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最吸引讀者的部分,無非是那些快意恩仇的高手對決,再就是身為正派的主角擊敗邪派魔頭的橋段,盡管這些情節略顯俗套,卻總能擊中武俠迷的痛點,讓人沉醉其中,可金庸的故事帶給讀者的卻不全是快意恩仇的爽快之感,他偶爾也會寫出讓人不爽的情節。
比如“射雕三部曲”中,那靈魂人物郭靖的結局就不太圓滿,如此一位大俠,金庸為何要讓他以身殉城?
他的人生就沒有第二種結局嗎?答案自然不是,但金庸如此安排,或許是有深意的。
一、英雄落幕
其實“郭靖之死”屬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展開,但凡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歷史上的襄樊之戰正是以蒙古一方獲勝收場,而金庸不可能為了一個虛構的角色改寫歷史,那郭靖選擇守衛襄陽,其結局就注定是悲劇了。
![]()
(郭靖劇照)
事實上金庸早在《神雕俠侶》中期就已經鋪墊了郭靖的結局。
當年的楊過還不是后來那個心懷大義的“神雕大俠”,他一心只想向郭靖復仇,卻也好奇這位“仇人”為何會執著于守衛襄陽,于是他向郭靖問了句“襄陽城是否守得住”。
而郭靖的回答是堅定中帶著幾分無奈,只道是:“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后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八個字。”
哪怕是將郭靖視為仇人的楊過,聽了他這番話之后,也不禁為之動容。
事實上郭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哪怕是郭襄被擒,他也始終沒想過放棄襄陽百姓,他們父女間的那段對話,也同樣令人感動:“(郭靖)遙見女兒容色憔悴,不禁心痛,叫道:‘襄兒聽著,你是大宋的好女兒,慷慨就義,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當殺了這萬惡奸僧,為你報仇。’郭襄含淚點頭,大聲叫道:‘爹爹媽媽,女兒不怕!女兒名叫郭襄,為了郭家名聲,為了襄陽,死就死好了!你們千萬別顧念女兒,中了奸計。’”
![]()
(郭襄劇照)
你看,他不僅自己是大俠,而且還將這種俠義精神傳給了下一代,這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
可俠之大者的結局為何是一定是戰死沙場?
二、問心有愧
盡管金庸在《神雕俠侶》中讓楊過一記飛石扭轉乾坤,擊殺了蒙哥大汗,阻止了蒙古踏平中原的腳步,但那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治標不治本。
書中提到,十三年后,忽必烈又卷土重來,襄陽城終歸是被蒙古鐵騎踏破,而《倚天屠龍記》中則提到襄陽城破的那一天,不僅郭靖夫婦以身殉城,就連他們的小兒子郭破虜也沒能幸免于難,那屠龍刀也因郭破虜之死而流落江湖,值得一提的是郭破虜是郭靖唯一的兒子,他這一死,郭靖家族也算是斷了香火了。
再回看前文提到的那個問題,難道郭靖的人生沒有第二種結局嗎?
答案自然是有的,甚至從書中的設定來看,郭靖都完全有保全自己性命的理由。
原因正是他與黃蓉制定的那“倚天屠龍計劃”。
![]()
(郭靖、黃蓉劇照)
郭靖夫婦的計劃是將《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藏在桃花島上,接著將刻有藏匿秘籍地點信息的鐵片放進倚天劍與屠龍刀里,再將刀劍分別交給郭破虜與郭襄,以待后世有志之士得到秘籍。
然而事實是這計劃隨著郭破虜之死,就已經失敗一半了,從這里也不難看出,且不說郭破虜是否靠譜,至少這個計劃確實很難順利執行下去,而要確保計劃不出差錯,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活下去,暗中觀察武林的動向”。
無論如何,郭靖夫婦活下來,總比他白白死在襄陽有意義得多。
同時憑郭靖的一身神功,要突破重圍,逃出襄陽也并非難事,除非只有一種可能,他是遇上了什么麻煩,或者說是遇上了某個人,這才頓時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就因為這個人讓他問心有愧,不賣關子,筆者所指的那人即是華箏。
三、再見故人
郭靖這一生無愧于天地,但有一個人,卻能讓他無地自容,那人正是華箏。
![]()
(華箏、黃蓉劇照)
郭靖當初與華箏早有婚約,他是帶著“金刀駙馬”的身份前往中原的,不論他與華箏的婚事是否是他自愿的,從明面上來看,他都已經接受了這婚約,也就是說,華箏已經是他的人了,而這件事不說人盡皆知,至少在蒙古早已傳開,誰不知道大汗的女兒要嫁給郭靖那小子了?
可郭靖是怎么做的?
他遇上黃蓉之后,就忘了自己還有個未婚妻在等他回大漠,后來華箏前往中原找他,他也承諾自己遲早會回蒙古娶華箏,可轉頭又與蓉兒膩在一起。
后來他更是對黃蓉說出了一段足以稱得上是“渣”的話:“我答允過娶她的,但我要先陪你一百年、兩百年,她如肯等,就等一百年、兩百年好了。唉,蓉兒,我死也離不開你,只好對她不住了……兩百年之后,她變成個白發皺面皮的老太婆,我自然不能娶她了。”
他此舉無疑是辜負了華箏,華箏的名節清譽也因他的負心之舉而毀于一旦。
別說華箏害死了李萍,那只是意外,并非華箏的初衷,她不過是想留下郭靖罷了,郭靖與華箏的感情糾葛,始終是郭靖虧欠華箏更多。
黃蓉起初雖然不知郭靖有婚約,那尚且不怪她,可后來她知道了華箏的存在,卻依舊留在郭靖身邊,就有些不地道了。
![]()
(華箏劇照)
所以當最后一次襄陽大戰爆發時,若是華箏隨忽必烈一同出征,郭靖遇上這位故人,頓時愧疚之情涌上心頭,哪里還有戰意,他最終會因此而死在戰亂之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是:
郭靖英名傳四海,華箏情深似海懷。
蒙古大軍征襄陽,再見紅顏戰意衰。
愧疚纏繞心難安,情債難償淚滿腮。
沙場之上情為先,終歸一命把情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