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遼寧日報)
轉自:遼寧日報
![]()
遼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區域發展生機無限,沈大高速鐵路貫穿遼陽縣首山鎮。
![]()
鑫金公司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養殖與加工一體化鴨蛋制品企業,已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
全國第二大棉襪生產基地——小北河鎮已形成研發生產到營銷配送的完整產業鏈,連續三年舉辦“襪子節”活動,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攀升。
![]()
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引領隧道掘進機行業先進技術,公司的裝配車間里,龍鶴一號盾構機完成全部組裝調試,整裝待發。本版圖片由遼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本報記者 許剛
遼陽縣在哪?
答案簡單又直觀:就在遼陽和鞍山兩座城市的中間。一條筆直的遼鞍路,連接著山同脈水同源的兩座城市,中間穿過遼陽縣縣城所在地——首山鎮。首山鎮向北,距離遼陽市主城區12公里;向南,距離鞍山市主城區15公里。
一邊是遼寧最古老的歷史名城,商朝箕子東遷播撒文明火種、東周戰國燕楚在此逐鹿爭雄、三國司馬懿揮師平定公孫淵、唐王李世民攜薛禮東征留下傳奇……在建置迄今逾2300年的古老縣城刻下深深的文化印記。孕育農耕文明的黑土地物產豐饒,“一鄉一品”顯現富民生態格局;悠久的歷史更為這里的文旅賦能,體現發展活力。
一邊是中國著名的鋼鐵之都,提升鋼、發展鎂、鞏固銅,遼陽縣依托雄厚的金屬材料產業基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昔日的冶金大縣正在以新科技打造產業發展新項目、新動能,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創新驅動,金屬材料精深加工、智能裝備制造、襪業產業升級、資源循環再生……追新逐綠。
在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的工業文明交織中,遼陽縣這座浸潤燕秦風骨、漢唐煙雨的古燕畿故地,在時代浪潮中淬煉出別樣風華。
錨定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以產業升級為根基、創新驅動為引擎、特色資源為抓手,深挖優勢、打造亮點,全力破解發展瓶頸,讓“特色”變成“賣點”“潛力”化為“實力”,真正找準并激活縣域經濟發展的流量密碼。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一座環境美、產業優、人氣旺的遼陽縣,正滿懷蓬勃生機邁向新征程。
壹
走讀遼陽縣,必然要說說縣城所在地——首山鎮,以域內的首山而得名。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蓮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
山不在高,有史則名。據典史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至遼東郡(今遼陽),曾于東南山麓駐扎。帝王出行時沿途停留暫住稱為“駐蹕”,因此首山也被稱作“駐蹕山”,并以此而聞名。
首山不高,將遼陽縣地勢一分為二。西部平原沃野千里,東部山區層巒疊嶂。平原良田盛產水稻和玉米,山林茂密多有山珍特產,首山像座“界碑”,把兩種類型的農事生產分了個清楚。遼陽縣的多個鄉鎮都有自己特色的豐饒物產。
在黑土肥沃的西部平原,運糧河畔的唐馬寨,古稱“鶴野”,因盛產大米而聞名,曾是宮廷御用貢品。秋收季節,在唐馬寨鎮黃坨子村的高標準農田里,成熟的稻穗如金色的波浪翻滾,水稻收割機來回穿梭忙個不停,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將裝滿稻粒的大麻袋運往加工廠。“這里的大米,米粒晶瑩。煲粥清綠、香氣四溢,入口回味甘甜。”64歲的村黨支部書記于志飛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在穆家鎮的宜林家庭農場,正在進行緊張的秋收收尾工作。擁有現代化農機具60臺套的宜林家庭農場,是遼陽市最大的“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組織,從春天耕種到秋季收割,全程機械化。
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作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遼陽縣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顆粒歸倉”是對農戶辛勤勞作的最好回報。
在綠水青山的東部山區,河欄鎮下麻屯村的仙谷家庭農場里,大果榛子翻炒出爐。以當地的平榛為母本、歐洲榛為父本,通過遠緣雜交培育成功的遼陽大果榛子,外形美觀、果大、皮薄,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前列。
