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L.Y
前言
外媒11月3日報道,特朗普在采訪中直:美中在貿易問題上都有些“不理智”。
雖然特朗普點名了美中兩國,但我們中國的反制清單是理智的,如果不是美國一意孤行中國不會反制!
而一慣于強硬的特朗普,能在媒體前說出這樣的話,可能也不是隨口一說。
![]()
11 月 3 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了對特朗普的專訪內容。在被問及 “如何看待當前美中貿易摩擦” 時,他的回答超出外界預期:“我們采取了一些強硬措施,中國也做出了回應,說實話,雙方在這個過程中都有些‘不理智’。”
與以往的強硬語氣不同,特朗普在表述時語速明顯放緩,當被追問 “中國反制是否帶來實質影響” 時,他沒有直接否認,轉而提及美國農民的困境:“中西部的農民們正面臨困難,大豆、玉米出口受到影響,我們需要幫助他們,但情況比我預想的更復雜。” 他還透露,近期收到 200 多封農業州議員的信件,均請求 “盡快解決貿易爭端,減少農民損失”。
![]()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雖將 “不理智” 套用到中美雙方,卻回避了 “美國率先升級關稅” 的關鍵前提。采訪內容曝光后,“特朗普 美中貿易不理智” 話題迅速登上美國社交平臺熱搜,截至 11 月 4 日凌晨,討論量已突破 450 萬條。有美國網友留言指出:“他終于承認壓力了,可中國的反制明明是美國先挑起來的。”
![]()
理智應對的 “精準回應”
特朗普口中引發 “不理智” 的中國反制清單,發布于 2025 年 10 月 27 日,距 11 月 3 日的采訪僅一周。這份清單并非 “情緒化產物”,而是對美國 8 月單邊行動的理性回應 ——2025 年 8 月 15 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突然對 3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 10% 關稅,打破了 5 月中美日內瓦會談達成的關稅緩和共識。
從清單內容看,中國的反制極具 “針對性與克制性”。在農產品領域,清單涵蓋美國大豆、玉米等核心出口品類,2024 年這兩類商品對華出口額分別達 180 億美元、95 億美元,此次加征 25% 關稅,直接影響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經濟 —— 這些州正是 2024 年特朗普競選的核心票倉。但中國并未擴大至所有農產品,保留了小麥、棉花等品類的正常貿易,為后續談判留有余地。
![]()
能源領域的反制同樣理性。中國將美國液化天然氣關稅從 10% 提升至 20%,2024 年中國從美進口液化天然氣 1200 萬噸,占美出口總量 15%。這一舉措既讓美國能源企業感受到壓力,又未完全切斷合作 —— 畢竟中國仍是全球最大能源需求市場,美國企業不愿徹底失去這一客戶。
![]()
科技產品方面,清單僅針對美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等企業的產品,加征 15% 關稅,未涉及消費電子等民生領域。2024 年美國半導體設備對華出口額 80 億美元,關稅調整既維護了中國產業利益,又避免引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劇烈動蕩。
中國商務部在 10 月 27 日的公告中明確表示:“反制符合國際法和國際貿易規則,若美國停止單邊行動,中方愿重啟對話。” 這番表述清晰傳遞出 “理性應對、以談促和” 的態度,與特朗普口中的 “不理智” 形成鮮明對比。
![]()
從緩和到升級的貿易脈絡
要理解特朗普的 “不理智” 表態,需回溯 2025 年 4 月以來的貿易時間線。4 月 2 日,美國發布第 14257 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 34% 的 “對等關稅”,隨后又通過 4 月 8 日第 14259 號、4 月 9 日第 14266 號行政令加碼關稅,稅率最高升至 125%,中國隨即采取正當反制措施。
為緩解局勢,中美于 5 月 10 日至 11 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5 月 12 日雙方發布聯合聲明,承諾美方于 5 月 14 日前撤銷 91% 的加征關稅,對剩余 34% 關稅暫停 24%、保留 10%;中方相應取消 91% 反制關稅,同步暫停 24% 關稅、保留 10%,并取消非關稅反制措施。美東時間 5 月 14 日凌晨 00:01,美方如期執行關稅調整,中方也同步落實相應措施。
