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時隔183天全紅嬋傷愈復出,搭檔王偉瑩在全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決賽中強勢奪冠。
當“水花消失術”再度驚艷賽場,當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紛紛發文祝賀,這份沉甸甸的榮譽還沒捂熱,網絡上的惡意就已洶涌而至。
不到24小時,三大惡心的情況出現了,不少網友直呼為她感到心疼。
全紅嬋的奪冠視頻剛一發布,評論區就被一群“外貌裁判”占領。
以前多纖細,現在胖得快認不出了,這體重早晚掉神壇,肯定是訓練懈怠了,一時間,網絡上各種尖酸刻薄的言論像針一樣扎人。
更有甚者,拿她和陳芋汐對比,字里行間滿是陰陽怪氣的嘲諷,仿佛運動員的價值只取決于身材的纖細程度。
可這些人忘了,全紅嬋今年才18歲,正是青春期身體劇變的階段。
短短半年時間,她的身高從1米43竄到1米58,長個帶來的體重增長本就是生理規律。
更何況,全紅嬋的家族天生骨架偏大,對于跳水運動員而言,這樣的先天條件讓體重控制變得格外艱難。
![]()
全紅嬋不是不會減重,而是在發育高峰期,強行減重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和訓練狀態。
跳水運動的核心是實力,不是選美,全紅嬋在比賽中依舊展現出頂尖水準,起跳有力,入水絲滑,那記熟悉的“水花消失術”引得現場觀眾陣陣驚呼。
裁判的打分也給出了最直接的認可,即便體型有所變化,她的技術穩定性和動作完成度依然在線。
可在一些人眼里,這些都不值一提,唯有“胖了”這一點,成了他們肆意攻擊的理由。
國外不少優秀的女跳水選手,體型也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瘦小纖細”,但她們憑借扎實的技術照樣站上世界領獎臺。
可國內部分觀眾卻始終抱著“白幼瘦”的陳舊觀念,用統一的標尺苛求運動員。
殊不知,這種對身材的過度苛責,不僅毫無意義,更會給正處于青春期的運動員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除了身材被攻擊,全紅嬋未參加單人10米臺比賽的決定,也成了某些人挑事的借口。
“肯定是怕輸陳芋汐,不敢正面剛、復出就躲著單人賽,實力不行了吧”,類似的揣測在網絡上蔓延,完全無視背后的客觀原因。
事實是全紅嬋的腳踝舊傷并未完全康復。經過隊醫評估,單人項目的強度和風險對她的傷情恢復不利。
教練組安排她先從雙人賽開始,逐步恢復競技狀態,這是出于對她長期運動生涯的保護,是最科學合理的決策。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漫長,一時的避戰不是膽小,而是對未來負責的明智選擇。
![]()
了解跳水運動的人都知道,單人賽對運動員的個人能力和體能要求更高,容錯率也更低。
對于傷愈復出的全紅嬋來說,先通過雙人賽找手感、適應賽場節奏,是穩妥的回歸路徑。
她在雙人賽中的出色表現已經證明,自己依然是那個頂得住壓力的頂尖選手。
![]()
全紅嬋在賽后社交媒體上那句“我真棒”,滿是對自己表現的認可和回歸賽場的喜悅。
可在某些人眼里,這份自信卻成了心虛的掩飾。
他們看不到她背后的傷病困擾,看不到團隊為她制定的恢復計劃,只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就給一個拼盡全力的運動員貼上怕輸的標簽。
比賽中的一個小插曲,也被無限放大,演變成對比賽公正性的質疑。
![]()
全紅嬋和王偉瑩在第二跳中,同步性確實不如上海隊的陳芋汐和掌敏潔組合,但最終兩隊在這一跳的得分卻相同。
這一結果讓部分觀眾感到費解,甚至有人直接拋出“東道主優勢、黑幕”等說法,質疑裁判打分不公。
可他們根本不了解跳水的評分機制,跳水得分是由動作難度分、裁判打分、同步分等多個維度綜合計算得出的。
同步分只是其中一項,雖然全紅嬋組合在同步性上稍遜一籌,但她們的動作難度更高,完成質量也有可圈可點之處,難度分的優勢彌補了同步分的差距,最終得分相同完全符合規則。
![]()
這是全國性的頂級賽事,裁判都是專業人士,打分過程全程公開透明,全國觀眾都在監督,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明目張膽偏袒”。
那些質疑黑幕的人,不過是因為自己的主觀預期與結果不符,就隨意否定比賽的公正性。
他們無視規則的存在,用“陰謀論”替代客觀分析,不僅抹黑了裁判的專業素養,也玷污了這場精彩的體育競技。
全紅嬋和王偉瑩能在搭檔時間不長的情況下,頂住壓力拿下冠軍,靠的是扎實的基本功和默契的配合。
每一分的背后,都是她們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僅憑一次同步上的小瑕疵,就否定她們的努力和比賽的公正性,這種做法既不理性,也不尊重運動員和裁判。
最讓人無語的是,一場正常的競技比賽,竟被某些人解讀成了隊內宮斗劇。
![]()
比賽結束后,網上開始流傳各種“全紅嬋打陳芋汐臉、陳芋汐表情尷尬、兩人關系不和”的言論,甚至有人截取了隊員無意間噘嘴的瞬間,硬說是“上海隊不滿結果”,搞得像抓到了什么驚天大料。
可事實恰恰相反,全紅嬋和陳芋汐的關系一直很好。
熱身時,兩人還在臺上輕松聊天,完全沒有所謂的“劍拔弩張”。
陳芋汐之前在采訪中也明確表示,她們是競爭對手,但更是隊友和朋友。
![]()
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全力以赴,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競技水平,為團隊贏得榮譽。
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搞所謂的宮斗。
那些惡意揣測她們關系的人,不過是自己內心陰暗,把娛樂圈的炒作套路搬到了體育賽場,用無聊的八卦心態解讀運動員之間的正常互動。
這種無端的揣測和挑撥,不僅會傷害運動員之間的感情,也會給她們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
![]()
原本純粹的體育競技,被蒙上了一層八卦的陰影,實在讓人不齒。
全紅嬋只是一個18歲的姑娘,她從東京奧運一戰成名,到因傷病和發育問題暫別賽場,再到如今傷愈復出強勢奪冠,一路走來承受了太多超越年齡的壓力。
她不是完美的“比賽機器”,她會經歷身體的變化,會遭遇傷病的困擾,會在賽場上出現小失誤,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她的努力和天賦。
不到24小時,三場惡意攻擊接踵而至,讓人看清了網絡戾氣的可怕。
希望那些躲在屏幕后的“鍵盤俠”能收起惡意,多一份包容和理性。
也希望全紅嬋能無視這些雜音,繼續在賽場上綻放光芒。
![]()
畢竟,體育的魅力在于競技的精彩和運動員的拼搏精神,而不是無休止的惡意揣測和攻擊。
對此,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