在大山深處的甜水滿族鄉,群山如黛、空氣清新、溪水潺潺,靈芝種植戶劉娜迎來豐收季。當地群眾“靠山吃山”卻不“毀山”,通過科學培育被評為“遼寧禮物”的富硒靈芝,不僅讓劉娜實現致富,更帶動村民共同增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遼陽縣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引導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特色林下經濟,蹚出了生態農業發展新路:河欄鎮的柞蠶與大果榛子、八會鎮的中草藥、隆昌鎮的南果梨與馬氏神泉、吉洞峪滿族鄉的香菇與林蛙、寒嶺鎮的木耳、甜水滿族鄉的靈芝與冷水魚,東部山區各鄉鎮實現“一鄉一品”產業格局,讓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優勢。
在遼陽縣,種植之外的故事同樣精彩。
在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年產3.5億枚、東北地區最大的養殖與加工一體化的鴨蛋制品企業、擁有遼寧省名牌產品“嘎嘎叫”的鑫金公司已經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敲開一個新鮮的鴨蛋,蛋清細膩,蛋黃呈橘紅色,蛋油汩汩滲出。“濕地養的鴨,下的蛋自帶鮮勁兒,這可是咱遼陽縣獨一份的好滋味!”鑫金公司養殖廠負責人劉婷手中記錄本密密麻麻記滿鴨群的采食、產蛋數據。藍天、碧水、清香稻田,為蛋鴨提供了優質生長環境,也讓“嘎嘎叫”鴨蛋擁有了區別于普通鴨蛋的細膩口感與豐富營養。
在位于穆家鎮魯家村的宏林觀賞魚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色彩斑斕的觀賞魚在池中暢游。遼陽觀賞魚產業以遼陽縣穆家鎮和劉二堡鎮為核心發展區域,養殖品種涵蓋花羅漢、錦鯉、孔雀等70余種,尤其是孔雀魚在全國觀賞魚市場占有率近50%,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觀賞魚集散地。
從田間“土特產”到貨架“暢銷品”,再到農戶手中“致富錢”,遼陽縣正在書寫現代農業“從田間到餐桌”的增值文章,正穩步走出一條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貳
走讀遼陽縣,來到“南通營海,北達盛京”的千年古渡商賈重鎮小北河。
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節。古老衍水之上難以通行的漫水橋被“十一”前新開通的小北河太子河特大橋取代,走進現代化的東北亞輕工產業基地,襪業產銷的好“豐光”盡收眼底。
“大橋沒開通前,我們運輸材料和襪子的貨車每天需要繞行40多公里,多花費1個多小時才能到工廠,運費得多三四成。現在這些難題都解決了!”遼寧保利襪業總經理王中新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目前公司正在加班加點完成出口訂單。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從小作坊到現代化工廠,如今的小北河業已完成了襪業的產業升級,集聚織襪企業206家,擁有電腦織機2.5萬臺,年產值達38億元,成為全國第二大棉襪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覆蓋研發設計、原料生產、加工制造、品牌營銷、物流配送的完整產業鏈。
千年商賈重鎮集聚人氣的傳承不變。截至目前,遼陽縣已連續3年舉辦“襪子節”活動,共計接待客商30萬人次,簽約訂單30億元,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攀升。
“小北河襪業產業集群”分別在2025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中獲品牌強度760,品牌價值18.92億元的優異成績;在遼寧省品牌故事大會上,以2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全省品牌價值榜第十名,充分彰顯了產業發展中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主導的顯著成果。
小北河鎮襪業的升級之變只是遼陽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這種產業之變的基因已經深深刻入遼陽縣的各大工業領域之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代表遼陽市參加今年全省重點項目開工儀式的華信新材料年產20萬噸氧化鎂和4000萬平方米鎂建材建設項目,是傳統鎂產業轉型的典型之作。依托于遼陽縣二旺鎂業主體礦山而成立的華信新材料與大石橋和海城的鎂制耐火材料錯位發展,確定了先行發展高端鎂建材新材料,進一步拓展鎂化工、鎂合金等鎂深加工高科技新產品,延長鎂產業鏈的發展思路。
作為曾經以“小軋鋼”著稱的遼陽縣,在鋼鐵去產能、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中“浴火重生”,在轉型升級中開啟新航程。年產值近百億元的遼寧澎輝鑄業有限公司是遼陽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引進先進設備,已發展成為國內鋼鐵精深加工產品高端棒材、線材的重要生產企業。
遼陽縣積極響應綠色發展號召,在產業轉型中,注重通過科技創新,打造循環經濟和新能源產業新高地。
代表遼陽市參加去年全省重點項目開工儀式的重點項目——年處理10萬噸鋰電池梯次再利用項目,同樣引人注目。華燚公司作為國內第一批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進行回收再利用的企業,將打造一個以新舊能源轉換、降低碳排放為目標的鋰電池儲能基地。
