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極右翼要“征服中國”?別急,他們不是瘋了,是在表演戰爭的下半場。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歷史的荒謬,往往從看上去最瘋的那個人口中說出”。
最近,烏克蘭一個名叫科爾欽斯基的極右翼政客放出驚世駭語:要組建一支“上帝之軍”,不僅要打到烏拉爾山脈,還要攻占西伯利亞,最終征服中國。看完這話,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這家伙瘋了吧?
但我想說的是,這不是瘋,而是:一場有意識、有目的、精準挑釁的“輿論戰”下半場。
![]()
不是瘋癲,是故意挑釁:科爾欽斯基的戰爭劇本
科爾欽斯基是誰?烏克蘭“兄弟會”極端組織頭目,曾在蘇軍服役,90年代混戰獨聯體,之后又在德左、車臣等地當“職業反俄志愿兵”。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他組建了右翼武裝“圣瑪麗亞營”,對俄東部民兵發動攻擊,并因涉嫌虐待戰俘被俄羅斯以“恐怖主義”罪通緝。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戰爭狂熱者,但你仔細看他的言論結構,會發現三個關鍵詞反復出現:“神的支持”“對和平生活的厭惡”“反中情緒”。
![]()
這不是精神錯亂,而是一整套意識形態的構建工程:烏克蘭國內的極右翼正試圖將國家軍事化、意識形態化、神圣化,把“戰爭”作為身份的載體,把“反俄”“反中”當成凝聚力的工具。說白了:和平生活不能給他們提供意義,只有仇恨和征服才可以。這才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
烏克蘭國內的反華情緒,是怎么一步步激化出來的?有人可能會問,烏克蘭又不和中國打仗,干嘛要“敵視”中國?
我們先把幾個關鍵節點拉出來:俄烏戰爭爆發后,烏方長期對中方“不夠幫忙”表達不滿,多次指責中國“偏向俄羅斯”。烏高層插手臺灣問題,頻繁在國際場合對中國“甩臉色”,甚至借中美關系施壓中國“阻止俄羅斯”。
烏克蘭右翼武裝多次出現在涉港、涉疆、涉臺敏感議題上,立場極端,甚至呼應西方政客的敘事框架。
別以為這只是“誤會”。事實上,烏克蘭當前的外交戰略,已經全面“美西化”,特別是在輿論和意識形態上,正在系統性將“中國”和“俄羅斯”并列為“威脅源”。他們需要一個替罪羊,而中國恰好是那個被選中的。
![]()
澤連斯基的外交轉向:中國,早就從“中間朋友”變成“輿論靶子”
你還記得普京曾提出邀請中國作為俄烏停戰的“安全保障國”嗎?結果澤連斯基一口拒絕,并公開表示。“中國從未阻止任何沖突。”這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對中國國際角色合法性的公開挑戰。 再看最近的中美高層會談,澤連斯基又跳出來說,“中國必須對戰爭的擴大負責”。
這種“道德綁架式”的話術,熟悉嗎?熟悉。跟美國國會那些鷹派的語言高度一致。所以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中立視角”看待烏克蘭。它早已在外交上選邊站了。而這,恰恰也是極右翼言論得以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媒體上的關鍵原因。
![]()
一個現實:中國再怎么低調,反華情緒也不會自動消散
中國對俄烏沖突一直維持中立,既不供武,也呼吁和平。但這份克制,烏克蘭并不領情。反而,正因中國沒有明確站隊西方,就被當成了潛在敵人。這就是當下國際政治的荒誕邏輯。不是你做錯了什么,而是你不夠“聽話”。
烏克蘭的極右翼敢喊出“征服中國”,不僅因為他們激進,更因為他們預判到當前西方輿論的風向會“包容甚至鼓勵”這種聲音。你看,現在誰在批評他們?幾乎沒有西方大媒體譴責這類極端言論,他們反而默契地選擇忽略。
這說明什么?中國,在國際輿論中的“邊緣化風險”,正在被人為制造。而我們不能再被動等待“他人來理解中國”,我們要主動反擊、反思、反建構。
![]()
結語:瘋狂言論的背后,是一場輿論戰的前哨戰
如果你以為科爾欽斯基那番“神軍征服中國”的狂言,僅僅是一個瘋子的妄想,那你低估了現代戰爭的另一條戰線,輿論與認知戰。極端政客不是瘋,他們是意識形態的產物,是戰爭動員的一部分,是被默許“瘋”的“系統性工具人”。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國際秩序的挑釁,對中國話語體系的試探。當對中國的敵視,能輕易登上國際版面并且無人追責時,我們的問題就不是“如何解釋我們”,而是“如何重構敘事主導權”。
所以問題來了:你認為,中國在下一場全球輿論戰中,是否已經準備好?你又愿不愿意為中國立場發聲?評論區見,我們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