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9日下午,你們誰見過那個會打仗的縣長?”毛主席在政協禮堂側廳隨口一問,話音不高,卻讓屋里瞬間安靜。 新中國開國前夕,北平城外的秋風已經帶著涼意,各地方干部名單卻仍在一頁頁地增補、圈點。福建廈門的空缺格外顯眼,因為它是海島,也是前線。一旦臺灣海峽局勢有變,廈門的書記、市長就必須懂得兩件事:打仗與治城。
![]()
趁著會議間隙,南洋知名僑領陳嘉庚走進來。他遞上一份薄薄的建議書,開門見山: “廈門應由熟悉僑務的華僑出任市長,方便團結海外力量。” 聽罷,周總理微微頷首,卻暫未表態。毛主席抬眼看了看長桌上的福建地圖,輕輕咳嗽一下,用方才那句半開玩笑的話回應:“那個會打仗的縣長在哪里?”人群里有人會意,低聲說:“梁靈光正在軍委后院等候。”氣氛這才松動下來。
有意思的是,陳嘉庚提出華僑市長的用意并非私心。抗戰八年,他在南洋募集飛機、槍炮、醫藥物資,動員的金錢以千萬計。相比金融票據,他更在意僑心向背。廈門是僑鄉門戶,一位懂僑務的市長能把這扇門開得更大。然而,廈門既是門戶也是前沿。解放軍尚在籌劃金門戰役,國民黨海空力量仍虎視眈眈。這個時候,坐在市長位置上的人不能只會做公文,也得能在炮火里調度糧秣。
梁靈光的名字,便是在這種矛盾中凸顯出來。 1916年冬,他出生在福建永春鰲頂村。父親是清末舉人,家中書香濃郁,卻也經營綢緞生意。少年梁靈光沉迷三件事:讀史、下棋、演兵。讀史讓他明理,下棋練謀,演兵則培養了指揮的膽識。家道中落后,他隨兄長赴上海求學。一九二〇年代末的上海,左翼書刊滿街,電車鳴笛與宣言標語交錯,青年的血液幾乎被立即點燃。他參加學生運動,被捕、被釋,最后被校方除名。
離開校園,他轉入地下斗爭,又在蘇州河邊躲過一次暗殺。特務纏身,他被組織安排出國。馬來西亞的華校講臺成了新的掩護點。課堂上,他引用《史記》,借項羽烽火談民族危亡,學生們聽得熱血沸騰。課后一轉身,他又在“華僑抗日救國會”里整理捐款清單。正是這一段海外經歷,讓他熟悉僑社人脈,也讓陳嘉庚對他刮目相看。
![]()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梁靈光輾轉歸國。蘇北如皋,戰云密布,他被任命為地方行政專員。地方糧草、民兵動員、特務清剿,全壓在他的肩上。黃橋決戰前夕,梁靈光以區區一縣之力,籌糧三十萬斤,組織兩千民兵,自衛隊槍聲一響,他親自帶隊攻入頑固據點。有人回憶:“縣長把沖鋒號吹得比連長還響。”從此,“會打仗的縣長”這句綽號一傳十、十傳百。
勝利的果實并沒讓他停頓。1943年,他與姬鵬飛、鐘期光等人在蘇北組建兵工廠,三間草屋,兩臺破機床,硬是加工出了成批迫擊炮彈。技術不高深,卻救急。 1945年抗戰終了,國內戰火再起,他又帶隊護送大批傷患穿越封鎖。一路行軍,他幾乎沒睡過整宿。友人勸他歇一歇,他只答兩字:“不敢。”
時間回到北平。毛主席拿起桌上那份手寫的干部花名冊,指尖停在“梁靈光”三字上。“福建人,懂僑務,會打仗,也能治縣。”他放下筆,抬頭向陳嘉庚解釋,“廈門將來是一座橋,橋頭堡要先打穩,再招遠客。”陳嘉庚聞言,笑著點頭,“只要能兼顧僑務,梁先生當然好。”一句話,兩人心照不宣:僑心與前線,并不沖突。
廈門戰役結束后,梁靈光率先進城。那天城頭插滿三角小旗,海風呼嘯,他走在最前面。一上岸,他做了三件事: 一,接管公用事業。自來水廠、港務局、電力公司,一個不漏地派人清點。 二,發出“留用令”。千余名舊政權公務員被召進會議室,梁靈光用閩南語開場:“愿留下的就坐下,不愿留的現在就走。”這句土語讓人吃驚,也讓人安心。 三,抽調懂軍事的干部駐守海邊高地,炮陣地的方向自己劃定,理由很簡單,“城市建設要有后方,后方就是海堤后的十里土地。”
不得不說,他在廈門的五年,動作快得像打仗。城市道路改軌距,內湖圍墾,碼頭加固,全靠白灰、石渣、人力推車。一些老工人回憶,梁市長巡工地從不坐吉普,常常蹲在石頭上畫圖紙。遇到預算卡殼,他一句“先干再說”,多方籌集物資,項目就這樣被硬推著往前滾。海堤竣工那天,軍樂隊原本準備奏三首曲子,結果風太大,指揮只好揮手先停,梁靈光卻站在堤頭看海浪,足足站了半小時,誰也沒敢催。
廈門逐漸脫胎換骨。港口吞吐量翻番,僑匯通道順暢,南洋巨舶在避風港里拋錨,不少船主還沒下舷,就已聽說市長當年在馬來西亞講過課,親自來拜會。僑務、財政、國防,這三張牌就此疊合,城市底子被悄悄奠定。
1954年,梁靈光奉調入閩贛區黨委,更高的平臺在等他。離開那天,他把市府小院的石榴樹交代要保留。秘書問緣由,他想了想,說:“石榴籽多,象征僑胞多,留著,吉利。”一句很口語化的話,卻恰好回答了陳嘉庚當年那份建議書的初衷。
2006年10月,梁靈光在廣州病逝,享年九十。訃告只寫簡單幾行,但福建人,尤其廈門人,對那句“會打仗的縣長”依舊津津樂道。市政紀念館的玻璃柜里,擺著一張1949年的老照片:梁靈光披風掀起,右手撐在槍托上,目光直視前方。畫面有些模糊,卻能看到他腳下那條尚未完工的海堤。 廈門日后的繁榮,固然是集體合力,可若少了當年那位縣長的膽識和速度,港口燈火也許要晚幾年才能亮起。在硝煙未散的年代,他把打仗的沖勁融進市政藍圖,這一點,值得被反復提起。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