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艦完成現代化改裝的消息引發關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艦上那座標志性的俄制“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被徹底拆除。這套曾經威風凜凜的裝備退役,背后是一部生動的戰艦“自我進化史”。
![]()
曾經的“貼身保鏢”:卡什坦系統
卡什坦系統,是蘇聯末期的一款經典近程防御武器。它長相很特別,像兩個大圓筒并排架在炮座上,一邊是速射炮,一邊是防空導彈。它的核心任務只有一個:在最后幾秒內,用密集彈幕或導彈攔截那些突破了外層防線的漏網之魚——比如貼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原理簡單粗暴:通過極高的射速(每分鐘近萬發)在來襲目標前方形成一堵“鋼鐵風暴墻”,用物理碰撞的方式將其摧毀。在那個年代,它是戰艦生存的最后一道堅固屏障。
為何要換掉它?
時過境遷,卡什坦雖然兇猛,但短板也日益明顯。首先,它體型龐大笨重,占用甲板空間多。其次,它的雷達和光電系統相對獨立,雖然能自主作戰,但難以與艦上其他防空系統進行高效、深度的信息融合。就像一個只精通一招的武林高手,個人能力強,但融入團隊作戰體系時,協調性就差了些。在現代海戰中,強調的是體系對抗,單個節點的性能固然重要,但融入整個偵察-指揮-火力網絡的協同效率更為關鍵。
![]()
新“守護神”:國產一體化綜合射頻系統
取代卡什坦的,并非某一套單一的武器,而是一個更為先進的綜合系統。其核心是被稱為“中華神盾”的相控陣雷達系統與新型垂直發射的近距離防空導彈(如HQ-10)的組合。
這里的關鍵技術就是相控陣雷達技術。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由成千上萬個微型雷達(輻射單元)組成的“復眼”。傳統雷達像探照燈,需要機械轉動天線來掃描不同方向;而相控陣雷達是“電子掃描”,通過計算機控制每個單元發射電磁波的相位(時間差),使雷達波束像人的眼睛一樣,無需轉動就能瞬間“瞟”向任意方向。這意味著它能同時追蹤、鎖定數十甚至上百個來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目標,反應速度是毫秒級。
基于相控陣雷達提供的強大態勢感知能力,新型垂直發射系統可以快速響應,發射攔截導彈。整個過程高度自動化,完全融入戰艦的作戰管理系統(CIC),實現了從發現到打擊的無縫銜接。這不僅是武器的更換,更是從“單兵防御”到“體系防御”的質的飛躍。
![]()
從具體到抽象:相控陣技術的星辰大海
泰州艦的改裝,是相控陣這一尖端技術廣泛應用的一個縮影。這項技術早已超越了軍事領域,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你的5G手機基站,就用到了相控陣原理來實現信號的精準定向傳輸,提高網速和容量;氣象雷達用它來更精準地預測暴雨、臺風;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也要靠類似的固態激光雷達來感知周圍環境。
![]()
扔掉“肌肉”,升級“大腦”
所以,扔掉威武的卡什坦,絕非簡單的“喜新厭舊”。它象征著人民海軍裝備發展思路的深刻轉變:從依賴單個武器的強悍性能,轉向追求整個作戰體系的智能化、網絡化和高效協同。這好比一位武者,不再僅僅追求拳頭的硬度,而是更注重修煉神經網絡反應速度和全局洞察力。這次改裝,是泰州艦一次成功的“大腦升級”,也讓人們對中國海軍裝備技術的持續創新有了更具體的認知。技術的迭代永無止境,而追求更強、更智能的防御體系,永遠是守護和平的有力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