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鏡頭前,向太陳嵐一句“王家衛沒有張叔平就是個屁”,瞬間點燃了全網爭議。這場圍繞國際級導演的“扒皮戰”,從私密錄音燒到了行業規則,徹底撕開了電影藝術與資本博弈的遮羞布。
![]()
![]()
一切要從10月底那場“錄音風波”說起。青年編劇古二在小紅書曝出多段錄音,內容涉及王家衛與編劇秦雯私下點評藝人——說唐嫣“很裝”、評游本昌“非省油的燈”。一時間,“文藝教父人設崩塌”沖上熱搜,公眾開始質疑光環背后的職業倫理。
正是在這風口浪尖上,向太在11月3日的直播中直接開火:“投資王家衛的老板基本都虧錢”“我絕不錄用王家衛,因為他不受控”。她更一針見血點破:“拍電影就是靠燒錢。”尤其那句“王家衛沒有張叔平是個屁”,直接把這場爭議推向了“誰成就誰”的核心戰場。
要理解這句話的分量,得翻開兩人三十多年的合作史。自1988年《旺角卡門》起,張叔平不僅是《花樣年華》《一代宗師》等經典的美術指導,更包辦剪輯、服裝設計甚至聯合制片。那些令人過目不忘的旗袍美學、黑色調鏡頭,背后全是張叔平的手筆。可以說,王家衛電影里彌漫的“作者性”,很大程度上是張叔平的視覺語言在撐腰。
![]()
這也不禁讓人反思:導演的光環下,團隊貢獻究竟該占多少比重?有影迷堅持“王家衛的導演把控力不可替代”,但更多聲音開始認同——王家衛模式本質是“頂級團隊+無限預算”的奢侈創作。他那些獲獎無數的經典,離不開張叔平這類大師級伙伴的托底。
而向太的炮轟,恰恰戳中了資本最痛的神經:“燒錢”和“不受控”。當投資方看著預算不斷超支、拍攝周期無限延長,再美的藝術夢想也成了財務噩夢。有網友犀利點破:“王家衛的電影是藝術品,但藝術品背后是生意。”
錄音風波與向太開火兩件事疊加,實際上完成了一次對權威的“祛魅”。公眾忽然發現,那位戴著墨鏡的文藝教父,既會私下銳評同行,也依賴著黃金搭檔,更靠著資本輸血才能維系創作。這種“覺醒”背后,是整個行業對權力上位者傲慢的重新審視。
說到底,這場爭議早已超越個人恩怨。它既是關于“誰成就了誰”的創作倫理之辯,也是藝術理想與商業規則之間的永恒拉扯。當觀眾開始追問“大師之名究竟屬于個人還是團隊”,當投資人暗自掂量“要不要為下一個獲獎項目賭上身家”——或許,電影圈的規則,真的到了該重新洗牌的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