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育兵
“飲料瓶103982個、燒烤簽116100根、其他垃圾3894.94斤……”據10月28日極目新聞報道,這份特殊“賬本”記錄了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家銀行職員高偉十年間371次進山撿垃圾的堅持。21600多斤垃圾,8000余元賣廢品所得全部捐出——這組沉甸甸的數字,讓他贏得了“大山清道夫”的敬稱。
從偶然清理垃圾到設定“每年一萬個瓶子”的目標,從獨自堅持到妻子退休后相伴同行,從個人善舉到搭建網絡群組號召眾人參與,高偉的堅持詮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照見了某些游客隨手一扔的隨意,也彰顯了平凡人守護綠水青山的非凡擔當。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人正加入“大山清道夫”行列。在西藏,一位邊旅行邊撿垃圾的旅游博主51天撿拾260多袋總重超2噸的垃圾;在北京靈山,53位志愿者一次就清理出近400斤垃圾,某環(huán)保組織三年來帶領2300余人次清理山野垃圾超5噸。民間環(huán)保力量如星星之火,在青山綠水間點亮了文明的燈塔。
然而,僅有志愿者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靈山廢棄纜車站墻角綿延數米的垃圾堆,那些要求志愿者“順便”帶走自己垃圾的“驢友”,無不揭示著一個尷尬現實:“把垃圾帶下山”的基本環(huán)保意識,在許多登山者心中依然缺位。當清潔山野依賴志愿者一次次冒險下陡坡、背重負,當十年垃圾“賬本”的數字不斷累加,我們不禁要問:環(huán)保任務豈能如此沉重地壓在“清道夫”們的肩膀上?
在為“大山清道夫”點贊的同時,我們更應意識到,守護青山綠水最終要靠每位進山者的自覺行動。當你我在峰巒山巔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壯闊、在林間溪畔感受自然的靜謐,請記得: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除了回憶,什么也別帶走。隨手帶走垃圾,應成為每位戶外活動者的本能。
“大山清道夫”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同時,當每位走進自然的人都能成為自然的呵護者,當“無痕山林”從口號變?yōu)樾袆樱按笊角宓婪颉钡摹百~本”才能早日清零,我們眷戀的綠水青山才能永葆純凈與美麗。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