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天圣年間,濟州府有個叫陳家莊的小村子,村里有個叫韋二娘的年輕媳婦。
這姑娘命苦啊,剛過門不到兩年,丈夫陳大柱跟著商隊出門做生意,這一去就再沒回來,音信全無。
起初啊,二娘是真心實意地難過,天天以淚洗面。
鄰居們看了都心疼,張家送米,李家送面,村長還特意免了她一年的賦稅。
這么著過了半年,二娘慢慢回過味來了——咦,這守活寡的日子雖說不圓滿,可鄉(xiāng)親們接濟著,倒比從前大柱在家時還要輕省些哩!
你瞧瞧,從前大柱在家,她得忙里忙外,如今倒好,東家送碗粥,西家送塊布,她連地都不用下,坐在家里就有人送吃送喝。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這人啊,一旦嘗到了甜頭,就不愿再吃苦嘍。
這天晚上,二娘翻來倒去睡不著,心里盤算開了:
大柱這都大半年沒音信,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
可我要是改嫁,又得重新操持家務(wù)、伺候公婆;
要是就這么靠著鄉(xiāng)親們接濟,時間長了人家肯定也不樂意。
這、這可如何是好?
忽然間,她腦子里靈光一閃,猛地坐了起來:
既然大家都可憐我,我何不把這個“可憐”做得再大些?
陳家莊可憐我的人有限,可天下這么大,要是走到哪兒都有人可憐我……
想到這里,二娘一拍大腿:“對呀!我就說要去尋夫,這年頭人們最看重女子對丈夫的忠誠守貞,我一路走一路尋,還愁沒人幫襯?”
說干就干,第二天她就收拾行裝,還把名字改成了“尋陳”——明明白白告訴別人,她是尋找姓陳的丈夫。
臨走前,她還在村頭哭了一場,說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把丈夫找回來。
鄉(xiāng)親們無不感動,這個給盤纏,那個送干糧,她這一出門,包袱里倒比家里還富裕些。
這尋陳姑娘一路走一路問,逢人便說自己的“苦命”:夫君如何恩愛,失蹤后自己如何茶飯不思,如今不惜千里尋夫……
說得是有鼻子有眼,聲情并茂。
聽者無不感動,有的給銀錢,有的管食宿,還有那好心人專門給她指路,告訴她前頭哪家富戶心善,可以去借宿。
這一日,尋陳來到汴梁城外的張家鎮(zhèn)。
這張家鎮(zhèn)可了不得,是通往京城的要道,商賈云集,富戶不少。
尋陳在鎮(zhèn)上一打聽,最大的一戶人家姓李,當家的是個舉人老爺,最重禮義道德。
尋陳心里有數(shù)了,徑直來到李府門前,卻不進門,只在門外石階上一坐,輕聲啜泣起來。
這一哭,就把李府的管家哭出來了。
管家問她哭什么,她便把尋夫的故事又說了一遍,還特意強調(diào):
“小女子不求金銀,只盼有好心人能指點夫君下落,或是留我一宿半宿,明日便上路。”
這話說得體面!管家進去一回稟,李舉人親自出來了。
這李舉人五十多歲,最看重節(jié)義二字,一聽尋陳的故事,連連贊嘆:“難得難得,一介女流,能為夫千里奔波,真乃貞潔烈女也!”
李舉人當即吩咐下人:“收拾一間上房,好生款待陳娘子。再去鎮(zhèn)上打聽,可有人見過一位叫陳大柱的客商。”
尋陳心里暗喜,面上卻仍是一副愁容:“多謝老爺好意,只是小女子如何敢住上房?尋常柴房足矣。”
“那怎么行!”李舉人更覺此女可貴,“娘子節(jié)義可風,理應(yīng)受到禮遇。”
就這么著,尋陳在李府住下了。
這一住就是七八天,每天好酒好菜伺候著,她卻只說“歇息幾日便上路”。
李舉人還常請她到前廳說話,讓她講尋夫的經(jīng)歷,每講一次,李舉人就感慨一次,還讓府中女眷都來聽,說要學學這忠貞不二的品格。
這一來二去,尋陳就認識了李舉人的獨生子——李修文。
這李修文年方二十,是個知書達理的后生,尚未婚配。
他聽說家里來了位“節(jié)義女子”,好奇之下也來聽她講故事。
這一聽不要緊,竟被尋陳的“堅貞”打動了。
要說這尋陳,雖然出身農(nóng)家,卻有幾分姿色,加上這些日子養(yǎng)尊處優(yōu),皮膚白了,衣裳好了,倒也有幾分動人之處。
她看出李修文對她有好感,心里又打起了小算盤:這李家可是真真正正的富貴人家,要是能攀上這門親事,這輩子可就真的衣食無憂了!
但她表面上卻裝作不知,對李修文始終以禮相待,一口一個“李公子”,客氣得很。
越是這樣,李修文越是覺得這女子難得——身處困境卻不失節(jié),貌美卻不輕浮,忠貞不二卻又通情達理。
這天傍晚,李修文終于在花園里向?qū)り惐戆琢诵囊猓骸瓣惸镒樱氵@般尋夫,實在令人敬佩。但人海茫茫,若始終找不到尊夫……不知你可曾想過以后?”
