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第一張配圖由AI生成,請注意甄別)
我買了個充電寶,商家宣傳得天花亂墜,結果拿到手根本達不到人家說的效果,商家倒是痛快,說退貨退款,我想著這事兒總算有個著落了,結果去寄快遞的時候,快遞員直接以“危險品”為由給我拒了!說什么“人家能發給你,我不能往回發”,我當時就懵了,憑什么啊?同樣是個充電寶,商家發過來就行,我退回去就不行?
![]()
既然不行,那我把它扔了吧,充電寶應該是有害垃圾!當年垃圾分類在全網熱議的時候,我也是打心底里支持的,知道垃圾分類對環境好,所以每次扔垃圾,我都特別認真,按照要求把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得明明白白,有時候家里垃圾多,我還得專門找不同的袋子裝,費半天勁才分好。
甚至還為了普及垃圾分類,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做了一首歌(歪歌社團第1268部作品《垃圾分類歌》)
![]()
結果呢?我辛辛苦苦分完,騎上電動車,直奔路邊的垃圾桶而來,就當我按照桶上的標識扔完垃圾后,之間旁邊的垃圾車一到,“哐哐哐”幾下,把好幾個桶里的垃圾全倒進同一個車廂里,然后一腳油門揚長而去,我站在那兒看著,心里涼半截,我這忙活半天圖啥啊?我分垃圾的意義在哪里?
這真是把我折騰的,像對腳下的電動車一樣,沒脾氣了。
一開始說,沒有腳鐙子的電動車不符合標準;明天又說車超過55公斤就不行了;接著又說最高時速不能超過25公里,現在又成上路時速不能超過15公里了。
![]()
然這些車不符合規定,你們為啥不從源頭管起?你們不管生產的,專查我們騎車的,合著責任全在我們消費者身上?我花真金白銀買的車,現在不讓騎,只能鎖在家里當祖宗供著,那你倒是把買車的錢退給我啊!畢竟是你不讓我騎的。
就算買到了合規的車,過路口的規定也是一會一個樣,之前說直行直接騎著走就行,左轉彎不能跟汽車一樣直接轉彎,得走L型(過一個路口,需要倆綠燈)。現在又改了,到路口得下來推了?你是生怕我走得太快,還是覺得開車的人時間太長,讓他們都停下來,看我表演“推車?”
![]()
看著眼前的一幕,其實汽車司機心里也不好受,他也被政策折騰的不輕,以前把國道的過路費,算進了油價里,加油漲錢了,國道免費了,很合理啊。現在新能源車多了,他們因為不用加油,重啟國道收費站,我覺得也沒毛病。但油車也得交過路費是幾個意思?不是已經算在油價里了嗎?咋還得交兩回?
![]()
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固然高效,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是節外生枝。制定政策的本意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波及到了無辜的人。我們明明是成年人,手機里那個青少年模式,天天彈天天彈!我知道你們是為了保護青少年,這初衷是好的,我也支持,可問題是,我是不是青少年啊,天天被這個彈窗騷擾,關鍵是它連個一鍵永久關閉的按鈕都沒有!
我每次都得點“我知道了”,第二天它又彈出來,日復一日,煩都煩死了!你們就不能考慮考慮不同用戶的需求嗎?非得搞這種一刀切的東西,把對一部分人的保護,變成對所有用戶的困擾,這合適嗎?
![]()
既然提到了“青少年模式”,咱就繼續談談手機吧,先說說IP顯示,我知道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減少網絡暴力,凈化網絡語言環境。畢竟很多人在網上敢罵人、造謠生事,就是因為覺得大家不知道他是誰,真的面對面可能就不敢了。
結果呢?而且通過那個V開頭的詞,俗稱魔法科技,就能輕松地把IP改成任意地方,不僅沒管住網絡暴力,反而為正常交流增加了風險。
本身是在討論事情,結果有些人一看對方IP是某個省,不管人家說啥,上來就開始地域攻擊,罵這個省的人怎么樣,那個省的人不行。這不是適得其反嗎?你們當初制定政策的時候就沒考慮到這點嗎?
![]()
說手機就繞不開手機卡,以前在路邊上到處都是賣卡的,花10塊錢買張新卡贈送50塊錢話費,20塊送100塊,30塊送150塊等等。
但是你們說,這種卡沒有實名認證,不安全,容易被騙子利用,要求卡必須實名制。
![]()
現在實名制十年了,不止騙子依舊猖獗,營銷電話也能精準無誤地找到我們。到頭來你跟我們怎么說的?讓我們增強防范意識,讓我們別信這個,別信那個,把監管不力的鍋,甩給我們背?
