的軍刀 “唰” 地架在他脖子上:“撒謊!死啦死啦的!”
王培森趕緊指地窖:“真正藏身地在這!”
推開地窖門,黑暗里十幾雙眼睛盯著他。王培森腦子一空,接著慢慢擺手,讓同志們別出聲。爬出來后,他故意大喊:“里面是空的,人早轉移了!”
旁邊的漢奸突然插話:“太君,放火!藏了人也得逼出來!”
日軍立馬點了柴草往地窖里扔。濃煙順著縫隙鉆進去,里面的同志嗆得滿臉通紅,卻死死捂嘴不敢出聲。
王培森看著冒煙的地窖,心里像被揪著 —— 他沒料到,自己的 “妙計” 差點害了人。
趁日軍全盯著火場,王培森突然拔腿就跑。憑著對村落地形的熟,他鉆進田間小道,轉眼沒了影。
日軍這才反應過來,氣得直罵,放棄地窖去追,可哪還追得上。
地窖里的同志等濃煙散了,成功逃了出來。后來看日軍貼的通緝令,他們才知道,這位 “叛徒” 叫王培森。
冀中地下交通線有個原則:交通員不光要傳情報,更要在危險時護同志。王培森用看似 “叛變” 的舉動,完成了最險的掩護。
解放后,王培森 “投降” 的記錄被翻了出來。
直到當年活下來的人,一起寫證明材料,真相才徹底清楚。組織核實后,認定他是 “假叛變、真護黨”,最后作出功過相抵的判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