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以前特朗普提及中國,不是喊“打貿易戰”就是放狠話施壓!
可近日的這場專訪卻顛覆了認知——短短70 分鐘里,他足足提了中國 41 次。
頻率高到壓過其他所有國家,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竟然還一改往日作風……
![]()
提及41 次
11月2號,CBS播出了特朗普上《60分鐘》的那期節目。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場美國的主流媒體專訪,中國能被反復提及 41 次!
要知道,俄羅斯、日本這些國家都沒被這么頻繁點名,歐洲幾國更是壓根沒存在感。
這數據本身就說明,在特朗普心里,中國早已是美國繞不開的核心議題。
換作以前,美國政客采訪時提中國,大多是帶著抹黑和指責。
![]()
但這次特朗普不一樣,記者拋出 “中國威脅” 的話題時,他沒順著往下踩。
反而反問了一句 “我們難道沒做過類似的事嗎?”,這話一出,直接戳破了美國政壇多年的虛偽包裝。
在我看來,這 41 次提及絕非偶然。
一方面,中國的發展速度和實力擺在那,想忽視都難;
另一方面,特朗普本身就是商人出身,眼里全是實際利益。
![]()
他知道,現在的中美關系,不是想躲就能躲開的,與其回避,不如正面攤開說。
畢竟,能讓他在 70 分鐘里反復念叨的,肯定是和美國利益息息相關的關鍵。
改口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這波 “合作比擊敗更強” 的改口,簡直讓人驚掉下巴。
要知道,以前他可不是這么說的,要么喊著打貿易戰,要么放狠話施壓。
![]()
現在突然轉變態度,核心原因還是現實給了他教訓。
最明顯的就是貿易戰的結果。
這幾年美國對中國搞極限施壓,加征關稅、搞技術封鎖,可最后呢?
中國沒被壓垮,反而在關鍵領域越來越穩。
美國自己倒是遭了殃,通脹高企、供應鏈紊亂,普通民眾買單。
![]()
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讓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算清了賬:對抗的成本太高,實在不劃算。
還有中國的稀土產業,特朗普在采訪里都承認,這是中國花了二三十年積累的戰略資源,美國想追都難。
這說明他心里很清楚,中國有自己的核心優勢,不是靠打壓就能搞定的。
釜山會晤后,中美宣布 “休戰” 一年,美國還主動降低了部分關稅,這已經是明顯的信號。
在我看來,特朗普的改口不是心軟,更不是突然 “親中”。
![]()
他就是個純粹的實用主義者,怎么對美國有利就怎么來。
以前喊 “擊敗中國”,是覺得能靠施壓占便宜;
現在說 “合作更強”,是發現硬剛沒用,不如換個方式撈好處。
這種基于利益的轉變,雖然現實,但比那些死撐著搞意識形態對抗的政客,反而多了點清醒。
![]()
商人邏輯
其實特朗普的思維方式,從來就不像傳統政客,全程都是商人套路。
他看待中美關系,根本不是什么 “正義與邪惡” 的對抗,更像是兩家超級公司在搶市場、算利潤。
這種商人邏輯,讓他說出了美國政壇的 “禁忌話”。
其他政客都喜歡把美國包裝成 “自由世界的守護者”,把對手說成 “威脅者”。
可特朗普偏不,他直接挑明中美是 “激烈競爭”,雙方都在布局、都有算盤。
![]()
這種不裝腔作勢的坦誠,在美國政治圈確實罕見。
他上臺的核心口號是 “讓美國再次偉大”,不是 “讓世界變好”。
所以他做所有決定,都只看美國能不能拿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前搞對抗,是覺得能逼中國讓步,現在談合作,是覺得能從中國那里賺到更多。
![]()
在他眼里,合作不是認輸,而是另一種贏的方式,只要能讓美國受益,坐下來談又何妨?
我覺得這種商人邏輯,雖然透著赤裸裸的利益至上,但在國際關系中,反而可能帶來一些務實的空間。
至少他不會被意識形態綁架,不會為了所謂的 “政治正確”,硬著頭皮搞對抗。
比起那些喊著 “威脅論” 卻拿不出實際解決方案的政客,特朗普這種 “有奶便是娘” 的風格,反而讓合作有了可能性。
![]()
結語
合作共贏永遠比零和博弈更劃算,這不僅是特朗普算清的賬,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未來中美關系還會有波折,但只要雙方都務實理性,就一定能找到共存共榮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