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競技場生了一場“龜兔賽跑”,但結局和傳統故事完全相反。兔子換成了中國殲-36,而美國六代機項目NGAD活像只背著官僚主義龜殼的老烏龜。
最近外媒爆料說中國第二架殲-36原型機都上天遛彎了,距離首架亮相才10個月,這迭代速度堪比手機系統更新。反觀美國那邊呢?2019年就嚷嚷“試飛六代機”,結果六年過去了連張高清諜照都沒漏。
![]()
看看殲-36這波操作:進氣口改成無分流超音速款,起落架從串聯變并排,排氣系統更是玩起變形記。從YF-23同款嵌入式噴口換成F-22風格的二維矢量噴嘴。這架勢活像改裝車發(fā)燒友參加地下飆車。最絕的是設計團隊明顯在玩“性能蹺蹺板”:犧牲點紅外隱身性,換來高攻角機動能力。
再看美國NGAD項目,簡直成了“薛定諤的戰(zhàn)機”。你說它存在吧,連個尾噴口都沒人見過;你說它不存在吧,空軍將領們又信誓旦旦說2019年就試飛了。
要我說啊,這保密工作做得比51區(qū)還玄乎,搞不好原型機圖紙還在國會預算委員會抽屜里吃灰呢!波音倒是畫了個F-47的大餅,說2029年首飛,可等它上天那會兒,中國六代機怕不是都開始教無人機編隊跳廣場舞了。
![]()
某些美國專家還在自我安慰:“咱有185架F-22和400架F-35呢!” 可現實是F-22生產線都涼透十年了,現役機隊平均年齡和盧比奧差不多。
最近升級方案更是透著寒酸。給五代機塞點新導彈、刷個電子戰(zhàn)系統補丁,就敢叫“5代+”戰(zhàn)斗機?這操作好比給諾基亞3310裝微信,硬說自己是智能手機。洛馬更絕,把NGAD競標失敗的技術撿回來改F-35,美其名曰納斯卡賽車式快速改裝,實際就是給老爺車貼層碳纖維膜假裝超跑。
最打臉的還是產能對比。中國五條殲-20生產線開足馬力,八天就能下線一架新機,殲-35的年產量瞄準50架。美國F-35呢?去年憋出140架還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中國工廠的機械臂正在上演“速度與激情”。
更魔幻的是,美國空軍一邊哭喊“只剩45個戰(zhàn)斗機中隊不夠用啊”(冷戰(zhàn)時期有134個),一邊又把新機采購預算砍給洲際導彈。這波左右互搏術,看得五角大樓審計員都想辭職去送外賣。
![]()
某些抱著“美國永遠第一”夢的遺老們該醒醒了。現代空戰(zhàn)早不是比誰飛機貴的年代,而是拼體系進化速度。中國把殲-36當軟件迭代。美國軍工復合體卻還在玩“PPT造機”。等美國人這套流程走完,殲-36的孫輩機型都該首飛了。
說到底,美國不是輸在技術底蘊,而是栽在制度性內耗。當中國工程師在試飛場連夜調參時,美國同行正給議員寫第三百版項目可行性報告。當殲-36用WS-15發(fā)動機驗證新推力時,普惠公司還在為F135發(fā)動機的維修合同和空軍扯皮。這種創(chuàng)新效率的代差,比F-22和米格-21的性能差距還令人絕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