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叔今年53歲,前陣子在家洗頭時,突然發現枕頭上的頭發掉得比以往多了一些。平時他很注重個人衛生,也懂得不少養生知識,但這一次,心里卻有點犯嘀咕:難道是季節性脫發,還是最近糖分沒少吃?
雖然身體沒覺得明顯不適,但妻子發現他頭頂有點變細的發絲,順便開了個玩笑:“這是‘糖發’嗎?是不是血糖又不太穩了?”這句話讓王叔叔心頭一緊。
![]()
其實,很多像王叔叔這樣的中老年朋友,常常忽視身體細微變化。據中華醫學會最新數據,超四成糖尿病前期患者并無顯著不適,只是一些看似“小毛病”被忽略。而頭發的三種變化,就是越來越多內分泌專家提醒大家關注的“提醒信號”。
你有沒有想過,頭發狀態竟然和血糖密切相關?不妨跟著文章,看看到底哪三種頭發表現,要當心糖尿病悄悄逼近。
頭發異常,到底和糖尿病有啥關系?專家這樣解釋
很多人問:“糖尿病不是查血嗎?跟頭發能有啥聯系?”其實,頭皮和毛囊非常“敏感”,是人體最早感知血糖波動和胰島素異常的部位之一。血糖持續偏高,毛細血管微循環功能受損,供給頭皮和發根的“營養管道”就會出問題。
![]()
醫學實驗證明,慢性高血糖導致頭發營養不良、毛囊微炎與凋亡風險升高。北京協和醫院一項覆蓋1724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隊列研究發現,有47.8%的受試者出現毛發稀疏或質量變差,該比例遠高于普通中年人群。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也曾報道,“頭發過快改變之下,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建議主動篩查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
不是所有頭發問題都等于糖尿病來襲,但在遠離疾病的路上,早發現細節異常意義重大。
堅持觀察頭發變化,3個月內可能暴露這些信號
臨床上,“糖尿病性頭發異常”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脫發突然明顯加重
如果發現夏末秋初以外季節,短時間內一抓一大把脫發,枕頭、毛巾等處落發驟增,要警惕。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群發生顯著脫發的概率約為普通人2.4倍,很大一部分與毛囊營養障礙和微血管收縮相關。
![]()
新長出來的頭發變細變軟,光澤度下降
正常健康頭發直徑可達80-100微米,而慢性血糖異常人群中新發直徑多為60微米以下。一根根像“枯黃細草”,有時還有發梢分叉、干枯打結。如果長期如此,且伴有脂溢、頭皮屑增加,也建議及早篩查血糖。
頭發顏色漸漸變得暗淡無光,斑塊性白發增多
并不是每個人的白發都僅僅因為“上歲數”。數據表明,糖代謝異常者出現頭發色素流失或局部白發的幾率提升約17.6%。出現一撮撮灰白斑塊,且近期飲食變化不大時,要高度警惕。
任何一點持續超過1-3個月且合并口干、夜間多尿、易疲勞等情況,就應重視。
![]()
頭發“報警”別慌,這樣做才科學
面對頭發異常,首先別自亂陣腳,也絕不建議擅自用補品、生發藥物。更科學、實用的流程是:
自查并記錄變化
拍照、記錄一段時間內的脫發量、毛發狀態等,并與家人做交叉對比。如果伴隨高糖飲食史、肥胖、高血壓等高危因素,應提高警惕。
及早到正規醫院篩查血糖相關指標
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敏感性檢測等。中國內分泌學會建議,40歲以上及有家族史的人群應每年體檢至少一次。切勿單憑某一種癥狀自診自斷。
綜合生活干預,改善飲食和作息
通過膳食調整(減少精制糖分)、適量運動、減少熬夜、維持合理作息,有助于保護血管、改善微循環,從源頭上維護頭發與全身健康。哈佛研究顯示,規律作息和低糖飲食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頭發異常改善率提升約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