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大家都不陌生,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劇種,是國粹;而現代京劇,曾經是特殊時期的“流行歌曲”。
時間回到七十年代,先從看電影說起。那時的電影除了革命故事片就是現代京劇。故事片不說了,只說現代京劇,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還有《杜鵑山》等。這些京劇主要以現代革命斗爭故事為藍本,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塑造了一批英勇無畏的英雄人物。
我看京劇電影不僅迫切知道情節,更關注其中人物的對白和唱詞,看完電影回到家里之后就把感興趣的記下來,有時還要模仿著說幾句哼唱兩聲。有的唱詞弄不清楚但是能哼出曲調來。
那時,大隊部安裝了大喇叭,經常播放京劇唱段,我們即使上山下湖遠離村莊照樣能聽到京劇。記得我與祥東哥等一群伙伴每天一起下湖薅草、上山拾柴,我們一路說臺詞一路唱京劇。祥東哥唱“朝霞映在陽澄湖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音調很高,能挑上去,我挑不起來便跟著低聲唱。他有時唱著唱著會把糞箕子往地上一放,折一根樹枝當馬鞭以鞭為馬跳起騎馬舞,那舞一半是模仿楊子榮的一半是即時發揮的,邊跳邊唱《打虎上山》,“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和伙伴們有的跟他一起唱一起跳,有的拿起鏟子當小號吹,有的用鏟子敲著糞箕邊充當打擊樂,有的用兩根樹枝一橫一豎交叉拉起了京胡,還有的抱著糞箕當提琴嘴里發出大提琴的深沉聲和小提琴的悠揚聲。那種拾柴間隙的快樂是甜甜的,那是鄉村野趣與現代京劇一起釀出的甜。也是那時起,楊子榮在風雪中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扎根腦中,我也立下了長大去當兵保衛祖國的志向。
當時,各個大隊都有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春節期間會到鄰近大隊演出。我們大隊排演的是《紅燈記》,由一位從南方來蘇北支教的馮秀昌老師指導,馮老師也是我師范時的同學馮駿的父親。馮老師特別有耐心,從動作眼神對白唱腔等方面一一示范,再讓演員模仿,很是辛苦。周圍村的劇目就數我們村的《紅燈記》演出水平最高。排練的地點就在學校里,時間是下午或者晚上或者星期天。我家離學校不過五十米,去看排練很方便,所以經常去看,學會了不少唱段與表演動作。
后來,家家戶戶都安裝了小喇叭,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還有的用紅布包裹起來,用細線從喇叭中穿過埋在地下以確保安全。每天播放天氣預報、時政新聞、現代京劇等,所以聽京劇更方便了。下雨下雪不出門能聽到,大人小孩一起做家務也能邊做邊聽,吃飯時也可以一邊吃一邊聽。
現代京劇唱腔悠揚動聽,唱詞凝練合轍、文化內涵豐富,令人如癡如醉。好多唱段唱詞我銘刻于心。
《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唱段“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中“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表現了江南的美麗富饒;《智取威虎山》中少劍波的唱段“誓把反動派一掃光”中“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望飛雪,漫天舞,巍巍層山披銀裝,好一派北國風光。山河壯麗,萬千氣象。”以優美的詞句寫出了北國的壯麗與美好;還有《沙家浜》中“智斗”那場戲,其中的人物對話、唱詞我從頭到尾都記得很清楚。這一唱段以三人對唱的形式展現了茶館內的智謀較量,阿慶嫂以隱喻應答刁德一的試探,從而化解了身份危機。其中“背靠大樹好乘涼”“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成了我們的口頭禪。
有時,伙伴們遇到一起會來一段楊子榮與土匪的對話:
“天王蓋地虎”
“寶塔鎮河妖”
“臉怎么紅了”
“精神煥發”
“怎么又黃啦”
“防冷涂的蠟”
調笑過后便都哈哈大笑起來,然后又補上兩句“老九不能走!老九不能走!”
文革結束,現代京劇也隨之消聲,我也踏上了艱苦的求學之路,無論風霜雪雨嚴寒酷暑每天讀書不輟,滿腦子都是之乎者也勾股定理萬有引力氧化反應剩余價值頂端優勢動詞必動詞,早已把唱京劇的事拋到九霄云外;八十年代初,我懷揣著夢想做起了教師,每日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溝通家長忙得焦頭爛額;九十年代,現代京劇重又走進課堂,我才意識到我曾經會唱現代京劇,我曾經是多么喜歡現代京劇!
小學五年級語文編排了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唱段“臨行喝媽一碗酒”,我在教學時先做鋪墊,把時代背景以及唱詞的雙關意思解釋清楚,先放開喉嚨唱一遍,然后再一句一句教學生唱;學校進行元旦聯歡活動,其他老師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我則清唱了一段《紅燈記》中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提籃小妹拾煤渣,擔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老師們自然是耳目一新。
從此,我的業余生活豐富起來。我打開電腦慢慢復習,先前靜靜隱于大腦角落的演員、唱詞、韻調、場景等重又浮現眼前,感覺是那樣熟悉和親切。我從《沙家浜》唱起,然后是《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還有《杜鵑山》,《杜鵑山》中我只會“家住安源”。把原先會唱的唱一遍要兩個多小時,但是我不覺累不覺煩一直興趣盎然。
后來,我又接觸了傳統京劇《空城計》、《打龍袍》、《釣金龜》、《精忠報國》等,學會了其中的一些唱段。但總覺得傳統京劇比較呆板,不如現代京劇靈活;音樂效果不如現代京劇振奮人心,比如現代京劇中楊子榮打虎上山那一段,把西洋樂器也引了進來,中西結合讓人耳目一新;還有場景的變換,傳統京劇顯得單調,現代京劇場景真實感強變換頻繁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傳統京劇歌頌的大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與老百姓的距離很遙遠,而現代京劇歌頌的是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是為窮人打天下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更貼近老百姓,更能感染人。
曾有人對現代京劇說三道四,認為現代京劇不像京劇,有點不倫不類,是掛羊頭賣狗肉。京劇表演藝術家沈金波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人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強烈的個人情感在作祟;當然也有可能是有些評論家在拾人牙慧而大放厥詞。我覺得無論傳統京劇還是現代京劇都是優秀的文化遺產,都是文化符號。傳統的需要繼承但不能循規蹈矩抱殘守缺,要發展創新要與時俱進,不然“怎么能夠跟上時代跟上潮流吸引當代小青年?”現代京劇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所以更有生命力。
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京劇是國寶,有力量有溫度,能給人生以許多啟迪。如果你也喜歡京劇,我邀請你一起唱;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那你就給京劇一點點注意力去欣賞去學唱,唱著唱著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喜歡京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