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
從電視劇到犯罪現實
“我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這是大阪一名29歲不動產公司職員在被捕時說出的第一句話。
幾個月前,他在咖啡館里與一位女性顧客見面。那位女性帶來一只信封,里面裝著440萬日元的購房定金。就在他伸手接過信封的那一刻,周圍的客人紛紛起身,亮出了警察證——他成了“地面師”詐騙案的主犯之一。
所謂“地面師”,是日本社會中特有的一種詐騙形式:不法分子冒充房主或中介,通過偽造證件和虛假信息出售他人房產,騙取購房定金。這一詞匯因多起轟動案件而廣為人知,也常被影視作品引用。
這名年輕的公司職員正是被電視劇《地面師》誤導——該劇由演員豐川悅司、綾野剛主演,描繪一群地面師虛構房產交易、騙取巨款的故事。看完劇后,他對同事說出一句關鍵臺詞:“這個我們也能干吧?”
從“幫后輩”到犯罪深淵
這位職員所在的不動產公司實行傭金制。收入不穩、背負450萬日元賭債的后輩向他求助,他本想“幫一把”,卻動起歪念。他擁有不動產交易師資格,熟悉手續流程,于是和后輩商量著“造一場假的買賣”。
他們在業內網站上物色目標房源——一棟位于大阪天王寺車站前17層公寓樓的空房。市價大約4000萬日元,他們決定以“特價2700萬”出售。為此,兩人買來假手機、偽造公司宣傳單,在附近投放600張傳單。很快,一位母親打來電話:她想為即將大學畢業回大阪的兒子買房。
第一次看房時,這名職員戴著假證件,自稱“受房主委托管理”,又謊稱“還有其他買家正在洽談”,催促對方盡快定下。女子信以為真,先付100萬日元“預訂金”。
然而就在第二次會面前,她再次查看傳單,發現所謂公司的營業許可號碼有誤,便打電話求證——對方表示公司根本沒有這名員工。女子立即報警。12月14日,當兩名男子在咖啡館準備簽署正式合同時,警方當場將他們逮捕。
“謝謝你們逮捕我”
面對戴上手銬的警察,這名職員竟脫口而出一句:“謝謝你們。”他后來在法庭上解釋:“如果那天沒被抓,我可能會一錯再錯。”
2024年夏天,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其緩刑,吊銷不動產交易師資格,公司也將其解雇。他賠償受害女性120萬日元,包括精神損失費。妻子因無法原諒其行為,正式離婚。
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反復說:“我曾經以為房地產是最講信用的行業,現在卻成了破壞信用的人。我害人,也害己。”
從案件看“信任的成本”
這起案件讓不少業內人士警醒:在日本,房地產交易體系相對完善,但并非毫無漏洞。近年來,地面師類案件屢見不鮮,尤其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不法分子利用無人看守的空置房、假網站和偽造證件實施詐騙。
而華僑華人群體,因語言障礙、信息不對稱,更容易成為被盯上的目標。許多旅日僑胞習慣通過熟人介紹、中文廣告或微信平臺尋找房源,卻忽視核對公司登記編號、查看不動產交易許可證的真實性。
業內律師指出,任何房產交易都應遵循“三查”:查公司、查名義、查賬戶。即——核查不動產中介的登記信息與許可證編號是否一致;確認房主身份、戶籍及房產證原件;并確保交易賬戶為公司公戶而非個人賬戶。
別讓“信任”被模仿成陷阱
“我只是想幫后輩一把。”那名職員的這句話,聽上去充滿人情味,但在金錢誘惑前,卻成為犯罪的起點。
他最終說:“如果能重新來過,我寧愿繼續賺微薄的傭金,也不想再做噩夢。”
對每一位旅日華僑華人而言,這句話同樣是一記警鐘。無論是在大阪、東京還是名古屋,房地產市場表面繁榮,暗流也潛藏。信任是買賣的基礎,卻也最易被操縱。
買房可以慢一點,但驗證要細一點;投資可以謹慎一點,但心要穩一點。別讓一紙合同和一個笑容,成為自己一生的噩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