尋陳心里樂開了花,面上卻故作悲傷:“李公子的好意,尋陳心領(lǐng)了。只是夫君生死未卜,我若另做他想,豈不成了不忠不義之人?”
說罷,還擠出幾滴眼淚。
這一哭,李修文更心疼了:“娘子切莫誤會,修文絕無輕薄之意。若娘子不棄,修文愿等娘子放下前緣,明媒正娶,絕不辜負娘子一片真心。”
尋陳心中狂喜,卻仍故作矜持:“此事……此事容小女子三思。”
回到房里,尋陳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她連夜盤算:是時候“放下”前夫了,就說夢見前夫托夢,說自己已不在人世,讓她另尋良緣……
然而老天爺這回可不配合她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府門前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漢子,指名道姓要找韋二娘。
門房說府上沒有這個人,那漢子卻一口咬定:“我親眼看見她進去的!她就是我要找的韋二娘!”
吵鬧聲驚動了李舉人,他出來一看,見是個乞丐模樣的漢子,便要給他幾個銅板打發(fā)他走。
不料那漢子不要錢,只要見韋二娘。
李舉人覺得蹊蹺,便問:“你找這韋二娘所為何事?”
那漢子道:“她是我媳婦!我出門做生意一年多,好不容易掙了點錢回來找她,村里人說她出來尋我了,我這一路打聽,才找到這里!你只管跟她說有個姓陳的找她便曉得了。”
李舉人心里“咯噔”一下:這漢子也姓陳?也是出門做生意?也是回來尋妻?世上哪有這么巧的事!
他不動聲色地讓管家去請尋陳出來,自己則在暗中觀察。
尋陳哪知道來的是真丈夫,還以為又是哪個施主來找她,裊裊婷婷地走出來。
一到門口,看見那個衣衫襤褸的漢子,她頓時如遭雷擊,臉色煞白!
“二娘!果然是你!”那漢子又驚又喜,上前就要拉她的手。
尋陳猛地后退幾步:“你、你認錯人了!我不認識你!”
漢子急了:“我是大柱啊!你的丈夫陳大柱!你怎么能不認得我?”
“胡說!我夫君他、他早就……”尋陳語無倫次,渾身發(fā)抖。
這時李修文也聞訊趕來,一看這場面,也愣住了。
陳大柱見妻子不認自己,又急又氣,從懷里掏出一塊玉佩:“你看!這是咱們定親時你送我的玉佩!我一直貼身戴著!你說過,見玉如見人!”
尋陳一見玉佩,頓時癱軟在地——這可是無法否認的鐵證了!
原來,陳大柱當年跟著商隊出門,路上遇到土匪,被擄去做了苦力,好不容易才逃出來。
這一年來,他吃盡苦頭,攢了點錢,一心想著回家和妻子團聚,沒想到妻子竟成了名人,還不認他了!
李舉人何等精明,一看這情形,全明白了。
他冷笑一聲:“好個‘千里尋夫’的貞潔女!原來是掛羊頭賣狗肉!”
尋陳見事情敗露,再也裝不下去了,跪在地上哭訴原委。
起初她確實是真心尋夫,可后來發(fā)現(xiàn)靠這個能得到不少好處,就動了歪心思……
陳大柱聽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妻子,竟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最受打擊的莫過于李修文。
他呆呆地看著尋陳,仿佛第一次認識這個人。他心中的那個貞潔烈女,瞬間崩塌了,只剩下一個利用別人善心的騙子。
“你、你……”李修文指著尋陳,氣得說不出話來,最后一甩袖子,轉(zhuǎn)身離去。
李舉人嘆了口氣,對陳大柱說:“這位兄弟,你的家務(wù)事,老夫不便插手。只是尊夫人這般行徑,實在令人不齒。念在你一路辛苦,這些銀兩你拿去,帶著你的妻子回家好好過日子吧。”
陳大柱羞愧難當,謝過李舉人,拉著尋陳就要走。
尋陳卻不肯走,哭喊著要見李修文一面:“我是真心喜歡李公子的!大柱,你放了我吧!”
陳大柱氣得渾身發(fā)抖,一巴掌打在她臉上:“你這個不知廉恥的東西!跟我回家!”
這件事很快就在張家鎮(zhèn)傳開了。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被他們交口稱贊的“貞潔女”,竟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
后來有人說,陳大柱帶著尋陳回了老家,可尋陳受不了鄉(xiāng)親們的指指點點,沒幾個月就偷偷跑了,不知所終。
陳大柱心灰意冷,變賣家產(chǎn),也離開了陳家莊。
李修文經(jīng)此一事后,大病一場,病好后仿佛變了個人,再不像從前那般輕易信人。
第二年春天,他奉父母之命娶了一房媳婦,夫妻相敬如賓,卻再沒有年少時那般熾熱的感情了。
老百姓茶余飯后談起這事,都不免感慨:
這人啊,最怕就是一個“貪”字。貪圖安逸,貪圖富貴,最后把自個兒的本心都貪沒了。
那尋陳姑娘起初還是真心尋夫,后來卻把別人的同情當成了謀生的本錢,這不就是“端著金碗討飯——越討越賤”么?
所以老話說得好:寧做真小人,莫做假君子。真情假意,時間久了,自然就見分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