再者說了,現在手機卡不是實名了嗎?找他們應該簡單啊。哦,騙子總能通過各種手段弄到手機卡,有的給別人一點好處費,讓他們用自己的信息代辦,也有的直接冒用別人的身份證辦卡。
你們順藤摸瓜,查到的都是一些為了賺蠅頭小利把自己的卡賣給騙子的人,完全抓不到真正的騙子。
![]()
可現在有些管理者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重“出臺政策”,不重“落實效果”。我有時候真懷疑,他們是不是想在任期內,必須得折騰出點事情來,這樣才顯得自己不是碌碌無為的,但最終能做成什么樣子,就另當別論了。
這就好比有個市長,他想讓孩子們茁壯成長、身體健康,本來是件好事。
于是他跟大家說:“我建議孩子們每天早上喝一瓶牛奶再上學,補充營養。”
有一部分家長覺得有道理,就照著做了。
可他后來覺得不行,喝牛奶的人還是太少,畢竟還有的家長沒有響應他的號召,這樣還是有相當多的孩子,沒補上營養。當然,咱先假設他親戚不賣牛奶,否則就成別的話題了。
他開始強令規定:“以后所有孩子必須喝牛奶!”還專門給各個學校下了通知,要求必須嚴格落實,畢竟他的初衷是好的,做事有底氣。
![]()
結果學校的規定一下來,直接就變味了!先是要求“不喝牛奶不準上學”,然后又加碼,必須每天打卡,拍喝牛奶的照片發給老師,證明你今天喝了。
沒辦法啊,規定下來了,學校還層層加碼,家長們只能硬著頭皮去買。以前孩子2塊錢就能吃頓簡單的早飯,比如一根油條、一碗豆漿,現在好了,光牛奶就得5塊錢,一頓早飯直接漲到7塊錢。那些商家一看,這牛奶成了孩子上學的硬性成本,不管賣多貴,家長都得買,于是就開始肆無忌憚地漲價,后來直接漲到10塊錢一瓶!家長們雖然心疼錢,但為了孩子能正常上學,也只能咬牙買,一頓早飯硬生生變成了12塊錢,這無疑給普通家庭增加了不小的負擔。
再到后來,有些黑心商家覺得10塊錢一瓶的牛奶利潤還不夠,又漲到了15塊錢,而一些更加缺德的奸商,就動了歪心思,用各種色素、添加劑勾兌假牛奶,包裝得跟純牛奶一模一樣,然后賣3塊錢一瓶。這要是在平時,家長可能會嘀咕,這牛奶是真的嗎?
可如今牛奶已經成了他的經濟負擔,現在面對的并不是選擇題,并不是“可選和必選”,而是“壓力和解壓”。
![]()
最終這些孩子喝這些東西喝出個好歹,你肯定會說:“我可是好意啊!我沒讓他們喝假牛奶,我哪想到后面會這樣,這都是那些壞人的問題,跟我沒關系!”
你說得倒輕巧,可這一切不都是你這個“好人”搞出來的嗎?你最開始好好宣傳喝牛奶的好處不就行了?宣傳不到位,就是你的問題。
![]()
你看人家移動支付,國家從來沒說過哪個法律法規要求必須用微信、支付寶買東西,反而還特意強調拒收現金是違法的。可現在移動支付多普及啊,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不管是超市還是路邊攤,都能掃碼支付,沒幾個人天天帶現金了。這不是靠強硬手段逼出來的,是大家覺得方便、快捷,自然而然就接受了。
![]()
還有就是,現在不管你是去車站買票,還是去路邊買個包子,現在插隊的現象少多了吧?這也不是靠強制規定管出來的,是宣傳到位后,大家的素質提高了,覺得排隊是理所當然的事,根本不需要有人天天在旁邊盯著說“別插隊”。
![]()
所以說,好的政策不需要強制,更不需要層層加碼,只要宣傳到位了,大家自然會配合。
作為管理者們,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點私心嗎?可能也不盡然,也許有的人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循序漸進,但是他更知道“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句話,自己做了栽樹的人,就等于為別人做了嫁衣。因為栽樹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他們更愿意做那種“前人砍樹,后人遭殃”的事,只要自己任期內有成績就行了,后面出再大的亂子也是接班者要考慮的事情,和他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