![]()
這一共識讓中美貿易維持了近三個月平穩期,2025 年第二季度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同比增長 12%,液化天然氣出口增長 8%。但 8 月 15 日,美國突然推翻共識,以 “中國未履行知識產權承諾” 為由,對 3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 10% 關稅,涵蓋電子產品、機械裝備等領域。
中國商務部隨即在 8 月 20 日宣布對美國農產品加征 10% 關稅作為初步回應。9 月中旬,中美在華盛頓重啟談判,但美國堅持 “中國先取消反制,美方再考慮降稅”,導致談判陷入僵局。10 月上旬,美國進一步將 5 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 “實體清單”,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這才促使中國在 10 月 27 日發布第三輪反制清單。可見,中國的每一步應對,都是對美國單邊行動的被動回應,不存在 “不理智” 一說。
![]()
壓力下的 “理性試探”
11 月 3 日特朗普表態后,中美雙方的動態更能印證 “中國反制的理性” 與 “美國的壓力”。11 月 4 日上午,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認為貿易爭端無贏家,愿在平等尊重基礎上對話,但反對單邊加征關稅。” 這番回應既未激化矛盾,也再次強調 “理性談判” 的立場。
美國國內的反應則凸顯壓力。11 月 4 日下午,美國農業部長湯姆?維爾薩克宣布向受影響農民提供 120 億美元補貼,但愛荷華州大豆協會主席約翰?海斯直言:“補貼無法替代中國市場,2025 年第三季度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已同比下降 23%,農民需要的是穩定貿易關系,不是短期救濟。”
![]()
科技和能源領域的美國企業也開始施壓。11 月 5 日,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等 6 家美國半導體企業聯合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請求 “將半導體設備移出對華加征關稅清單”,信中提到 “中國占全球半導體消費市場 40%,失去這一市場將讓美國企業喪失競爭力”。同日,美國天然氣協會發表聲明,呼吁政府 “重新評估對華政策,避免能源企業失去中國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11 月 2 日特朗普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還曾表示:“與中國合作可以讓美國‘變得更好’,與一個強大的國家保持良好關系符合美國利益”,與 3 日 “不理智” 的表述形成呼應,折射出其態度的微妙變化。
![]()
貿易戰沒有 “贏家”
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中美貿易摩擦的每一步升級,都牽動全球經濟神經。世界貿易組織(WTO)在 11 月 2 日發布的報告中警告:“中美貿易摩擦若持續,將導致 2025 年全球貿易增速下降 0.5 個百分點,影響全球經濟復蘇。”
從行業層面看,美國的單邊行動已引發連鎖反應。全球大豆市場上,美國大豆因對華出口受阻,價格自 8 月以來下跌 15%,而巴西、阿根廷趁機擴大對華出口,2025 年第三季度巴西大豆對華出口同比增長 28%,搶占美國市場份額。半導體領域,美國企業因關稅限制,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 18%,而韓國三星、荷蘭 ASML 則趁機填補空缺,2025 年第三季度三星半導體設備對華出口增長 15%。
![]()
結語
這些現象都印證了 “貿易戰沒有贏家” 的道理。特朗普口中的 “不理智”,本質是美國單邊政策遭遇理性反制后的情緒波動;而中國始終堅持的 “精準、克制、以談促和”,才是應對貿易摩擦的理智選擇。
截至 11 月 4 日搜索時刻,中美尚未就新一輪談判達成共識,但特朗普的表態已為局勢帶來一絲轉機。有消息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評估調整對華關稅政策,中國商務部也表示 “愿隨時與美方溝通”。這場貿易博弈的走向,或許正朝著更理性的方向發展 —— 而這一切的前提,始終是美國放棄單邊行動,回歸平等對話的軌道。
參考信源: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