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步入2025年10月,俄烏沖突這場持續三年多的殘酷戰爭,終于透出了一絲和平的曙光。自2022年沖突爆發以來,雙方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無數生命消逝,經濟遭受重創。而如今,局勢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
美國副總統萬斯在2025年的一系列表態,成為了觀察局勢走向的重要線索。8月,他稱俄羅斯在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承認烏克蘭不會完全中立,也不會完全去軍事化。這一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層層漣漪。9月,萬斯又強調俄羅斯需認真談和平,因為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已改變了局勢。到了10月,他雖認為雙方還沒準備好達成協議,但指出特朗普的外交努力取得了進展。這一系列言論的背后,反映出戰場上的現實情況正推動著各方走向談判桌。
![]()
回顧戰爭初期,2022年俄羅斯攻勢猛烈,以強大的軍事力量試圖迅速達成戰略目標。然而,烏克蘭憑借西方援助的標槍導彈和HIMARS系統穩住了陣腳,讓俄羅斯的進攻受阻。隨后,俄羅斯轉變戰術,打起了消耗戰。2022年冬天,俄羅斯集中火力轟炸烏克蘭能源設施,導致烏克蘭多地整個冬季停電,給烏克蘭民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進入2023年,俄羅斯在戰場上逐漸占據主動。烏克蘭發起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反攻時,卻因彈藥不足、兵員補充跟不上而進展遲緩,前線士兵疲憊不堪。與此同時,西方援助也出現了問題。美國國會法案遲遲未決,歐洲則被能源危機纏身,軍費增幅遠不及初期,這使得烏克蘭在戰場上愈發艱難。
![]()
戰場膠著:雙方僵持下的苦不堪言
2025年10月的戰場,呈現出一種令人窒息的膠著狀態。俄羅斯掌控著烏克蘭19%的領土,上半年每月還能小幅推進。但在10月25日,俄羅斯借惡劣天氣發起機械化突擊,卻付出了大量車輛損毀的代價。這表明俄羅斯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阻力。
烏克蘭方面同樣不甘示弱。10月23日,烏克蘭出動近200架無人機襲擊俄羅斯,甚至波及莫斯科,導致機場臨時關閉。10月28日和29日,烏克蘭無人機又連續對俄羅斯發動襲擊,針對3個工業站點,使得13個機場關閉過夜。烏克蘭的這些行動,顯示出其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著一定的反擊能力。
而俄羅斯在10月26日釋放核威懾信號,27日宣稱測試了核動力導彈Burevestnik,西方稱其為“飛行切爾諾貝利”。盡管測試發生在10月21日,且導彈飛行14000公里,持續15小時,俄羅斯軍方稱成功并準備部署,但這無疑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雙方在這種僵持狀態下,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損失。士兵們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民眾在后方飽受戰爭之苦,經濟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
幕后推手:多方博弈中的責任厘清
在這場沖突中,誰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少人起初認為美國是幕后黑手,因為北約東擴被視為沖突的導火索,而美國軍工企業在這場戰爭中賺得盆滿缽滿,洛克希德馬丁股價漲超10%。然而,細究之下,美國并非真正的主謀。冷戰后北約五輪東擴,都是波蘭、匈牙利等前華約國家主動申請加入,它們對俄羅斯心存忌憚,希望通過依附西方來獲得安全保障。美國只是順勢而為,在2022年沖突前還發出了情報警告,并未直接派兵介入。
真正讓戰事拖長的,是歐洲國家。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早就指出,歐盟是破壞烏克蘭的罪魁禍首。9月25日,拉夫羅夫在聯合國指責北約和歐盟通過烏克蘭對俄羅斯宣戰。10月,他又表示歐盟領導人不想要烏克蘭和平,還在拖慢進程。
歐盟內部確實存在巨大分歧。匈牙利總理奧爾班頻繁阻撓對烏援助,使得歐盟的援助行動難以順利開展。德國、法國起初積極援助烏克蘭,但軍費占GDP僅2%左右,德國援助坦克拖延數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派歐洲部隊,最終也不了了之。波蘭則表現積極,接收大量難民,提供武器,軍費占GDP超4%,采購美國武器花費500億,但也有人認為波蘭是借此機會提升歐洲話語權。歐盟喊戰略自主多年,卻始終沒有建立統一指揮體系,仍依賴美國主導的北約。2025年8月,白宮官員點名部分歐洲領導人拖延戰爭,拉夫羅夫9月附和,稱歐洲在拖慢進程,前線士兵對此最有感觸。
![]()
外交新局:和平努力下的曙光初現
在戰爭陷入僵局的情況下,國際社會紛紛加入勸和的行列。塞爾維亞在10月26日提出愿調解俄烏和談,外長馬克·久里奇強調尊重領土完整,呼吁戰爭立即結束,并表示貝爾格萊德可做平臺,主持烏克蘭和俄羅斯談判。這一舉動為和平解決沖突帶來了新的希望。
![]()
特朗普政府在俄烏問題上的態度與拜登時期截然不同。不再無條件支持烏克蘭,而是轉而跟俄烏雙方建立良好工作關系,推行真正的外交。2025年8月15日,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聯合基地跟普京會面,持續近三小時,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成果,但雙方都認為這是積極的一步。原本計劃10月初在布達佩斯舉行第二次峰會,特朗普臨時推遲,同時對兩家俄羅斯大型石油公司實施制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要遠程戰斧巡航導彈,特朗普拒絕,10月18日,烏克蘭沒新導彈杠桿,準備新談判。特朗普這種恩威并施的策略,本質上是迫使雙方回到談判桌。萬斯態度從悲觀轉樂觀,看來這一策略初見成效。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