在去年公布的遼寧品牌價值榜上,以從事塑料回收與高值化利用著稱的遼寧勝達環境資源集團獲得了全省品牌價值其他服務組第一名。在這里,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工序,廢舊的塑料日用品實現了變廢為寶的“華麗轉身”。勝達公司也由此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家擁有完整的再生塑料資源化循環全產業鏈的公司。
由正泰安能與遼寧起點集團在遼陽縣唐馬寨鎮打造的分布式戶用光伏整村匯流項目正式竣工并網發電,成為東北首例、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整村匯流微電網”項目,獲評“三省一區”首例示范項目,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遼陽縣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出現一批以新科技打造的產業發展新項目、新動能——
在綠色新能源項目鞍鋼劉二堡二渣場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現場,千畝連片的土地上,十幾萬個光伏支架整齊排列,煞是壯觀;
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遼陽澤華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使用先進的轉塔測試設備對芯片進行封裝測試;
在引領隧道掘進機行業先進技術的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工人們正在為即將交付使用的兩臺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做最后的組裝調試;
叁
走讀遼陽縣,來到以草莓小鎮和鄉村夜經濟聞名的前杜村。
提起前杜村,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草莓采摘游。每到采摘季節,這個位于劉二堡鎮西南只有1650人的小村莊,游客絡繹不絕。前杜村榮獲“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第三批重點旅游村”等稱號,是名副其實的草莓小鎮。
當夜幕降臨,到前杜村的游客更能體驗到這里的生機與活力。村BA籃球賽、花車巡游、不夜城游樂場、特色美食街區……充分融入地域文化內容,將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娛樂、游玩、消費等創新融合,打造出豐富的體驗業態,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體驗需求,更增添了游客的多維體驗,小鎮游客量持續攀升。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足融合文章,打造內容豐富的節慶活動,融合文旅資源、文化展演、體育賽事、商業活動,遼陽縣在發展文旅產業中特色鮮明,活力十足。
遼陽縣山水相濟、風光秀美,是央視《魅力中國行》的戰略合作伙伴。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成為遼陽縣旅游的招牌特色。首山風景區奇峰嶙峋、古寺幽深;柳壕濕地公園蓮葉田田、菡萏依依;核伙溝森林公園鐘靈毓秀、鬼斧神工……每年春夏之季,鮮花盛開,馥郁芬芳,豐富多彩的踏青活動,讓眾多游客在舒適中盡情體驗“魅力遼陽縣,詩畫山水間”的獨特魅力,感受“有一種美好叫遼陽縣”的詩和遠方。
遼陽縣連續舉辦“槐花節”“襪子節”“梨花匯”等特色活動,打造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旅游節慶品牌,將傳統的賞花與文旅活動、文化展演、商業活動結合起來,融合了非遺展演、傳統文化展示、房交會、文創集市、特色文旅商品及名優特產品展銷等諸多精彩活動內容,吸引了比以往更多的游客到來,為地方經濟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小北河襪子節、八會鎮“狀元文化節”等活動根植于當地的地域文化、歷史底蘊、風土風俗和獨特資源,突出地域特點,挖掘本地獨有、難以復制的獨特性內容,從而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遼陽縣依托豐富歷史文化資源與自然風光,打造系列特色文旅項目,建成4條國家級、3條省級精品旅游線路。這些線路將散落的文旅“明珠”串聯起來,推動形成“吃住行游娛購”一體化鏈條,著力構建起“引客來、留客住、促客消”的黃金閉環。
“以前村里靠種養殖過日子,現在文旅生意越來越火,小吃店、民宿多了,大家日子過得紅火,心里別提多高興啦!”在寒嶺鎮核伙溝景區,忙著洗菜炒菜的劉大姐笑容滿面。
發展文旅產業的系列舉措帶動游客總量、旅游收入均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遼陽縣成功獲評省級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增強型縣,文旅產業“金名片”愈加鮮亮,活力四射。今年上半年,遼陽縣共接待游客268.8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8億元,文旅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古韻悠長,新程浩蕩。遼陽縣的晉級之路,仍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