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會計視野
![]()
![]()
我們在日常做增值稅納稅申報之前,其實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進行賬票的比對。
很多新手會計,每個月申報,根本不看賬,拿著發票就開始填申報表,到底賬有沒有做錯,有沒有漏申報的都不清楚,長年累月下來,賬實不符,一團亂麻。
一個月結束后,開票系統是有全月匯總的開票數據的。
如圖:
![]()
你也可以導出具體的每一份發票的金額和稅額明細。
你把這些明細和你賬務上收入和銷項稅等數據一一核對一下,有差異的找到原因,發票開錯的次月及時收回發票處理,賬做錯的次月及時調整賬務,最終做到賬票一致。
其實申報就是一個細致活,這幾個月經常有收到讀者的反饋,說申報表稅額和開票稅額差著尾數,問我怎么辦??
我就非常納悶,怎么會差著尾數呢?
我先登錄到一般納稅人的申報系統,其實現在申報表都是自動從稅控數據采集開票信息的。
比如,公司開了13%專票發票如下:
![]()
那么申報表一般都是自動表中的數據到相應的欄次的。
一般都是不存在尾差的。
![]()
當然,有時候也有可能你匯總表的數據是系統自動加總你每張發票的金額和稅額列示的,但是你申報表銷項稅是按銷售額直接乘以稅率算出來的,這中間會有一個尾差,但是對于一般納稅人的申報表來說,你發現兩者直接有差異,那你都是可以直接手動修改申報表的銷項稅額的。
也就是直接把附表1中稅額欄次直接修改成稅控匯總表上的數據,保持其一模一樣,這個都是可以操作的。
申報表和稅控匯總表保持了一致,你賬上銷項稅又是和發票的明細一一核對保持了一致的,那么你怎么可能還會產生尾差呢?
不可能產生尾差嘛。
看到這里又有朋友說了,我們做賬有些時候是按合同金額直接做賬的,比如一個合同開了6張發票。
![]()
但是實際會計做賬時候按合同總價直接價稅分離一筆就做了分錄了。
![]()
按總數價稅分類后的結果和每張發票匯總的金額和稅額就有尾差了,這個怎么辦?
這個能怎么辦?申報表是按發票數據申報,你賬自然按發票數據調整,這也是為什么讓大家申報之前核對賬和發票的原因,你把賬和票保持一致了,票又和表是一致的,那表和賬不就不差了嘛。
這種情況下賬上稅額多了2分錢,收入少了2分錢,自然是做一筆調整分錄,增加收入,減少銷項稅。
所以,對于一般納稅人而已,所謂的申報表稅額和稅款稅額有差,這個是不應該存在的,如果有差,你手動按稅控盤修改申報表,申報時候保持一致不就完事了嘛。
那么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呢?
理論上也是這樣的,如果申報系統自動帶出來的數據和稅款系統匯總表上面的不一致,直接按稅款系統的匯總數據修改就完事了。
但是據了解,目前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的申報表來說,稅額是自動生成且無法修改的,也就是說,小規模納稅人確實存在申報表上稅額和稅控系統的稅額不一致的情況。
那么對于這種尾差,只有以申報表為準,因為申報表是稅務系統自動設置的,你無法修改了,實際交多少稅也是按申報系統的。
如果實際繳納的稅款和你賬面上的稅額有尾差,那么這個尾差就通過營業外收支來調整一致吧。
比如小規模納稅人日常開了下面這些發票
![]()
我們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3,398,637.79
貸:主營業務收入 3,364,987.9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33,649.89
但是申報表按銷售額算下來,應納稅額合計是33649.88,且不可修改。
![]()
那么差額一分錢計入營業外收入即可。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33,649.89
貸:營業外收入-其他 0.01
貸:銀行存款 33,649.8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