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座便民橋有效解決了農牧區群眾“蹚水過河、繞路出行”的困境。倪曉穎 攝 深秋的高原色彩斑斕,美不勝收。羊毛溝河蜿蜒穿過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下山莊村,在陽光照射下閃著微光,3座嶄新的便民橋橫跨河面,藍白相間的護欄上寫著“跟黨走 感黨恩”,格外醒目。
“去年,我剛來村里就任,就有不少群眾指著河邊那些搭的簡易橋說,河水再大點沖兩下,這些橋怕是頂不住!”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下山莊村黨支部書記宋吉偉說,這話讓他心里咯噔一下。后來就趕上了全省“我家門前那座橋”便民橋梁建設項目計劃,從選址到建成都很快,趕在今年汛期前,橋就穩穩當當地立起來了!
“寬敞的鋼板橋面,墩子打得倍兒結實!通車那天,村里的老少爺們兒都圍過來看。村民宋吉奎趕著他的牛羊第一個從新橋上走過去,臉上笑開了花;李青青的小三輪拉著滿滿一車飲料,‘突突突’地開回家;村里的娃娃們蹦蹦跳跳從橋上走過……我心里可算是踏實了。”宋吉偉回憶著,臉上寫滿幸福。
![]()
一條條蜿蜒的河流,曾是青海高原農牧民難以逾越的鴻溝;一座座新建的便民橋,如今正成為連接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
“這座橋修好后,出門方便多了。”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大路村村民索明德說。作為全省“我家門前那座橋”項目的首個試點——湟中區李家山鎮大路村云谷川河4號橋,于今年春季完工,為大路村村民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云谷川河4號橋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大路村云谷川河上,原橋為村民自建橋,鋼筋混凝土結構,去年汛期被洪水沖毀。隨后,村民采用架管及木板搭建臨時橋梁,給村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
根據全省“我家門前那座橋”便民橋梁建設項目計劃,湟源公路總段西寧公路段在施工過程中采用重力式橋臺和鋼結構梁橋建設,鋼結構較鋼筋混凝土的輕質特性,減輕了橋梁對地基的負荷,降低了建設成本,縮短了施工周期。“以前過橋時格外小心,生怕發生意外。現在重新修好橋,不僅安全還能行車。”村民索明德高興地說,政府關切村民的道路條件,實實在在解決了他們的出行難問題。
青海部分偏遠鄉村的便民通行小橋,多采用木材、鋼絲網、鋼板等簡易材料搭建而成,基礎穩定性差、安全系數低,難以抵御自然災害,農牧民出行常常面臨諸多困難和安全隱患。
為改變這一現狀,結合全省農業區、農牧區的實際情況和現狀需求,今年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全面啟動實施500座“我家門前那座橋”專項民生工程,截至10月12日,500座便民橋梁建設任務全部完成。這項工程惠及全省8個市州、29個縣區、百余個行政村的30余萬農牧民群眾,有效解決了農牧區群眾“蹚水過河、繞路出行”的困境,打通了青海高原農牧區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清晨的陽光灑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江日堂鄉多日麻村格則溝的河畔,村民索南代姆大清早就駕駛滿載鮮奶的三輪車平穩駛過新落成的6號便民橋,準備將鮮奶送到縣城去。這座跨徑6米、寬2.5米的便民鋼橋,讓該村牧民告別出行難的窘境,也讓村民能把自家的特色農畜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實現增收。
便民橋不僅解決了群眾出行難題,更為當地特色產業向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青海省公路局按照“服務鄉村振興、均衡區域發展、傾斜農牧偏遠地區”的總體導向,在橋位選址上做足了功夫。各公路總段聯合地方交通運輸部門、鄉(鎮)政府工作人員深入一線,結合現場地形、地質條件,綜合考量橋梁跨徑、結構形式等關鍵要素,篩選橋位。層層篩選符合項目實施條件的橋位,既避免資源浪費,又確保工程能真正緩解農牧民“涉水過河難”的瓶頸,讓每一座橋都建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青海省公路局聚力‘服務民生’,推動實施‘我家門前那座橋’專項民生工程,并創新采用‘試點先行+全域推廣’模式,先在試點區域積累經驗、提煉總結,隨后在全省范圍內推廣。目前,500座便民橋梁已全部建成,鋼便橋的搭建迅速填補了偏遠農牧區因河流、溝壑阻隔形成的交通空白,有效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青海省公路局副局長張發軍說。
在具體實施中,各公路總段結合不同地區的地理特色與實際需求,推動建設“形式多樣、材質多樣、風格多樣”的便民橋梁,實施過程中嚴把材料進場關、施工工藝關、質量安全關,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要求,最大程度減少對河道及周邊環境的擾動,既提升橋梁建設的標準化、專業化水平,又實現“建橋”與“護綠”兩不誤,確保每一座橋梁都能經得起時間與環境的考驗。
一座橋,連接兩岸,更連通黨心與民心。它不僅是跨越溝壑的建筑物,更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載體。在廣袤的青海高原,一座座新落成的便民橋,正悄然改變著農牧民的生活,讓農村公路網“筋骨”更強健,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來源:青海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