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網友在北京地鐵站偶遇張召忠,一個普通老頭,沒人認識。
可就是這個“老頭”,卻是一名海軍少將,多次在央視節目上靠著忽悠,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甚至還成了網友們口中的“戰略忽悠局局長”。
為何“戰忽局局長”突然消失了?這些年發生了什么?
![]()
1952年,一個河北農村娃穿上軍裝,誰能想到他會成為家喻戶曉的“戰略忽悠局局長”?
張召忠的成名路,本身就像一部充滿戲劇性的電影,充滿了時代賦予的巧合與個人的不懈努力。
中專畢業后,他加入海軍導彈部隊,一干就是十年,過硬的技術功底為他日后的軍事解讀打下了堅實基礎。
更有意思的是,1974年,他本應去學核潛艇,卻因為語言天賦被北大東方語言學系相中,轉而去學了阿拉伯語,正是因此讓他擁有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也為他后來解讀國際軍事埋下了伏筆。
![]()
從1992年參與央視《軍事天地》開始,張召忠正式走進了大眾視野,他那把晦澀軍事知識掰碎了講透的風格,一下子抓住了觀眾的心。
但他真正火遍全國,還是源于那些讓人津津樂道的“神預測”,這些“失誤”反而成了他個人魅力的最大注腳。
2003年,他篤定美軍會在巴格達陷入巷戰,結果薩達姆政權迅速垮臺,這波“反向預測”意外收獲了“戰略忽悠局局長”的封號。
![]()
后來他說中國不會造五代機,結果殲-20橫空出世,再次讓網友們“愛恨交加”,調侃聲此起彼伏。
這些看似“失敗”的預測,恰恰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信息戰中扮演著一個獨特的角色。
2015年退休后,他更是玩轉新媒體,公眾號、B站直播樣樣都來,76萬人同時在線的戰績,直接把服務器“擠崩”,堪稱傳奇。
他拋開了少將的架子,和年輕人玩梗、互動,這份接地氣的親民,讓他徹底從一個軍事專家,變成了一個全民偶像。
![]()
2023年,有網友在北京南四環的地鐵站,偶遇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獨自拉著扶手,看起來樸素又普通。
那一刻,你很難把眼前這個人和那個在屏幕上呼風喚雨、讓無數軍迷又愛又“恨”的“局座”聯系起來。
![]()
“戰略忽悠局”,這個最初帶點調侃意味的外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完成對張召忠的集體“賦魅”的呢?
一開始,網友們叫他“忽悠局局長”,多少帶著點嘲笑和不解,一個軍事專家,怎么預測得這么“離譜”?但轉折點在于,那些被嘲笑的“忽悠”,后來一個個被證實了,甚至比預言還要神。
![]()
那句“海帶纏潛艇”的玩笑話,被當成段子聽了很多年,結果真有美軍潛艇被漁網纏住的照片流出,還有人因此研發出防御裝置拿到國家專利。
這一刻,風向徹底變了,網友們紛紛為局座“喊冤叫屈”,高呼“局座沒有欺騙我們”!也讓“戰略忽悠局”這個梗,從一個簡單的戲稱,升華為一種充滿智慧和遠見的象征。
所以,“戰忽局”的流行,本質上是一場由網民自發組織、共同參與的網絡“加冕”儀式。
它將一個軍事專家,通過“梗”這種亞文化形式,重新塑造成了一個親切、可愛、甚至有點神神叨叨的全民偶像。
![]()
“戰略忽悠局”這個梗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其底層邏輯,恰恰契合了中國從“韜光養晦”到“自信展示”的宏大敘事。
在早期,當我們的實力還不夠強大時,適度地“忽悠”,隱藏一部分實力,是一種必要的戰略智慧。
局座那些看似“失誤”的預測,在某種程度上,也配合了這種國家戰略,巧妙地迷惑了對手,削弱了“中國威脅論”的聲音。
![]()
所以,網友們最初對“忽悠”的調侃,背后其實隱藏著一種樸素的家國情懷和對國家策略的默契配合,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當我們的航母下水、J-20翱翔、國家實力肉眼可見地增強時,情況就變了。
如今,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不再需要用“忽悠”來迷惑對手,我們的強大,已經無需隱藏。
一個有趣的網絡評論說得好:“現在咱們的裝備太先進,局座想忽悠都忽悠不動了!”這句話聽著是玩笑,但背后卻藏著一股滿滿的自豪感,這是時代進步最真實的體現。
![]()
大國自信,就這么來了,簡單,直接,不容置疑。
2020年左右,張召忠和許多軍事評論員一樣,都變得低調起來,國際形勢波譎云詭,說話需要格外謹慎,但更深層的原因是,那個需要“戰略忽悠”的時代,已經悄然落幕了。
他的“消失”,并非個人能力問題,而是時代需求變化的結果,他完成了那個特殊時期的歷史使命。
他的公眾號更名為“戰忽局”,他退居幕后,把內容交給團隊打理,這更像是一種主動的傳承和交接。
![]()
張召忠的物理“消失”,并沒有讓他從公眾記憶中淡出,反而引發了一場更盛大的集體懷念和意義重塑,一個公眾人物的“退場”,有時恰恰是其文化生命“永恒”的開始。
2024到2025年,雖然他很少露面,但他的聲音和觀點依然通過文章和視頻在影響著大家。
聊中美軍事實力對比,談六代機發展趨勢,他的觀點依舊犀利,務實,充滿了遠見。
他已經從一個具體的“人”,升維成了一個象征軍事科普、連接代際溝通、體現大國自信的“文化符號”。
![]()
2025年9月,他在北京平谷區被聘為“近光講堂”榮譽講師,滿頭白發,精神矍鑠,這更像是他符號身份的一次官方加冕。
這個符號的價值在于,他打破了軍事知識的壁壘,讓高深的國防話題變得親切可感,激發了無數普通人對軍事的興趣。
他的幽默和親和,讓軍事不再是冷冰冰的武器和數據,而是可以聊、可以笑、可以熱愛的東西。
![]()
對于90后、00后來說,“局座”不僅僅是一個軍事評論員,更是一個陪伴他們成長的青春記憶,一個獨特的文化圖騰。
有網友開玩笑說:“沒有局座‘誤導’,軍迷都快變成軍盲了!”這看似調侃,實則是對他軍事啟蒙貢獻的最高肯定。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專家,不僅能深入專業領域,更能走進大眾心里,用大家喜歡的方式傳遞正能量和家國之心。
![]()
一個人的消失,或許恰恰是TA升維為時代符號的起點。
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精神圖騰”,在國家前行的路上悄然矗立。
你心中的“時代符號”,又是誰呢?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