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尚未到來,不少地區(qū)已提前入冬。何時供暖,成了不少人關心的話題。近日,西北的甘肅省白銀市、華北的山西省晉城市、東北的黑龍江省漠河市、山東德州武城縣和臨邑縣等多個北方市縣,幾乎在同一時段,打破常規(guī)供暖時間表,宣布提前供暖,讓當?shù)厝藗兲崆斑M入了“恒溫冬日”。
今年10月以來,接連有較強冷空氣席卷我國北方地區(qū),一些區(qū)域經(jīng)歷了“斷崖式”降溫。盡管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的說法尚無定論,但一些極端性、地域性的低溫情況,實打實地影響著當?shù)鼐用竦捏w感舒適度。比如提前供熱的德州市平原縣,10月以來就被連綿陰雨籠罩,降水量較常年激增695%,平均氣溫也比往年低了1.3℃。被濕冷和低溫夾擊的當?shù)鼐用瘢呐侣牭焦┡瘻y試時管道里汩汩流動的水流聲,也會感到心里踏實不少,更不用說足足早了10天的正式供暖。提前供暖,帶來的不僅是體感溫度,更是溫暖人心的民生溫度。
長期以來,各地采暖季時間雖不盡相同,但相對固定,這與當?shù)爻D隁庀笄闆r有關,通常有明確的地方性規(guī)定。比如,實施了十余年之久的《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辦法》,規(guī)定“北京每年采暖期為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不過,類似規(guī)定并非一成不變,翻看各地供熱條例,明確的時間線后面普遍有一條補充條款: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jù)氣象情況決定提前供熱或者延期停熱時間。在寒潮之中,多地提前啟動供熱,便是對這一彈性條例的落地。在“時間差”背后,是當?shù)卣畬用窆┡枨笈c城市能源負擔之間的重新平衡,進而讓“城市溫度”有了更具象的呈現(xiàn)。
來看這項民生服務中牽涉的諸多部門——發(fā)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大數(shù)據(jù)、城管等,從這一連串名稱中便可知市政供熱工程的系統(tǒng)性與復雜性。將時間表提前,意味著各方面都需要加速奔跑:氣象預測緊盯溫度變化,供熱部門重新計算能源消耗與成本,盤根錯節(jié)的供熱管線測試需要提速完成。“何時能通上暖氣?”基層政府對百姓在民生留言板上的一句提問,努力給出正面回應。而這類“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的細微調(diào)整,不僅關乎服務,更關乎速度、時效、預案和準備,正是百姓所珍惜和盼望的。
當然,這種加速度不是一下子就能跑起來的。山東德州市平原縣今年的市政供暖,就啟動了地熱清潔能源替代工程,相較于傳統(tǒng)的燃煤供暖更節(jié)省成本,這一新技術的運用,讓提前供暖有了更大的底氣和可持續(xù)的動力。
可見,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方法有很多,關鍵要排除困難,真正把人們的需求放在心上。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未來的冬天可能會更加難以預測,能否將溫暖“提前送達”,或將成為擺在更多城市面前的一道考題。(光明網(wǎng)評論員)
來源:光明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